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常考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詩歌鑑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傳承文化、豐富學生情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僅供大家參考閱讀!

  :情感

  酬唱送別之情:古人喜宴遊交友,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朋友間不免酬唱贈答、寄友送別,成為詩人抒發情感之由。楊柳、長亭、南浦、酒便成為解讀送別之情的暗號。

  思鄉懷遠之情:建功立業,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別家鄉,遠離親人之時,難免悵然,加之古時交通不便,聯絡緩慢,思鄉懷遠之情便能綿延千里。月亮、鴻雁、雙鯉、搗衣、蓴羹鱸膾便成為傳遞思鄉之情的暗號。

  詠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於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於己,或抒發自己淒涼傷感、孤獨寂寞的感嘆;或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卻堅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斜陽、松竹梅菊、黍離、歷史事件、名勝古蹟便成為寄託感遇之情的暗號。

  情愛婚姻之情:對愛情的渴望,夫妻間的悲歡離合,宮怨閨怨,成為人們無法迴避的情感。蓮、紅豆、連理枝、比翼鳥便成為表達婚戀之情的暗號。

  閒適恬淡之情:古人超於現實之外,寄情山水,流連田園。所寫之詩或表達清閒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五柳、東籬、三徑便成為象徵歸隱之情的暗號。

  邊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遊天下,遍訪名山大川、邊塞關隘、通都大邑等。有感於茲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或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便成為見證行役之情的暗號。

  :意象

  詩人往往選擇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聞可感的事物入詩,根據事物的特性興懷。

  陪伴在我們周圍的各色植物,如:梅、蘭、竹、菊、蓮、丁香、松柏、楊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於天地中的各色動物,如:蟬、猿、鴻雁、杜鵑、鴛鴦、沙鷗、鷓鴣等。

  變換於自然中的各種氣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煙霧、陰晴、明月、夕陽、流水等。

  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燈、笛、簫、酒、樓、搗衣砧等。

  產生於舉手投足間的各種動作,如:飲酒、登高、憑欄、望遠、長嘯、搗衣等。

  這皆為詩人運筆的主要道具,它們已經成為詩人之中約定俗成的普遍暗號,留存於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題如何得高分:

  一、表現手法型

  【常規提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提問變式】***1***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表達技巧***?***2***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答題正規化】這類提問,關注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當然,這類題目也不排除對一些具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答案一般應該在下列詞語中選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融情於物、託物言志***、映襯***分為正襯和反襯***、象徵、聯想想象、用典、***虛實、古今***對比對照、動靜結合、細節描寫、變換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考題直擊】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問: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答: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疑惑和擔心漏寫了什麼,故“又開封”。遊子客居洛陽,見到秋風秋景,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開啟信封,驗證自己的疑惑和擔心。

  端居①

  [唐]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 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藉助對“青苔”、“ 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悽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注意: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等回答,言之成理也可,但是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二、景情結合型

  【常規提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提問變式】***1***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3***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詩詞作賞析。

  【答題正規化】這類問題,是古代詩歌鑑賞中最常見也是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之一。中國古代詩詞,很少有脫離景情關係來寫的。解答這類問題,要抓住幾個要點:***1***先將詩詞中的主要景物找出來。這裡的主要景物,不管是河流山川,還是飛鳥走獸,不管是暮鼓晨鐘,還是花草蟲魚,它們都得是與作者的情感表達有密切聯絡的。答案的這一部分來自我們對詩詞內容的正確解讀。***2***在提取出主要景物之後,我們還應將景物的特徵及景物營造出的氛圍特點點出來,答案中的這一部分有兩個來源:①景物前的修飾語,如“孤”“清”“幽”“冷”“寒”等,既寫景物,又點心情。②自己根據景物所處語境作出判斷,可能是清冷、幽靜、蕭瑟、衰敗等。③在把握景物及景物特點的基礎上,再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作者經歷等資料,作者情感等也就自然而然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考題直擊】

  關河令

  [宋]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淒冷。

  佇聽寒聲②,雲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問: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作者在詞中表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候親人的訊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寫作者本想借酒澆愁,酒醒之後,卻愁上加愁,於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春日憶李白

  [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①。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②。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③。

  【注】①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照,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②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③論文:此處指論詩。

  問:“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答: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三、語言賞析型

  【常規提問】簡要分析詩詞中某個詞語的作用?

  【提問變式】***1***聯絡全詩,賞析某個詞語的表達效果。***2***談談這首詩歌中某個詞語的運用。

  【答題正規化】這類提問,一般有以下幾種型別:***1***關注整首詩的語言風格或特點。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等。***2***對詩詞中單個詞語進行賞析。做這類題目首先還是弄清楚要賞析的詞語在寫什麼,然後分析它怎麼寫,這裡如果有修辭手法的話,一定要明確說出來,然後再結合修辭談表達效果,談效果時一般要聯絡中心。

  【考題直擊】

  壬辰寒食①

  [宋]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問:聯絡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答:“雪”隱喻了白髮。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於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問: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

  答:①對比,以“有聲”與“無聲”對比,近寫聲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緻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靜、清新***。

  四、開放探究型

  【常規提問】***1***兩首詞都寫了某某意象,但象徵意義不同,請作簡要分析。***2***詩中某詞句,有的版本作某某,你更喜歡哪一種?***3***有人認為詩歌表達的是某種思想感情,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答題正規化】開放探究類試題是高考***課程***詩歌鑑賞能力較高層級的要求,也是實施課程改革後越來越受命題人青睞的一種題型。其命題的基本思想是,比較同樣題材詩詞的不同寫法與主題,比較不同題材詩詞中的相同手法,比較不同詞句的表達效果,比較對詩詞主題的不同看法等。這類試題既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也有一定的約束性,即有時對某個問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有時又只能選擇其一。

  出關①

  [清]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i***,旌旗。

  問: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後面抒情作了鋪墊。“”兩句缺乏形象感,並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注意:本題雖問的是你更喜歡哪一種,但並未給你選擇的餘地,故只能更喜歡原詩中的版本了***

  清 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問:指出“人乞祭餘驕妾婦”這句話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背景?

  答:《孟子》或“齊人有一妻一妾”,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高分捷徑●

  1.循問作答,不漏步驟:保證每問必答,不扣步驟分;同時,問題本身有時就是答題的思路。

  2.先總後分,條分縷析:擬寫答案時,一般先按問題要求寫出答案要點,然後再具體分析。

  3.站在“高處”,表現“專業”:既然是“鑑賞”,不是“介紹”,就不能對詩詞內容只作簡單的分解,應站在一定的高度,選用恰當的專業術語,分析詩歌的內容。

  4.思路清晰,語言簡明:答題時,先分析什麼,後分析什麼,以什麼為中心去組織語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措辭應簡明扼要,準確流暢,切忌拖泥帶水。

  5.突出重點,不蔓不枝:詩歌的妙處或運用到的手法有兩種以上時,須認真比較,一般情況下確定最主要的一種或兩種進行賞析即可,以免分析不透徹。分析手法時,不必旁徵博引,左勾右連,應就試題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尋找答題的落腳點。

鳥鳴澗古詩原文及翻譯註釋賞析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材分析
相關知識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常考知識點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常見意象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常用意象的含義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拿滿分的技巧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描寫技巧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修辭技巧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易混術語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總結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如何得滿分的訣竅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山水田園詩相關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