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嵇康的生平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嵇康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為魏晉時期文人團體“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後因得罪鍾會,為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嵇康生平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嵇康人物生平

  1.家族與家庭

  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後為躲避仇家,遷徙到譙國的

  銍縣***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並改姓嵇氏。有文獻稱嵇氏家族是一個儒學世家,但因缺乏佐證,這種說法產生了爭議,後世學者猜測嵇氏是因為與魏武帝曹操同鄉,而在嵇康父親的一輩發跡。

  嵇康的父親名叫嵇昭,字公遠,在曹魏擔任督軍糧治書侍御史的官職。他在嵇康還在襁褓之中時便已經去世,嵇康由母親和哥哥撫養長大。因為父親的遺產和兄長的撫養,嵇康的早年過著優裕的生活,母親和兄長並沒有強迫他拜師系統學習儒家的經典,這讓嵇康得以學習包括音樂在內的各種技藝以及接觸其它學派的思想,其中就包括了後來對他影響深遠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有觀點認為,父親的早逝與母兄的縱容,對嵇康日後桀驁不馴的性格形成有著潛在關聯。

  嵇康有兩個的哥哥。長兄在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學者們通過對嵇康經歷與自述的研究確認了他的存在。他同母親一同將嵇康撫養長大,對嵇康影響巨大。嵇康對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詩》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們的養育之恩。後來長兄與母親都先於嵇康去世,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與《思親詩》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悲痛。次兄嵇喜在歷史上有明文記載,他在西晉時擔任了揚州刺史、太僕、宗正等重要官職。兄弟二人之間作有《贈兄喜秀才入軍詩》及《答嵇康詩》互相贈答,嵇喜在贈答詩中表現出了與嵇康截然不同的積極入世的態度,使得後世對二人的關係有著諸多猜測。有觀點認為二人雖然價值觀不同,但是仍有骨肉親情;也有觀點認為政治立場與價值觀的分歧直接導致了兄弟關係的破裂

  嵇康成年後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長樂亭主為妻,官拜郎中,後又遷至中散大夫。其家族與活躍在正始時期的名士何晏有著深切淵源。有觀點認為與曹魏的婚姻本身,及曹氏與何晏之間的關係,對於嵇康今後的政治立場與命運起著關鍵作用。

  結婚後,嵇康與妻子大約在248年生下一女,又在253年生下兒子嵇紹。

  2.隱居與養生

  雖然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然而嵇康並不熱衷於當官謀富貴,沒有留下任何官場事蹟。他嚮往出世的生活,隱居於河內郡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市***,與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交遊,並創作了大量表達通脫放達思想的作品,受到當時人的矚目,被稱作“竹林七賢”。

  後又與呂安、向秀為鄰,以鍛鐵為生,不出肯出仕為官。亦有說法稱嵇康鍛鐵並非為謀生。當時擔任大將軍的司馬昭要聘用嵇康成為他大將軍幕府的屬官,他逃到河東郡去躲避徵辟。司隸校

  關於不願出仕的理由,嵇康本人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曾經說明,是因自己性格慵懶以及志在長生而不願追求功名。嵇康不僅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也相通道教服食長壽的主張。在隱居期間,他曾親身實踐前往山中採藥,並且意欲將養生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而不願選擇出仕為官。文獻中記載有他與孫登、王烈等隱者道士的交遊。他還著有《養生論》,在煉丹服食之外主張清心寡慾修身養性的養生方式,受到當時人們的推崇。尉鍾會準備了盛大的排場前去拜訪他,遭到他的冷遇。好友山濤舉薦他代替自己的職務,他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表明自己不願為官的態度。

  後世學者大多肯定了這方面的原因,然而許多人仍然認為在這之外也有著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嵇康選擇不仕。一種觀點認為是處於惡劣的政治環境下的自保。另一種觀點認為多少有出於對司馬氏政權的不滿,通過不仕來表達出與司馬氏的不合作,還有觀點進一步認為他是因忠於曹魏而選擇不與司馬氏合作。

  3.絕響與身後

  嵇康好友呂安的妻子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將其灌醉並施行了***。呂安憤恨之下想要告發呂巽,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嵇康。嵇康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有交情,結識呂巽尚在呂安之前,故勸呂安不要揭發這樁家醜,以全門第清譽。呂巽當即立下重誓,呂安也出於對嵇康擔保的信任而打消了告發呂巽的想法。然而事後呂巽仍感不安,於是先發制人,暗地裡誣告呂安不孝。而呂安因為相信呂巽之前的誓言,沒有揭發呂巽的惡行,而被判處有罪,流徙至偏遠的邊郡。呂安寫信給嵇康訴說自己的冤屈,嵇康得知後寫下《與呂長悌絕交書》與呂巽絕交,並毅然出面為呂安作證申冤,也因此與呂安一同下獄。

  嵇康入獄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許多豪傑名士紛紛表示願與之一同入獄,以此來抗議政府要求釋放嵇康,有關部門出面勸解他們才遣散開來。三千名太學生聯名為他請命,請求讓他去太學執教。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成果,當時正受到權臣司馬昭寵信的司隸校尉鍾會向司馬昭進言,嵇康這個人具有相當強的政治影響力,可能會對司馬氏奪取天下的計劃產生威脅,勸司馬昭當趁此機會將嵇康剷除。於是援引“孔子戮少正卯”的春秋案例判決了嵇康和呂安死刑。

