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3日

  發展教育資訊化是為了使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適應資訊時代人們學習的基本要求,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工作,安排部署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剛才,參觀了濟寧一中現場,鄒城市教育局、金鄉縣教體局和嘉祥縣黃垓中學作了典型發言,發言務實創新、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給我們以很好的啟發。大家要認真學習借鑑,結合會議下發的《濟寧市教育資訊化推進意見》,一併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全市教育資訊化建設 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我市把教育資訊化作為提速推動教育均衡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現代化手段,納入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化學校建設總體佈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突出重點專案, 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應用推廣, 建立了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育資訊化服務體系,有力提高了城鄉教育均衡化、現代化水平。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 20xx 年和20xx年,市政府先後制定實施了兩個教育資訊化行動計劃,圍繞 “配備標準化、管理專業化、投入經常化、應用全員化”的目標 ,以教育網建設為依託,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以強化應用為主線,加快教育資訊化步伐。特別是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以來,圍繞“三通兩平臺”建設,結合“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建立和“全面改薄”工作,不斷加大對資訊化的投入,僅教學點一項全市就投入1887 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臺階。在校校通方面,通過實施“農村定點小學網路寬頻改造工程”和“教學點資源全覆蓋工程”,使包括教學點在內的所有學校全部實現了教育都會網路接入,提前實現了“校校通”,20xx年我市“農村小學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專案”高標準通過國家驗收。在“班班通”建設方面,連續6 年實施全市統一招標、集中採購的“陽光配備工程”,6 期工程配備計算機8.3 萬臺,5 期多媒體裝備工程配備多媒體1.3 萬套,全市中小學計算機總量達到14 萬臺,多媒體1.4 萬套,生機比12:1 ,師機比1.2:1 ,776所學校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室室多媒體”。

  二是數字資源開發應用不斷加強。 堅持以應用為導向,採取購買、徵集、研發、共建等多種形式,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數字教育資源。市教育資訊中心數字資源總量達5000G ,掛接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農村中小學遠端教育資源、全市中小學課程資源、微課資源和50 萬冊數字圖書館,各縣市區教育資訊中心對資源 分佈儲存,在全市中小學共享, 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實現了利用網路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解決了偏遠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和部分學科師資匱乏問題。教研人員和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開展網路教研,變革教研模式。對翻轉課堂的嘗試,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增加了學習容量和效率 。 促進了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推動了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是教育管理資訊化水平明顯提 升。幾年來,各縣市區和學校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共建成數字化校園248 所,機器人教育實驗室269 口。完成了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建設、中職學生管理、學生資助、學前教育管理、學校資產和校舍管理等系統部署,完善了網上轉學、招生報名等業務功能。實現了高考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願、網上評卷和網上錄取。建成了濟寧教育入口網站、OA 辦公、視訊會議等管理資訊系統,提高了教育管理資訊化水平。

  四是師生資訊科技素養逐步提高。 通過“國培”、“省培”等師資培訓專案,強化資訊科技培訓,先後培訓中小學教師35 萬人次。把資訊科技素養作為教師業務提升的基本要求,納入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並在職稱評聘、賽課等方面強化導向,教師教育資訊化意識和能力逐步增強。目前,全市中小學95% 以上的一線教師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和多媒體進行備課和教學。

  五是資訊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以應用為驅動,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組織競賽、試點引領,積極推進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一是課題研究探索應用。一批教育教學成果獲“濟寧市科技進步獎”和“山東省軟科學成果獎”。二是評選活動拉動應用。連續五年,組織萬餘名學生開展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連續十年,組織近十萬名中小學生參加電腦作品和機器人競賽活動,共獲8 個國際獎、89 個全國獎、630 個省級獎。一大批電教優質課和多媒體教學課件獲省級以上獎勵,並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播出。三是專項試點引領應用。開展了數字化校園和機器人教育實驗室建設試點、教育部“視訊互動教學及網路研修系統”建設試點,在城鄉聯誼學校舉辦了網路教研試點、互動課堂活動,組織了微課程大賽、推進“翻轉課堂”實驗。20xx年成功承辦山東省中小學機器人競賽並獲得全省第一名好成績。我市被評為“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受到全國組委會的表彰,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科技獎勵大會。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市教育資訊化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有些地方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對教育資訊化的認識有待提高。有的單位對教育資訊化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工作研究不深、統籌規劃不夠、協調推進不力。二是資訊科技應用水平有待提升。應用主動性還不夠強,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還不夠,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應用還不夠普遍。三是共建共享有待於進一步健全。資訊孤島現象還比較嚴重,優質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還需增強。四是網路和資訊保安有待於加強。一些單位安全意識不強,人防、物防、技防等還存在薄弱環節。五是教育資訊化發展體制機制不夠優化。六是教育資訊化還沒有穩定的投入機制,資金支撐能力不強。教育資訊化建設、管理、應用等規章制度還需健全。以上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儘快加以解決。

