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環口技課文介紹
林嗣環***1607-1662***,清代順治年間的福建晉江人,當時的進士。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生,從小聰穎過人,七歲即能屬文。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嗣環《口技》課文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林嗣環《口技》課文介紹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寫的是一場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三個場面: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由醒而夢,火起後眾人的慌亂惶恐。文章讚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全文緊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進行正面描寫,由簡單到複雜、由弛緩至緊張的三個場景,再側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讚語。這種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為文章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行文語言簡練而又細膩,形象而又傳神,構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調。
文言文《口技》,是表演者與寫作者的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大概正因為這個原因,《口技》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而被多年選入語文教材。
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模擬聲音之複雜。“遙聞”是聲之遠,“其夫囈語”是聲之近;“大啼”是聲之大,“婦拍而嗚之”是聲之小;“深巷中犬吠”是聲在屋外,“一時齊發”是聲在屋內;“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是聲之一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是聲之百千……
第二,所用道具之簡單。文章開頭部分寫“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文章結尾部分寫“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反覆強調道具的簡單。聽眾從豐富多彩的音響效果和簡單道具的對比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藝之高超。
第三,聽眾反應之強烈。文中有三處描述聽眾的反應:一是表演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此時,聽眾已經進***技表演者營造的情境之中但尚能自持。二是表演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聽眾“意少舒,稍稍正坐”,說明他們的心態隨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已融入表演的情境之中而難以自持。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聽眾完全進入表演者營造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寫作者的高超技藝也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渾然一體的結構。一是記事有條理。全文以時間先後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順著聽眾的所聞寫來,使讀者有親歷的感覺。二是行文有波瀾。文中敘述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再入睡、由睡再醒、從失火到救火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情節高低起伏,小高潮在前,大高潮在後,中間一個平靜的場景過渡。
第二,細緻入微的描寫。前面說到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三次各不相同。第一次,“伸頸”“側目”說明聽眾聽得入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聽眾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聽眾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第二次,“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細緻地描寫出聽眾情緒由緊張到鬆弛的過程。第三次,細緻地描寫出聽眾驚惶、彷彿置身於火場的神態。三處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第三,簡潔生動的語言。全文365個字,簡潔、生動、形象、傳神。從“拍而嗚之”“夫叱大兒”可見母親性情的溫和、父親心中的煩躁;從“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可見膽大聽眾與膽小聽眾不同的神情意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表現出來的是讓人驚歎的場靜。
林嗣環《口技》人物評價
林嗣環不僅是一位博學善文的著名文學家,還是一位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在封建官場一片汙濁腐敗的境況下,他潔身自愛,實在很有幾分煢煢孑立的悲劇意味。當時藩王府曾派兩個人到林嗣環處言事,那兩人騎馬直上公堂。林嗣環把他們拉下馬,各打三十大板。藩王大怒,虧得當地撫軍勸解,林嗣環才倖免遭難。林嗣環“善為文”,卻“不善為官”。他剛正不阿的性格,使他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順治十三年,他為減輕民眾役賦而寫《屯田疏》,被蓄意謀反的耿尚二藩誣告落職。但正是他的“不善為官”,不肯同流合汙,使他贏得百姓愛戴,丹青留名。假如林嗣環當年平步青雲,在官場上左右逢源,那麼,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不過是讓官場多了一個庸庸碌碌的封建官僚罷了,林嗣環就不是著名文學家林嗣環了。
他七歲即能屬文。及長赴試,因文章峭奇卓絕,考官疑為他人代筆,故不得售。嗣環遇挫折不氣餒,倍加發憤攻讀。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舉人,繼而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簡隨徵,便宜行事。後調任廣東瓊州府先憲兼提督學政。“
林嗣環走馬上任之際,正處於清朝初期,國家已經統一,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因此,有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來進行貿易。可是,有些地方官員卻為了個人利益胡作非為,有個外國商人運貨到朱崖這個地方,當地軍官因貪圖船上的貨物,要殺人劫貨。林嗣環知道後,堅決予以制止,他說:“我雖然是一個書生,但至少也是朝廷派來的,我有權管這件事,你們為了個人利益而殺人,會引起國家和外國的不和,我就是死了也不讓你們這麼幹!”當地軍官沒有辦法,只好放外國商人回國。
當時,“三藩”中的兩股地方勢力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在廣東,他們放縱部下,欺壓老百姓,林嗣環最看不慣這種事。一次他把欺壓百姓的士兵抓來鞭打,放走了無辜的老百姓,巡撫李端吾帶兵衝進官署,要抓林嗣環。林嗣環把脖子一伸,說:“要殺就殺吧!不必多言了!我如果怕死,就不會鞭打犯罪的士兵了!”李端吾自知理虧,只好悻悻地走了。
林嗣環為官時,採取了一系列有益於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僱用奴婢,禁止捉人充軍,禁止一人犯罪株連全族等。他還建議軍隊要自己開荒種地,減少人民的負擔。林嗣環提出的這些措施,深得民眾的擁護,也觸犯了一些官員,他們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環的頭上,林嗣環被捉到朝廷問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環憤怒地控訴了耿尚兩個地方勢力的罪行。於是,耿精忠被調到福建,而林嗣環也被革職為民,充軍邊疆,後遇大赦放歸。
從此,林嗣環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長歌,痛抒自己對時政的不滿。當時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錢牧齋、吳梅村、朱竹宅等,非常敬重林嗣環的為人,慕名和他結交。由於心情憂鬱,飢寒交迫,林嗣環病死在西湖邊。他沒有兒子,死後,他的屍骨幾經輾轉,最後由他的侄兒帶回,葬在故鄉安溪。
成語凹凸不平的對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