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易經的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範文1

  《易經》是一部中國最古老、最神祕的經典著作,人們覺得它深奧難懂,卻又非常渴望瞭解它、掌握它。幾千年過去了,在變化莫測的現代社會中,這本古老而神祕的經典竟成了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

  提到《易經》很多人都和雀一樣,對這部深奧且帶有神祕色彩的國學經典想都沒想過去看它,更不用說了解了。曾有一位老師給我們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易經》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學者搞研究的,一種是瘋子。”現在看來有點危言聳聽,但當時就斷了我看《易經》的念頭,當然,老師的意思是如果不深究就不要去看,一知半解會讓人誤入歧途吧!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百家講壇預告《易經》的訊息就一下提起了我的興趣,這部神奇的讓人望而卻步的經典著作到底藏有什麼玄奧。

  《易經》的主講曾仕強教授和藹可親,語言簡練幽默,舉例貼切易懂,高深莫測的《易經》在他的侃侃而談中也並不是艱澀難懂啊,讓我覺得《易經》的道理就在我們生活中和我們的一切息息相關,人生、家庭、事業、愛情、教育無所不包,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廣大精微”。曾仕強教授認為,《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而“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64卦只是表示一種現象,根本沒有好卦 壞卦之分。而《易經》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認知世界,應該如何認知自我,從而做到持經達變,通達樂觀。

  大家有空一定要看看哦,雀讓老公看,他不以為然,硬拉著一起看後,他放不下了,竟將播過的都回一遍,呵呵,所以說,絕對是值得學習的經典。 雀只能在這裡抒發一些感慨,並不能像教授那樣侃侃而談,但真的很受啟發,至於受什麼啟發,呵呵,角度立場心境不同收穫不同,大家自己拜讀學習一番必然有收穫!

  範文2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挺起,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瞭解。現在,藉著團校視訊授課,有機會曾仕強的《易經的奧祕》,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於易經,真得感覺很驚訝。

  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於已經相關。

  聽著他的陰陽說,感觸很深,手指的活動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感覺到了手上的神經均與大腦相連,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父親讓我多活動手指,當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該怎麼讓我的手指活動起來,因此有空沒空就幫媽媽做做家務。現在瞭解了,原來他是想讓我的大腦發育起來。想著老一輩人都有這種思想,他們沒有讀過書,更何況讀易經,卻知道的比我們讀書人還多,我們還得藉著他人的講解才能理會到,不知道是他們的經驗還是祖父輩人的潛移默化。不過這確實管用,手指經常活動,發現自己靈活了很多。

  看著曾仕強的講解,聽著他的解讀,理解了很多小時候父輩人的教育,因此現在要多活動活動,特別是手指活動,雖然大腦已發育的差不多,但相信還是會有助於大腦靈活。

  範文3

  《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易經》讀後感。它充滿著神祕的色彩,許多人都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種種感情,我閱讀了。

  其實,我並非直接閱讀的《易經》,我文言文水平較差,我閱讀的是曾仕強教授對《易經》的解析,間接閱讀了《易經》。曾仕強教授是臺灣的著名學者,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學者。感觸頗多,其中《胡雪巖的啟示》尤甚。

  這次閱讀曾教授的解析,認為觀點都比較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現在,許多人對易經有不少誤解,當然,更多的人是對易經不瞭解,儘管他們血液中有著易經的基因!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覆覆,無窮盡也。

  都說是外國人提出的自然辯證法,其實不是的,也有人覺得是近代我們中國處處落後,又不求進取造成的這種想法。其實,《易經》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辯證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國早了好幾千年,並且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易經不光是辯證法,它是一個系統,一個有機的系統,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系統,比當今的網路系統還要大,網路的發明歸根到底也是與《易經》有關係的。

  《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易經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

  什麼叫知識?知識是會被時間否定的東西。

  什麼叫智慧?智慧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外國人做的東西,從本質上說他們追求的是知識,所以,他們有那麼多的專利智慧財產權。

  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說,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麼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麵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

國學誦讀感悟作文
國學演講比賽觀後感
相關知識
國學易經的讀後感
國學知識的讀後感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的讀後感想
論語學而篇的讀後感
關於恰同學少年的讀後感
三字經的讀後感作文
國學小名士讀後感作文
國學小名士讀後感
科學故事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