  二、明確重點任務,加快全市教育資訊化建設

  黨的將資訊化作為“新四化”戰略之一。指出,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加快教育資訊化,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的迫切要求,對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把教育資訊化建設納入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規劃佈局,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均衡發展。市教育局制定的《濟寧市教育資訊化推進意見》,明確了我市教育資訊化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四個著眼、四個堅持”。“四個著眼”,就是著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眼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眼促進教育均衡公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眼人的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構建。“四個堅持”,就是堅持面向未來,為每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資訊化服務;堅持應用導向,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和質量提升;堅持統籌規劃,做好教育資訊化頂層設計,分類、分步、分層推進實施;堅持開放共享,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教育資訊化合作推進新機制。總目標是:到2020 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資訊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資訊化支撐服務體系,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一加快“三通工程”建設。 “三通兩平臺”是“十二五”期間教育資訊化的核心目標和標誌工程。“三通”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一要完善“寬頻網路校校通”。這項工作我市基本完成,包括教學點已全部接入教育網。下步主要任務是更新網路設施,實現區域內網路高速互聯互通,逐步實現縣市區教育網獨立外網出口。到2017 年,城鎮學校實現千兆光纖接入,農村學校百兆光纖接入,城區學校逐步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二要加快“優質資源班班通”。統籌協調“全面改薄”、“辦學條件標準化”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重點專案,優先安排和保障農村中心小學資訊化建設需求,探索“政府政策支援,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為鄉村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學裝置。目前,全市中小學班班通多媒體缺口近5000 套,集中在嘉祥、汶上、梁山、泗水等縣,必須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多種方式補齊多媒體建設缺口,確保20xx年底,全市基本實現“班班通”,任課教師人手一機,學生機滿足資訊科技課配備需求;各縣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面建成,並與國家、省、市對接,同時配齊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確保儘快使用、發揮效益。三要推進“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為師生建立網路學習空間,是教育資訊化深入應用的發展方向。借力濟寧智慧城市建設,依託中興公司智慧教育建設專案,力爭20xx年完成人人通平臺建設任務。要積極研究如何利用網路學習空間,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鼓勵教師先開通網路空間,搭建線上學習、教研互動平臺,引導學生、家長參與進來,逐步擴大使用率和覆蓋面。力爭20xx 年所有教師都擁有網路空間,初中以上學生擁有實名網路空間的比例達到70% 以上。要激勵教師普遍應用網路學習空間開展研修、備授課、批改作業、家訪及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普遍應用網路學習空間開展自主學習,逐步實現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化。

  二加快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建設。 一是抓好平臺建設。按照“一級應用、二級建設、三級互通”的思路,重點建好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一些縣市區和學校已經建設的資源服務平臺要繼續建好用好;另一方面,要與市級平臺對接,承載本地優質教育資源,避免重複建設,最大程度地實現全市教育資訊資源整合。二是抓好資源建設。平臺建好了,解決了路和車的問題,下步重點是備足貨,保證有豐富的資源共享使用。要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思路,統籌建設全市數字教育資源。主要是兩個板塊的資源建設。一是基礎性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主流數字資源企業,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同時拓展資源來源渠道,逐步建成全市“數字教育資源超市”。二是個性化優質教育資源。在建設基礎性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要加強個性化、特色、優質資源建設。教育部啟動了“一師一優課”活動,抓好這項活動將對全市建設個性化、特色資源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學校錄播室建設是這項活動的基礎,也是重點和難點,推進意見已就這項建設制定了時間表和線路圖,各縣市區要想法設法完成建設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批、匯聚一批個性化優質資源。

