高澄毆打皇帝的歷史
權臣高澄竟毆打皇帝,不想被廚奴刺死,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在中國古代,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執掌天下,統御萬民。正因為如此,無數人覬覦著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從而引發種種變革,導致皇權旁落。中國歷史上的傀儡皇帝並不少見,他們往往受制於太后、外戚、宦官,還有權臣。傀儡皇帝是悲慘的,他們不僅在政治上是擺設,在生活中也受到限制。
清末時受制於慈禧太后的光緒帝就曾憤憤的說道:“朕還不如漢獻帝”。其實與歷史上其他傀儡皇帝相比,小編甜心即可認為光緒帝的境遇還是頗好的,至少他沒有捱揍。歷史上有一位君主就曾被權臣毆打,打人的權臣叫高澄,捱揍的皇帝叫元善見,打手叫崔季舒。下面就介紹下這個歷史片段。
高澄,字子惠,521年出生,東魏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的長子,母親為婁昭君。高澄自幼敏悟過人,深得高歡喜愛。高澄12歲時,已經長得“神情俊爽,便若成人”,於當年迎娶了元善見的姐姐馮翊長公主元仲華,並開始參議軍國要務。547年高歡死後,高澄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攝理東魏的軍國政務,成為東魏新的權臣。
元善見出生於524年,是著名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曾孫,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元善見原本的身份只是清河王世子。534年高歡擊敗爾朱家族後,以晉陽為根據地,遙控北魏朝政,這引起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的不滿。同年5月,元修準備聯合其他地方勢力集團討伐高歡,這種行為極大的激怒了高歡。6月高歡以清君側為名,調集數路大軍南下,兵鋒直指洛陽。北魏軍一觸即潰,孝武帝逃出洛陽,西奔長安,投靠割據關中的宇文泰。
10月高歡決定擁立11歲的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是為東魏;而宇文泰殺死元修,後擁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元善見只是傀儡,大權完全掌握在高換手中。元善見非常聰明,主動提出迎娶了高歡的次女、高澄的同母妹高氏為皇后,經過一年多的糾纏,總算是得償所願。高澄與元善見的關係可以說是親上加親了。
元善見雖說是傀儡,但長得“美容儀”,善作詩文,而且武藝高強,“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精通騎射,射無不中,史書上說他“從容沉雅,有孝文風”。而高歡對元善見也還算客氣,但他死後,高澄把持著朝政,對元善見“甚忌焉”,派自己的心腹崔季舒監視元善見,“小大皆令季舒知”。
549年高澄派兵將侯景的叛亂平定,孝靜帝被迫封高澄為“相國,封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高澄聲望日隆,有了篡位之心。身為姐夫的高澄對妹夫元善見的態度也更加粗暴。一次元善見、高澄君臣在鄴城東郊打獵,精於騎射的元善見“馳逐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高聲呼喊,“天子莫走馬,大怒”。
不久後的一次宴會上,高澄的欺君行為也達到極致。當時高澄舉杯向元善見勸酒,言道:“臣澄勸陛下。”元善見不悅的說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高澄大怒,道:“朕,朕,狗腳朕!”又讓崔季舒毆打元善見三拳,隨後奮衣而出。
馬騎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捱罵遭打。元善見不堪其辱,吟誦著謝靈運的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元善見的侍從荀濟,聽出了孝靜帝的心聲,於是與元瑾、劉思逸等人密謀,想挖地道,帶著皇帝逃出深宮。不料計劃暴露,高澄帶兵入宮,質問元善見:“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耶?”並示意左右誅殺後宮嬪妃。
