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城市的發展歷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接下來一起去看下吧。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心和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中國是世界城市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現了早期城市。中國城市不僅源遠流長,而且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發展歷史未曾中斷的國家。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清代是一個重要的、值得關注的時期。清代城市的歷史地位可以用四個字加以概括:承前啟後。所謂承前,即承農業時代中國城市之發展,集古代城市發展之大成,達古代城市發展之高峰;啟後,則啟工業時代城市發展之先路,開動中國城市現代化之閥門。

  在農業時代中前期,城市主要是國家和區域的行政中心,規模和數量都相對有限。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國城市到清代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其規模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清代中期,城市發展到有史以來的一個新高峰,除都城北京的人口規模在百萬人以上,蘇州、廣州等城市的人口規模也接近百萬,其餘人口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城市達數十個。而同期西方國家的城市一般僅數千人,人口在數萬以上的城市則為大城市。18世紀後期,在全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國就佔了六個,可見中國城市的重要地位。

  農業時代早中期,城市的功能以政治為主。清代以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主要表現為城市已初步成為區域乃至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清代中前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興起、發展和變遷的重要動因,使城市開始突破政治中心的傳統範疇。有“天下四大聚”之一美稱的蘇州到清中期已經成為江南的經濟中心,其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以江南發達的農業為基礎的工商業經濟的繁榮興盛。清代蘇州的手工業行業可分17大類,城中會館公所林立,達90多處。還形成了幾個各具特色的功能區:城市東北部是絲織專業區,“比戶習織,專其業者不諳萬家”;西北部是工商業中心區;西南部是政治中心區;東南部則自清中期以後逐漸成為新興商業區。由於經濟的發展,蘇州商業早已突破了城牆的範圍,形成了“吳閶至楓橋列市二十里”的壯觀景象。可見城市的經濟功能已成為蘇州等工商業城市的重要功能,城市功能向多樣化、綜合性發展。

  清代是中國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過渡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被迫對外開放了數十個通商口岸,外國資本家開始通過開埠通商城市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和輸入資本,同時西方的近代工業、交通工具、科學技術等也引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也在部分沿海沿江城市興起並發展,由此促進了中國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轉型,城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已開始由自然經濟狀態下的依附角色逐漸轉化為推動國家、民族發展的主導力量。

  184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文化演進乃至國家向工業時代的轉型都開始取決於城市的發展與變革。可以說,城市已朝向掌握國家、民族命運的方向發展;城市進一步發展成為集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等於一體的多功能中心,從而也突破了自然經濟狀態下的角色定位而成為中國現代性因素的成長地與推進現代化的中心。

  清代後期,中國城市在自身結構、功能發生重大改變的同時,城市的規模體系、分佈格局以及發展動力、功能作用等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城市的型別也發生了分化,清代城市日益分化為以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為代表的經濟中心城市和以首都、內陸省會城市為代表的行政中心城市。城市型別的轉變不僅影響到當時,而且也對整個20世紀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外部世界的作用、中國內部經濟結構的變化和國家政策的改變,清代城市佈局較以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南方城市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北方城市,大中型工商業城市逐步地往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地區集中。清代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對近代以來中國城市的發展,甚至對今天中國城市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清代後期以來,在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推動下,城市開始了現代化程序。經濟的轉型,政治的改革,新式教育的發展,城市自治的啟動,現代城市管理方式的出現,如此等等,都對民國時期的城市產生了巨大影響。儘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由清王朝自上而下所啟動的城市現代化改革有多種缺陷,但城市現代化程序一旦啟動,就呈現出不可逆轉性。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影響,它都代表了城市發展的方向,故所具有的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由於清代城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研究清代城市的發展變遷對於我們全面地、深入地瞭解和把握清代歷史發展的脈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清代城市是中國城市現代化轉型的起點和早期現代化發展階段,城市成為清代中國轉型時期各種現象、矛盾、問題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清代中國演變最大、發展最快的地方。因而,加強對清代城市的研究,有助於把握清代中國歷史的主要發展走向,有助於揭示清代中國轉型時期的獨特發展特徵及歷史發展軌跡。

  當今中國大多數重要城市都是在清代城市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現代城市的發展與清以來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故加強對清代城市的研究,還有助於揭示300多年來中國城市的特徵、規律,對於我們今天認識和推動城市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有著重要的意義。

  延伸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人類發源地之一。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相當進步的農業經濟。隨著農業的出現,永久性的村落也開始出現。新石器時代,距今8300-4800年的天水 大地灣遺址,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 灰坑357個, 墓葬79座,窯38座, 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 蚌、 陶器、 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2006年發掘工作的最新發掘研究成果顯示,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萬年。仰韶文化時代, 聚落的規模已相當可觀。 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面積近30萬平方米, 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 臨潼姜寨遺址,面積為5.5萬平方米。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規模,特別是後兩個遺址,在居住區外發現了起防禦作用的壕溝。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生產力有進一步的發展, 氏族社會走向解體,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日趨激烈,這時出現了城市的萌芽—— 城堡。

都江堰是誰建設的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
相關知識
清朝城市的發展歷程
美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
中國跳高的發展歷程
電腦的發展歷程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光波速讀的發展歷程
科學速讀法的發展歷程
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