  三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當前,教育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發展,精細化管理依靠資料來支撐,資料需要資訊化手段提供。為此,要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這是提高教育部門工作效率,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學生、教師、校舍、設施、資金等情況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以“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為架構,加快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學籍管理系統建設,做到學生一生一號、學校一校一碼。另一方面,還要對系統資料進行整理、加工,二次開發、深度應用,推進教育改革。在當今大資料時代和資訊碎片化的時代,要善於運用大資料技術,實現相關資料資源的整合與整合,為教育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資料支撐,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四加強教育資訊化隊伍建設。 教育資訊化發展水平,取決於資訊科技的應用水平,而資訊科技的應用水平,取決於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必須把資訊科技培訓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國培、市培、縣市區培訓和校本培訓等多個層次,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項培訓與融合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資訊科技培訓提檔升級。要加強資訊化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配足配齊技術人員,各縣市區和學校在制定年度增人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對資訊科技專業人員的需求,保證資訊化基礎設施正常執行和資訊化技術的有效推廣。教育管理者也要自覺提高資訊化素養,帶頭應用,提高資訊化背景下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 深入開展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 20xx年,省教育廳在我市批覆了20 個教育資訊化試點單位,今年我們將組織專家開展中期評估。各試點單位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爭取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繼續做好數字化校園和機器人教育實驗室兩項市級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推選一批市級試點單位,在各類教學應用、區域整體推進、機制創新等方面大膽探索、積累經驗。各縣市區、學校要加強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組織好“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和“中小學電腦製作”和機器人競賽等品牌活動,積極開展“未來教室”、“創客空間”和“3D 列印”等新的探索,聯合科協等有關部門開展“青少年科技節”和“資訊科技嘉年華”活動,引領教育資訊化應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三、完善保障機制,確保教育資訊化建設順利推進

  一進一步強化工作統籌。教育資訊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資訊化發展的主要責任人。市教育局成立教育資訊化領導小組,設立了教育資訊化推進辦公室。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大工作統籌力度。在具體工作中 ,要統籌考慮城鄉學校實際,根據財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建立跨部門協同推進教育資訊化的機制,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要主動向政府彙報,爭取本地相關部門的支援,協同推進教育資訊化建設。

  二進一步強化應用導向。 我市教育資訊化硬體建設已有一定基礎,今後要在繼續加大投入的同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上來,將著力點放在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上來,堅決避免重硬體、輕資源,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堅決防止多數教師不使用、幾個尖子“撐門面”的現象,防止其他環節不使用、簡單在課堂放幾幅圖片幾段視訊“造氣氛”的現象。要將教師和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取得的成果,納入教育質量評價考核體系,成為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重要指標。要堅持抓校長、校長抓的工作理念,建立強化應用的長效機制,轉變教學和教研活動方式,建立相應的制度規範,鼓勵、引導、督促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師普遍用、經常用,備課用、上課用、佈置作業用、師生交流用,將資訊科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進一步強化經費保障。教育資訊化投入僅次於校舍改造,不僅要確保基礎設施全部到位,而且要提供裝置更新、執行維護的經常性支出。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用於教育資訊化的費用初中每生每年不低於84 元、小學每生每年不低於66 元,確保裝置配備、網路使用、資源建設、運轉維護、裝置更新五項經費落實到位。 同時,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參與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服務,形成多渠道籌集教育資訊化經費的投入保障機制。 需要強調的是,教育資訊化投入,要突出資源建設、人員培訓、推進應用等“軟”環境,不要簡單地理解為開展新一輪大規模的硬體建設。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裝置更新換代的機制必須建立,才能真正發揮資訊科技促進教育發展的持續動力。

  四進一步強化資訊保安。資訊保安是教育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訊化建設和網路安全密不可分,中央成立了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習親自擔任組長,可見網路安全對於資訊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市委也成立了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加大了對資訊保安的監管力度。近年來,網上洩密、網路安全事件在我國時有發生,教育網路與資訊保安也面臨著嚴峻複雜形勢。各縣市區和學校要提高對網路安全的認識,加強網路安全政策法規宣傳學習,自覺使用正版軟體,強化輿情意識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提高網路與資訊保安防護水平。

  同志們,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是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全域性的戰略任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各縣市區、各學校要充分認識教育資訊化的重大意義,按照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加快推進全市教育資訊化程序,為加快我市教育改革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推進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教育資訊化暨網路安全工作會、重點工作推進會、應用工作培訓會議精神,總結並部署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剛才,張館長傳達了全省會議精神,並講了貫徹意見,程主任就“一師一優課”活動教研、指導等工作提了要求,一會兒李處長、馬局長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有明顯進展

  近年來,市、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和《教育資訊化三年行動計劃》,結合實際,積極推進,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明顯進展。