元善見義正詞嚴的說:“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 高澄竟被元善見駁斥得啞口無言,連忙磕頭,大哭有罪,並連夜擺酒謝罪。但三天後高澄把元善見囚禁在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就在高澄步步緊逼,元善見日夜不安之際,高澄卻先死了。
549年8月高澄在東柏堂與親信大臣商議廢除元善見,自立為帝之事。廚奴蘭京入內送食,退出後,高澄對左右言道:“昨夜夢此奴斫我,宜殺卻。”不料被蘭京聽到。蘭京原本是樑朝大將之子,後被俘發作奴隸。聞聽此言,他決定聯合幾個同夥先下手為強,他託言送食物,“置刀於盤”,再次進入堂中。
高澄見狀大怒:”我未索食,爾何據來!”蘭京大喝一聲:“來將殺汝!”揮刀向前,平常囂張跋扈的高澄也慌了手腳,從床上躍下時崴傷了腳,只得鑽入大床底下躲避。蘭京的同黨隨即趕來,殺死幾名侍衛後。眾人掀開大床,將高澄殺死。蘭京及其同黨雖然很快被聞迅趕來的高洋斬殺,但高澄早已身亡,年僅29歲。
高澄死後,他的二弟高洋掌握大權,元善見仍是傀儡。550年高洋派人逼迫元善見退位,元善見反倒非常平靜,言道:”此事推挹已久,謹當遜避。”退位詔書用印後,人們勸他離開皇宮,元善見要求與後宮訣別,得到了允許。嬪李氏誦曹植的詩云:”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眾人不禁欷歔掩涕。
此時一輛車馬已經在東上閣等候,侍衛長趙德先先上了車,準備扶持元善見上車,元善見非常生氣,言道:“朕畏天順人,授位相國,何物奴,敢逼人!”但趙德不為所動。車駕抵達雲龍門時,王公百官拜辭,元善見言道:”今日不減常道鄉公、漢獻帝。”百官悲愴,灑淚相送。
高洋即位後,元善見被封為中山王,封他的妻子為太原長公主,對孝靜帝還算優待。元善見夫妻恩愛,妻子高氏經常為他品嚐食物,但終歸還是沒有逃脫高洋的毒手。552年高洋設宴款待元善見,在杯中下了毒,最終元善見中毒而死,時年29歲。元善見死後被安葬於鄴西漳北,之後遭到盜掘,陵寢坍塌,壓死六十多人。
元善見死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誅殺;而高澄的後人也在北齊皇室鬥爭中,凋零殆盡,其中包括最為知名的蘭陵王高長恭;打手崔季舒於573年被北齊後主高緯以謀反罪殺死。
高澄簡介: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高歡長子,祖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生於懷朔***今內蒙古固陽縣***,東魏權臣。
為高歡正妻婁昭君所生,自幼聰慧過人,嚴明有大略,具備政治天賦,深得高歡喜愛。十五歲入朝輔政,通過改革官員選舉制度,懲治貪賄,整頓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確立了權威,在高歡去世後順利掌控了東魏政權。高澄對高氏地位的鞏固,東魏、北齊間政權的過渡貢獻頗大。高歡死後,高澄擊潰叛將侯景,以反間計亂樑,拓兩淮之地,收復河南,在短期內團結東魏統治階層,開始為北齊建立做準備,受魏禪前夕為膳奴刺殺。年僅29歲。
北齊時追諡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史書記載:
世宗文襄皇帝諱澄,字子惠,神武長子也。母曰婁太后。生而岐嶷,神武異之。魏中興元年,立為勃海王世子。就杜詢講學,敏悟過人,詢甚歎服。二年,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尚孝靜帝妹馮翊長公主。時年十二,神情俊爽,便若成人。神武試問以時事得失,辨析無不中理。自是軍國籌策皆預之。
天平元年,加使持節、尚書令、大行臺、幷州刺史。三年,入輔朝政,加領軍左右、京畿大都督。時人雖聞器識,猶以少年期之。而機略嚴明,事無疑滯,於是朝野振肅。
元象元年,攝吏部尚書。魏自崔亮以後,選人常以年勞為制。文襄乃釐改前式,銓擢唯在得人。又沙汰尚書郎,妙選人地以充之。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假有未居顯位者,皆致之門下,以為賓客。每山園遊宴,必見招攜;執射賦詩,各盡其所長,以為娛適。
興和二年,加大,領中書監,仍攝吏部尚書。自正光已後,天下多事。在任群官,廉潔者寡。文襄乃奏吏部郎崔暹為御史,糾劾權豪,無所縱舍。於是風俗更始,私枉路絕。乃榜於街衢,具論經國政術,仍開直言之路。有論事上書苦言切至者,皆優容之。
武定四年十一月,神武西討,不豫,班師。文襄馳赴軍所,侍衛還晉陽。
