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戲服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中國戲曲種類繁多,大的小的,地方的,中央的,活躍於鄉里的,通行於全國的,細細數去不下百種。這些戲曲風格各異,唱腔百調,不過有一樣相同,就是唱戲的都有戲服,哪怕是個草臺班子,再破再爛,行頭一定要有一兩件的。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清朝戲服

  清代的戲衣一般都用明代傳統形式,故宮儲存的戲衣中,很多做工講究,紋樣精美,如以明代的烏紗帽作為官帽、補報作為官衣等,並摻入了一部分時式服裝,如箭衣、馬褂、坎肩、及短襖等。據不完全統計,清代戲裝的款式,大約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之多,各地區、各劇種、各時期及各戲班還有差異。但總的看來,以蟒、帔、靠、褶、官衣等幾種最為常用。

  戲服作用

  戲曲主要是寫意的藝術,但在某程度上,它又要寫實,因為戲曲是用多個人物角色去表達一個複雜故事的情節,而這些情節多數是有時序的,而不會只發生在一個固定地方。因此我們不能光*表演手法去說明舞臺上人物角色的分別、發生的情節、背景等一切東西,而需要*一些觀眾熟悉、認同的事物,如佈景、服飾及化妝等,把戲曲故事發展的過程儘量完美地表現出來。否則,觀眾便要很強的聯想力,去區分不同的角色、地點和環境。故此,有一定程式性的服飾、手法,及寫實寫意的佈景是必要的。在臺上的戲曲,是一幅幅美術創作,將佈景、燈光、人物服飾配合後,便成為一幅幅構圖和諧、色彩協調的圖畫。再加上樂器、歌聲、人聲、舞蹈做手,便構成有聲、有色、有動感、有美感、有藝術性的戲曲了。

  由此,可見戲曲服裝在舞臺藝術方面是佔一重要位置的。而戲曲服裝的作用很多,主要有以下數點:

  一、可以吸引觀眾的視線,使他們能集中在演員的表演藝術上,而不是被佈景或其他東西所吸引。演員是戲曲的演繹者,是戲曲的重心,是應被集中注意的物件。

  二、提醒觀眾這是在扮演而非現實真正的生活,臺上的藝人是在娛樂臺下觀眾,去表演故事,而以誇張、突出的表現手法及服飾去區分現實與虛構。

  三、戲服可以塑造角色的身份。不同的角色應有明顯的身份象徵分別在衣飾上表現出來,例如官位高低、老幼尊卑、男女、輩份等,都可以用戲服來區分,使臺下觀眾對這些程式化的戲服習慣後,便會認同及不需說明便知道該角色的身份。

  四、可以塑造人物當時所處的境況。同樣是該名將帥,上朝時所穿的便和戰鬥時所穿的不同,戰勝時與戰敗後更是不同。觀眾看見剛才一身大*的戰將再出場時頭盔又掉、發又散、衣不全時便可知其已戰敗了。

  五、可以突出主要的角色,如在一群人中,誰是場裡最重要的人物,觀眾可以一看便從服飾上分辨到。又如兩軍相遇,雙方的軍服必定色彩有分別,以免觀眾覺得混亂。除了角色區分外,亦可分辨不同國籍的人物,如番邦胡人,多用白狐尾綴在帽盔旁,以示其身份。

  六、可以與化妝結合,暗示該角色的性格,如扮貪官的丑角,多用圓翅烏沙帽、短身袍等。服飾配合化妝後,便可暗示角色的特性。

  七、可以暗示劇中情節發生的時間環境,如季節、天氣、晴雨、冷暖、日夜等。因為表現這些環境是不能只顧舞臺效果的,一定要藝人的演技、道具及服飾的配合。

  八、戲服可以起著襯托、美化舞臺、平衡色彩等作用。舞臺上的美術最主要有兩個範疇:一是靜態的,即佈景、裝飾、道具等;二是動態的,即移動的人物,包括他們臉上的化妝與及所穿的戲服。因為不同的色彩或形象配搭是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的,對觀眾亦可能造成不同的反應。

  九、戲曲是一種綜合唱、做、念、打的舞臺藝術。舞蹈,即所謂“做手”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它包括了身段、功架、步法等舞蹈要素。這些舞蹈形式的手勢動作,除了*演員本身活動外,還要藉助戲服中某些特點去表演和美化身段。例如水袖、雉尾等。

  十、演員可以用服裝的特點來突出、表現自己身段的美態。相對來說,亦可藉此遮掩體態上不完美的地方。例如一位原本身材不高大的演員,當穿起高靴、紮起*來,便被觀眾覺得高大威猛起來了。

  從以上各點,可以看到戲曲服裝的作用是如此多樣化,它與日常真實生活穿衣的作用是有很大分別的,所以它是戲曲舞臺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清朝官僚貪汙的歷史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在哪
相關知識
清朝戲服是怎樣的
清朝官服是怎樣的
清朝髮型是怎樣的
明朝瓷器是怎樣的
周朝經濟是怎樣的
南朝法規是怎樣的
南北朝佛教是怎樣的
北朝民歌是怎樣的
日本和服是怎樣的
日本戲劇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