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功的兩個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關於古代名人的故事你瞭解嗎?他們的故事總能給我們帶來勵志的正能量。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李白,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隋朝末年,全家遷到西域的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裡。五歲那年,他又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所以他又號青蓮居士。

  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三十歲時以詩文知名天下***”。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順長江東下,先到達江陵,拜訪了一位八十高齡的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見,在當時名氣很大。司馬承禎見了李白,對他大為讚賞。李白很高興,回去後就寫了篇《大鵬賦》,把自己比作氣概抱負不凡的大鵬。《大鵬賦》很快傳開,李白的名氣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陽,拜見了荊州刺史韓朝宗。韓朝宗因喜歡獎掖提拔人才而聞名,所以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韓朝宗對李白自然是稱賞備至,而李白寫的自我推薦信《與韓荊州書》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滿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終於奉詔來到京都長安。當時任祕書少監的老詩人賀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長安,親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讀了李白大約在十年前寫的《蜀道難》後,讚歎道:“這是一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啊!”從此“謫仙”這個稱號不脛而走,李白也被人們稱作“謫仙”、“詩仙”。

  李白進宮後,唐玄宗很高興,封他為翰林供奉。據說,唐玄宗當時曾親自走下臺階迎接李白,還親手為李白調製羹湯。出於信任,他還讓李白參加了起草詔書的工作。

  唐玄宗對李白,只是希望他成為一個宮廷詩人,為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但李白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初進宮廷時,他對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寫了不少歌頌昇平的詩,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變化。天寶年間,朝廷政治已由盛轉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漸漸蛻變為庸主。朝廷中的有識之士都在擔憂時政,擔心發生變亂。李白對此是有認識的。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的個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別喜好飲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樣的個性使他很難被朝中的權貴們所容忍。據說,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寫的詩《清平調》,使楊貴妃對他也心生忌恨。最後連唐玄宗也疏遠他了。

  可是李白的個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時他最嚮往的,還是他以前雲遊天下的自由生活。於是李白向唐玄宗上書請求離京。公元745年,他的請求被批准,他離開長安,又開始了漫遊山水間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洛陽、長安先後淪入亂軍之手,唐玄宗倉皇逃向四川,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逃難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馬抵抗叛軍南下。

  那時李白正避亂隱居在廬山。永王東下經過潯陽***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請他參加自己的幕府。出於一片愛國心,李白立刻答應了,並一連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讚揚永王。

  可是唐肅宗並不信任永王,認為他出師東巡是割據江南,便調動兵力準備消滅永王。永王大怒,也發兵進攻。這樣他便成了叛逆,將士們紛紛脫離,永王最終兵敗自殺。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虧郭子儀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還沒到夜郎,朝廷宣佈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當塗度過的,他的族叔李陽冰在那兒做縣令。唐代宗即位後,下詔拜李白為左拾遺。但詔書還沒到,李白已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歲。至今當地還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紀念堂。李白現存的詩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這些詩經過他的誇張的描繪,想象奇特的渲染,顯得大氣磅礴,出神入化。他還寫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擊黑暗政治的詩。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經過他的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風格、瑰麗絢爛的色彩。他被認為是自屈原以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創作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已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李白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是很難用幾句話來描述的,也許只有杜甫的兩句詩最有概括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篇2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生於公元303年,卒於穆帝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終年59歲。其所處時代正是戰亂紛飛、政治黑暗之時。因與權貴王述不睦,故辭官誓墓,終老東土。

  酷愛書法,苦練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導與王敦十分器重羲之。當時陳留人阮裕名聲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對羲之說:“你是我們王家最優秀的子弟,你的成就應當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對王羲之有美譽,將其與王承、王悅並稱為“王氏三少”。周顗是當時人物品鑑的專家,經他品評給予肯定的人物,身價倍增。十三歲那年,王羲之去拜見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眾人之末。周顗觀察王羲之後,覺得他是個奇異的人物。當時以牛心為貴,眾客人都還沒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塊牛心,給王羲之先吃。於是王羲之名聲大噪,開始為世人所知。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的人還:

1.古代成功人士的事例3個

2.古代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3.古代名人成功的故事

4.古代名人的成功故事

5.古代成功人士的故事13個

6.古代勵志故事及感悟

古代奮鬥後成功的事例
溝通中成功的事例
相關知識
古代成功的兩個事例
古人因堅持而成功的3個事例
近代成功的名人事例精選
古代因讀書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靠自信成功的名人事例三個
合作使人成功的名人事例3個
古代成功的名言
溝通後成功的簡短事例5個
古代成功的例子精選
古代成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