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曆史發展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鄂、贛,介於東經115°46'-----117°44',北緯29°47'--31°11'之間。安慶是長江北岸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盛唐"因漢武帝南巡至此"作盛唐 樅陽之歌"而得名。下面去看下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寧宗皇帝潛邸,升舒州為舊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盛唐郡”,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新安慶城之駐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雲坡原來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風水家郭璞曾經登盛唐山觀望長江,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城別名“宜城”。

  安慶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縣之地***,而沿邊多警。知府黃幹在舒州舊址***今潛山縣梅城***建“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為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公元1260年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慶建城以後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治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由於安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並且安慶同時又是剋制金陵的“西大門”。故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同時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會***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1949年4月,安慶解放。並與同年設立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屬皖南行署區,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嶽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1951年桐廬縣改名為湖東縣。

  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託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

  1949年設安慶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原駐石牌鎮 現駐高河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嶽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

  1952年安慶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轄13縣。

  1958年撤銷銅陵縣,併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併為東至縣***駐堯度鎮***。轄1市、11縣。

  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

  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轄1市、8縣。

  1970年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地區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嶽西、潛山***駐梅城鎮***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安慶地區轄8縣。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慶地區,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嶽西縣劃歸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屬安慶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

  2011年,宿松縣被確立為安徽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縣。

  相關閱讀:

  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鄂、贛,介於東經115°46'-----117°44',北緯29°47'--31°11'之間。安慶是長江北岸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盛唐"因漢武帝南巡至此"作盛唐 樅陽之歌"而得名。又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南宋紹興年間置安慶軍,始得名"安慶",嘉定十年***公元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為安徽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安慶市現為皖西南的中心城市,轄1市7縣3區,人口600萬,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6平方公理,境內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佔三分之一。全境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公別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點為大別腹地的嶽西陀尖,海撥1751米;西北山丘高20-700米,東南沿江塘區高11-15米。安慶屬亞熱帶沿江季風性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5°C-16.6°C,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MM,無霜期刊48天。農業和漁業佔較大比重,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安慶地靈人傑,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餘年;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勳 鄧稼先、"雜技皇后"夏菊花都誕生於此。安慶不僅有修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境內遍佈名山秀水、名勝古蹟。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柱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薛家崗文化遺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另有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網路,使安慶作為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安徽安慶曆史簡介
安徽地圖
相關知識
安徽省安慶曆史發展介紹
龍抬頭節日曆史發展介紹
安徽省跆拳道協會的介紹資料
安徽省跆拳道協會的介紹資料
啤酒歷史發展介紹
墨西哥的歷史發展介紹
日本天皇的歷史發展介紹
橄欖球的衍生運動及歷史發展介紹
聯盟式橄欖球運動的歷史發展介紹
紐西蘭歷史發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