  1.縣域推進有新發展。各縣區將教育資訊化工作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雙高雙普”、“教育創強”的整體規劃中,政府財政統籌安排建設資金,全面提高中小學校的教育資訊化裝備水平。已實現“雙高雙普”、“教育創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縣區在整體推進資訊化建設方面有了新的發展。旬陽、白河、平利三縣實現了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教學班優質資源“班班通”目標,寧陝、鎮坪已提前實現所有中小學校的“班班通”建設目標。作為資訊化區域試點,石泉、嵐皋兩縣積極探索貧困山區推進教育資訊化發展長效機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5所試點學校積極探索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網路協作教研、教師研修培訓模式以及有效教學新模式在全市推廣。

  2.機制建設有新起色。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資訊化領導小組,全面規劃和組織領導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設立了學校保障科,具體指導教育資訊化工作。各縣區把教育資訊化工作納入教育工作的整體規劃中,統籌規劃,統籌安排。石泉、嵐皋等縣區成立了以政府主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局一把手參與的領導小組,明確了教育資訊化工作的股室。“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教育部門實施、學校應用”的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3.基礎條件建設有新突破。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市義務教育階段1101所學校中888所學校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佔學校總數的80.7%;8685個教學班中5381實現“班班通”,普及率達62%。全市累計投入教育資訊化資金1.84億元,其中地方政府籌措資金1.07億元,佔總投入的58%,學校及教育部門自籌5200萬元,佔總投入28.3%。從資金投入的情況可以看出,縣區政府推進教育資訊化的責任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也由前些年多數用於校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轉向用於發展教育資訊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初步形成。

  4.教師培訓有新進步。近三年,全市超過50%的中小學教師參加了“教育技術能力遠端教育”、“因特爾未來教育”和“中小學教師教育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程”等國培專案培訓。市電教館組織的新技術新媒體培訓和“名師大篷車資訊科技應用基層行”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優質資源與課堂的融合等內容納入培訓課程;各縣區和各中小學校結合實際,開展了以資訊科技環境下優質資源與學科融合應用的專題培訓和校本培訓。通過專家引領、技術培訓、名師示範、集中研討、在崗研修實踐等形式,提升參訓教師駕馭資訊科技手段、融合優質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5.教學應用有新成效。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普遍重視實際應用工作,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通過輔導培訓、觀摩研討、網路交流、展評總結等形式,推進教學應用,並將教師應用情況納入考評考核內容。實施課題帶動,深化應用研究。“十二五”期間,全市申請立項國家、省級教育資訊化規劃課題62個,旬陽師訓中心申報的國家級課題《縣域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與實踐》緊緊圍繞優質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堅持每年舉辦多媒體課件製作、中小學生電腦製作、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等活動,為師生搭建應用展示平臺。寧陝中學的機器人專案多次代表國家出征世界性大賽並屢獲殊榮。石泉縣兩河初中、市一小的電子書包試點專案成果受到省上表彰。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教育廳領導的關心和支援,同時也是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電教、教研機構、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裡,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我市教育資訊化發展的省教育廳信保處的領導以及各縣區和基層的同志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通過努力,全市在推進教育資訊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下一步取得更大進展打下了基礎,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觀念落後。部分縣區對資訊化發展的目的和作用認識不到位,推動乏力,部分局長、校長、教師怕影響升學率,把教育資訊化當做可有可無的教學輔助手段,對實質內容和本質要求理解不深入,嚴重影響了當地教育資訊化工作推進力度。二是發展不均衡、硬體水平低。縣區之間、校際之間、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之間在環境建設、應用水平、教師資訊化素養等方面存在差距。全市雖然有888所中小學校實現了“校校通”目標,但多數學校的接入頻寬還不能滿足“班班通”、“人人通”的要求;已實現“班班通”目標的5381個班級中,有1695套裝置還是投影加熒幕,且多數是八年前實施農遠工程時的裝備,裝置老舊,亟需更新。三是應用不廣泛、利用率低。一些縣區和學校在抓高效課堂的建設等工作中忽視了資訊科技手段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作用,不引導用、不鼓勵用,“穿新鞋,走老路”;一些學校資訊化的使用效率較低,將教育資訊化單純理解為技術工作,教研未跟進,學校無位置,設施成擺設。四是管理人員、校長、教師資訊素養有待提高,專業隊伍需要加強,學校專職教師需要穩定。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及時跟進。

  這些問題和困難,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教育資訊化、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轉變觀念,切實增強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的責任感