五年正月丙午,神武崩,祕不發喪。辛亥,司徒侯景據河南反,潁州刺史司馬世雲以城應之。景誘執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暴顯等。遣司空韓軌率眾討之。四月壬申,文襄朝於鄴。六月己巳,韓軌等自潁州班師。丁丑,文襄還晉陽,乃發喪,告喻文武,陳神武遺志。七月戊戌,魏帝詔以文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勃海王。文襄啟辭位,願停王爵。壬寅,魏帝詔太原公洋攝理軍國,遣中使敦喻。八月戊辰,文襄啟申神武遺令,請減國邑,分封將督各有差。辛未,朝於鄴,固辭丞相。魏帝詔曰:“既朝野攸憑,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懷,須有權奪。可復前大,餘如故。”
壬辰,尚書祠部郎中元瑾、樑降人苟濟、長秋卿劉思逸及淮南王宣洪、華山王大器、濟北王徽等謀害文襄,事發伏誅。九月己亥,文襄請舊勳灼然未蒙齒錄者,悉求旌賞。朝士名行有聞,或以年耆疾滿告謝者,準其本秩。授以州郡,不得蒞事,聽蔭子孫。自天平元年以來,遇事亡官者,聽複本資。豪貴之家,不得佔護山澤。其第宇車服婚姻送葬奢僣無限者,並令禁斷。從太昌元年以來,將帥有殊功異效者,其子弟年十歲以上,請聽依第出身。其兵士從徵,身殞陣場者,蠲其家租課。若有藏器避世者,以禮招致,隨才擢敘。罷營構之官。在朝百司,怠惰不勤,有所曠廢者,免所居官。若清幹克濟,皎然可知者,即宜超敘,不拘常式。
辛丑,文襄還晉陽。
武定六年正月己未,文襄朝於鄴。二月己卯,樑遣使慰文襄,並請通和。文襄許其和而不答書。侯景之叛也,南兗州刺史石長宣頗相影響,諸州刺史、守、令、佐史多被詿誤。景破後,悉被禽獲,尚書鹹處極刑,文襄並請減降。於是斬長宣,其餘並從寬宥。
三月戊申,文襄請朝臣及牧、守、令、長各舉賢良及驍武膽略堪守邊城者,務在得才,不拘職素。其稱事六品、散官五品以上,朝廷所悉,不在舉限。其稱事七品、散官六品以下,並及州、郡、縣雜白身,不限在官、解職,並任舉之,隨才進擢。辛亥,文襄南臨黎陽,濟於武牢。自洛陽,從太行而反晉陽。於路遺書朝士,以相戒厲。於是朝野承風,莫不震肅。六月,文襄巡北邊城戍,振賜各有差。七月乙卯,文襄朝於鄴。八月庚寅,還晉陽。使大行臺慕容紹宗與太尉高嶽、大都督劉豐討王思政於潁川。先是,文襄遣行臺尚書辛術率諸將略江淮之北。至是,凡所獲二十三州。
七年四月甲辰,魏帝進文襄位相國,封齊王,綠綟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五萬戶,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大行臺並如故。丁未,文襄入朝。固讓,魏帝不許。五月戊寅,文襄帥師自鄴赴潁川。六月丙申克潁川,禽西魏大王思政,以忠於所事,釋而待之。七月,文襄朝於鄴,請魏帝立皇太子,復辭爵位殊禮,未報。八月辛卯,遇盜而崩。
初,樑將蘭欽子京見虜,文襄以配廚。欽求贖之,不許。京再訴,文襄使監廚蒼頭薛豐洛杖之,曰:“更訴,當殺汝。”京與其黨六人謀作亂。時文襄將受魏禪,與陳元康、崔季舒屏左右謀於北城東柏堂。太史啟言宰輔星甚微,變不一月。時京將進食,文襄卻之,謂人曰:“昨夜夢此奴斫我。”又曰:“急殺卻。”京聞之,置刀於盤下,冒言進食。文襄見之,怒曰:“我未索食,何遽來?”京揮刀曰:“將殺汝!”文襄自投,傷足,入床下。賊黨至,去床,因見弒,時年二十九。祕不發喪。
明年正月辛酉,魏帝舉哀於太極東堂。詔贈物八萬段,凶事依漢大霍光、東平王蒼故事。贈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紱,巉輬車、黃屋左纛、後部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備九錫禮,諡曰文襄王。二月甲申,葬於義平陵之北。天保初,追尊曰文襄皇帝,廟號世宗,陵曰峻成。
文襄美姿容,善言笑,談謔之際,從容弘雅。性聰警,多籌策,當朝作相,聽斷如流。愛士好賢,待之以禮,有神武之風焉。然少壯氣猛,嚴峻刑法。高慎西叛,侯景南翻,非直本懷狼戾,兼亦有懼威略。情慾奢淫,動乖制度。嘗於宮西造宅,牆院高廣,聽事巨集壯,亞太極殿。神武入朝,責之,乃止。
論曰:昔魏氏失馭,中原蕩析。齊神武爰從晉部,大號冀方。屢戰而翦凶徒,一麾以清京洛。尊主匡國,功濟天下。既而魏武帝規避權逼,歷數既盡,適所以速關、河之分焉。文襄嗣膺霸道,威略昭著。內除奸逆,外拓淮夷,擯斥貪殘,存情人物。而志在峻法,急於御下,於前王之德,有所未同。蓋天意人心,好生惡殺,雖吉凶報應,未皆影響。總而論之,積善多慶。然文襄之禍生所忽,蓋有由焉。
關於金庸小說的有趣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