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的歷史影響
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席捲而來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他們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那麼黃巾起義的結局與影響是什麼?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黃巾起義的結果
河南起義軍相繼失利、守在廣宗城內的張角不幸病故,張樑接替張角指揮起義軍繼續與官軍血戰。
十月,老謀深算的皇甫篙見張樑部眾英勇難敵,就下令閉營休戰,以鬆懈黃巾軍鬥志。守城的起義軍,見敵軍不敢作戰,果然逐漸鬆懈下來。皇甫篙見時機已到,便連夜集合軍隊,於雞鳴時分,突然發動進攻,混戰至天亮,張樑陣前犧牲,三萬起義軍戰死,五萬多名將士寧死不屈,紛紛投河而死,無一生存。
與此同時,南陽的黃巾軍也與東漢軍隊展開殊死的戰鬥,張曼成、趙弘、孫夏等領袖,相繼戰死。起義軍浴血宛城,最後失敗。
黃巾軍主力艱苦奮戰九個月,雖然失敗了,但分散在各地的起義軍,仍高舉黃巾的旗幟,又前仆後繼地堅持戰鬥二十多年。在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風暴衝擊下,東漢王朝日暮途窮,名存實亡。
黃巾起義的影響
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儘快平定戰事,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危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著在黃巾之亂中擁有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種下遠因。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黃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三次全國規模的農民革命戰爭。比起秦末、西漢末兩次起義,這是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同時,這次起義不再利用某些統治者的旗號,而是公開提出“黃天當立”的口號,表明了農民起義有了新的發展。這表明,起義更縝密,因為領導人大部分為農民,極大的動搖了頑固派的利益,以楊維旭為代表的富人便支援政府,抗壓黃巾軍。
黃巾起義和在它影響下的各族人民起義,持續了二十多年。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起義被殘酷鎮壓,但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名存實亡。
白登之圍的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