  嵇康在獄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寫下了《幽憤詩》,併為告誡兒子嵇紹寫下了《家誡》。臨到行刑那天,嵇康於刑場上顧視日影,向兄長嵇喜要來了一把琴,從容彈奏一曲《廣陵散》,曲罷嘆道:昔日袁孝尼想跟我學習彈奏《廣陵散》,我總是吝惜而不願意傳授,“《廣陵散》於今絕矣!”隨後被處死在洛陽東市,時年四十。

  嵇康死後,他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也於景元四年冬季過世。而竹林七賢中的向秀則接受司馬昭的徵召出仕。嵇康之子嵇紹,後來由山濤舉薦出仕為官,後成為晉朝之侍中,八王之亂中為保護晉惠帝而殉難,成為晉朝著名忠臣。

  方東樹說:“中散以龍性被誅,阮公為司馬所保,其跡不同,而人品無異。”

  嵇康人物介紹

  1.相貌風度

  嵇康風度非凡,為一世之標,《晉書》上說: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世說新語.容止》中寫到: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好友山濤稱其“站時就如孤鬆獨立;醉時就似玉山將崩”。 哥哥嵇喜在《嵇康別傳》裡,誇耀他是“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嵇康卻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飾”的個性傾向,據同時代的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記載,當時上層男士,崇尚陰柔之美,非常重視個人修飾,出門前不但要敷粉施朱,薰衣修面,還要帶齊羽扇、麈尾、玉環、香囊等各種器物掛件,於此方能“從容出入,飄飄若仙”。與那些脂粉撲面, 輕移蓮步的矯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不自藻飾”是非常獨立特行的。

  2.狂放任性

  嵇康曠達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後,“重增其放,使榮進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裡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

  嵇康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鍾會陷害呂安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3.鄙視權貴

  鍾會身出名門,是曹魏大臣,書法家鍾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祕書郎,三年後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封為關內侯。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鍾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世說新語中說:鍾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於戶外遙擲,便回怠走”。顯赫後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鍾會覺得無趣,於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他問鍾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此記恨在心。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

  4.隱於竹林

  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文士傳》裡說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後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裡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讚歎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誇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晉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的體現。

  5.服食養生

  嵇康身處亂世,但崇尚老莊,講求服食養生之道,有自己的養生訣竅。他認為,人之所以能長壽,在於注意平時在細微之處保養自己。這就好比“為稼於湯之世***當時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後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養生之道與此相仿,關鍵在於平日一點一滴的修養,不使自身為七情所傷、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體強健,得以長壽。但世人恰與此相反,“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這可真是“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所以,世間多聞早夭之人,難見皓首之翁。

  嵇康認為人是可以長壽的。他說“至於導養得理,以儘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術***故莫能得之。”嵇康認為,正確的養生應該是:“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嵇康繼承了老莊的養生思想,進行實踐頗有心得,他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較系統的養生專論。後世養生大家如陶弘景、孫思邈等對他的養生思想都有借鑑。

  《嵇康集》十卷書中,篇篇含養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看法。

  魏晉之時,養生之學大興,但當時有兩種相對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認為修道可成仙,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針對這種現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論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養生論》中,他以導養得理可壽的總論點,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形神兼養,重在養神。他舉例說明精神對人體的強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而中醫學也認為人以神為根本,神滅則形滅。嵇康在此抓住了養生的根本。

  二、養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過之害,全面進行。嵇康認為萬物稟天地而生,後天給予的養護不同,壽命也不盡相同,勿以益小而不為,勿以過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提早預防,積極爭取長壽。

  三、指出若不注重養生,耽聲色,溺滋味,七情太過,則易夭折。“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內外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還告誡養生者要有信心,堅持不懈,否則就不易有效。還要以善養生者為榜樣,積極吸取好的養生方法,清心寡慾,守一抱真,並“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緩以五絃”,就可以“與羨門比壽,與王喬爭年”。

  嵇康自己也身體力行,其友人言:“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論,幾乎條條做到,但卻犯了“營內而忘外”一忌,最終受人誣陷而遇害。

  嵇康的作品一覽

  1.音樂書法

  嵇康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於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並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

  嵇康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其墨跡“精光照人,氣格凌雲”,被列為草書妙品。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品為草書第二。又善丹青,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俱已失佚。

  2.文學創作

  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其詩今存50餘首,以四言律詩為多,佔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僅存10卷本。明代諸本卷數與宋本同,但篇數減少。明本常見的有汪士賢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張溥刻《嵇中

  散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魯迅輯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魯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書除校、注外,還收集了有關嵇康的事蹟、評論材料。

  3.詩

  《贈兄喜秀才入軍詩》十九首、《幽憤詩》一首、《敘志詩》二首、《遊仙詩》一首、《六言詩》十首、《重作四言詩》七首、《思親詩》一首、《答二郭詩》三首、《與阮德如詩》一首、《酒會詩》七首、《雜詩》一首

  4.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呂長悌絕交書》

  5.賦

  《琴賦》、《酒賦》、《蠶賦》、《懷香賦》

  6.論

  《聲無哀樂論》、《養生論》及《答難養生論》、《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及《答解宅無吉凶攝生論》、《難自然好學論》

  7.其他

  《琴贊》、《燈銘》、《卜疑》、《太師箴》、《家誡》、《聖賢高士傳贊》、《春秋左氏傳音》

紀檢部個人先進事蹟範文
小學生誠信事蹟材料範文
相關知識
文學家嵇康的生平事蹟
文學家雨果的生平經歷有哪些
北宋文學家蘇洵的生平簡介
科學家宋應星生平事蹟簡介
嵇康的生平是怎樣
著名文學家契訶夫生平簡介
嵇康的生平故事
南宋文學家葉紹翁生平簡介
南宋理學家朱熹的生平簡介
南宋文學家范成大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