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是怎樣形成的
膽管結石以發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難等為特點,是什麼原因導致膽管結石形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膽管結石的形成
肝內膽管結石是指發生於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的結石國外的肝內膽管結石發病率較低,一組2,700例膽系手術中僅佔1.3%且大多數為繼發於膽囊的膽總管結石經上行移居在肝仙膽管而形成。但在國內,肝內膽管結石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我國福建、江西和山東等省肝內膽管結石的發病率可佔膽繫結石的30~40%。膽管結石劇烈的絞痛發作及膽囊炎的右上腹痛,常與飲食無規律有關。
不可逆因素
發病年齡: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
如果在兒童期發病,多與溶血或先天性膽道疾病有關。發病的高峰年齡都在40~50歲。
發病性別差異:超聲診斷研究結果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女性膽囊結石以膽固醇結石多發,女性膽固醇結石高發可能與雌激素可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降低總膽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黃體酮影響膽囊收縮、致使膽汁淤滯有關。
發病與基因、家族史 膽囊結石發病在種族之間的差異明顯,提示遺傳因素是膽石病的發病機制之一。
可逆因素
發病與妊娠的關係 妊娠可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並且妊娠次數與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呈正相關。由於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膽汁成分發生變化,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而妊娠期的膽囊排空緩慢;孕期和產後的體重變化及飲食結構也影響膽汁成分,改變了膽汁酸的腸肝迴圈,促進了膽固醇結晶的形成。
發病與肥胖的關係 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肥胖人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
發病與飲食因素 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進食低纖維、高熱卡食物者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這類食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我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囊結石發病已佔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膽結石的多發人群
1、大多數的女性
膽結石病人中女性佔多數,其原因是由於女性身體中雌激素水平高,會影響肝內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的形成,使非結合膽紅素增高;雌激素又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汁淤滯,這樣極易形成結石。絕經後用雌激素者,膽結石發病率增多。
2、肝硬化的病人
肝硬化病人膽結石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有關。
3、體形超重的肥胖者
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者,膽結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動少,易生膽結石。
4、飲食偏葷、偏甜及不吃早餐者
飲食偏葷喜甜者,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多,易形成膽固醇結石;甜食過多又促進胰島素分泌,會加速膽固醇沉積;經常不吃早餐會使膽酸含量減少,膽汁濃縮,利於結石形成。
5、體內有蛔蟲者
蛔蟲感染者不注意飲食衛生感染蛔蟲病者,蛔蟲逆流至膽道產卵或死亡後,就會成為結石核心,生成結石。
6、具有家族病史的遺傳患者
此外,遺傳因素影響膽結石的發生。故家裡的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膽結石者,也是高危發生者。
膽結石給患者帶來很多的不便,90%的膽絞痛是突然發作,疼痛症狀常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部位,並會放射到肩和背部。以上人群出現膽結石後建議用中藥 膽石化瘀 方治療。平常很容易發生吃的很飽時候、過度勞累或者劇烈運動後;還有部分病人可能在夜間突然發疾病。除劇烈疼痛的症狀外,常有坐臥不安,甚至輾轉反側、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等一些表現,也會發生噁心、嘔吐等。每次發作一般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緩解。
膽管結石的臨床特點
1、發病年齡30-50歲;
2、上腹部疼痛,可能為典型膽絞痛或持續性脹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顯,而寒戰發熱非常厲害,週期發作;
3、可有長期的膽道病史、或伴有寒戰發熱、黃疸的急性膽管炎史;
4、患側肝區及下胸部有經常性疼痛不適,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側肝管梗阻時,可無黃疸或黃疸甚輕;
6、合併有重症膽管炎時,全身情況比較嚴重,且急性發作後恢復較慢;
7、檢查時,肝區壓痛和叩擊痛明顯,肝臟呈不對稱性腫大並有壓痛;
8、全身狀況受影響明顯,90%病人有低蛋白血癥,1/3病人有明顯貧血;
9、晚期有肝、脾腫大及門脈高壓表現。
膽管結石有什麼表現
大霧是怎樣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