  當前,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已進入實施《十年發展規劃》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時期,工作重心已由前三年的硬體環境建設轉入深入融合應用,對照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我們還有欠帳,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和應用水平相比,我們的工作仍處在初級階段。各縣區在抓住國家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機遇,對照《規劃》及相關標準查漏補缺、狠抓落實的同時,在工作理念和觀念上要有新認識,做到四個“必須適應”:

  1.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快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資訊經濟時代已經全面到來,資訊科技正在也必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微信、慕課這些詞彙在過去十分陌生,但今天卻已耳熟能詳,這就是資訊經濟的速度。教育同樣將被改變,資訊科技將打破時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學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資源;資訊科技將為教育帶來新的理念和動力,開放資料、開放資源、開放儲存得以實現,虛擬課堂、翻轉課堂、慕課得以應用,教育方法、課堂結構、師生關係得以改變,最終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扭轉教師低效的教學形式。網際網路時代教育將是互為師生的時代。

  2.必須適應教育現代化推進步伐。黨的報告提出“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強調“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同樣,沒有教育資訊化也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一方面,教育資訊化是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甚至是標誌性指標之一。另一方面,資訊化為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這種帶動,不是站在旁邊,更不是跟在後面,而是要跑到前面去引領,如果教育資訊化不能夠提前實現,教育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

  3.必須適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資訊化將在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教育資訊化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便捷高效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農村和邊遠地區的覆蓋面,可以使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零距離接觸先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其次能帶來最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夠為解決教育“改革深水區”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全新思路和解決方案。如通過構建網路化的教學體系,使學習方式由被動式向主動式、互動式學習轉變。通過構建智慧化的互動平臺,使優質教學資源能以更低成本、更廣範圍共享,大大提升教育投入產出效率。通過構建系列管理資訊系統進行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學精準。通過構建泛在學習環境,使學習主體由在校學生向全體國民擴充套件、學習階段由在校學習向人的一生延伸,形成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

  4.必須適應國省教育發展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的具體要求,這是教育資訊化第一次被寫入中央全會重要決議。在任組長的新一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教育工作時,教育資訊化是4個教育議題之一。劉延東副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要求把資訊化作為“改薄”計劃實施的重要內容。省上決定,今後將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各地、校教育資訊化建設予以經費支援。“義務教育均衡縣”、“雙高雙普縣”、“教育強縣”等建立工作是國省部署,教育資訊化裝備水平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評估內容之一,省上出臺的中小學“316督導”評估體系中,教育資訊化更是重要內容,有明確的建設和應用標準。教育資訊化跟不上,就會影響教育發展。

  認識決定思路,觀念決定行動。我們必須適應上述要求,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時不待我的責任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教育資訊化才能在安康有實質性的進展。

  三、突出重點,提升教育資訊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機制是保障,基礎在建設,核心是應用,重點在教師,難點在農村,結合我市實際,當前,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快完善教育資訊化管理體制與機制。根據省上最新安排,明年上半年,縣區教育資訊化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要通過市上評估驗收。各縣區要將這項工作作為近期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要按照省廳《關於開展教育資訊化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通知》陝教保[20xx]38號要求,調整行政崗位設定,落實管理職能,強化行政主導,通過歸口管理、年度考核、教育督導等行政手段提升資訊化統籌推進力度;通過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做好管理與服務。各縣區嚴格要落實建立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按期通過省、市評估驗收。

  2.著力優化教育資訊化硬軟體環境。高度重視“寬頻網路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在教育資訊化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切實做好寬頻網路接入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加快“寬頻網路校校通”建設,到20xx年底,農村學校接入寬頻網際網路比例達到90%,班均出口頻寬不小於1M,城鎮學校接入網際網路比例達到100%,班均出口頻寬不小於2M。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根據自身條件,靈活採取有線、無線等技術方式,逐步使網路通達到教室、實驗室、辦公室等教學、辦公場所,讓師生在校園內方便地接入網際網路,並採取有效措施實現綠色上網;二要加快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未實現多媒體教學裝置到班縣區和學校要加大投入,為學校教室、實驗室和各類功能部室配備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裝置,更新淘汰已老化的投影幕布類裝置,到20xx年,農村學校普通教室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裝置普及率達到50%以上,城鎮學校普通教室互動多媒體教學裝置普及率達到70%以上。各縣區要在爭取政府財政支援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有關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全面改薄工程”資金分期償還的規定,使“政府規範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在基礎建設中有進展。

  3.堅持狠抓應用驅動。應用驅動是教育資訊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硬體建設只能作為基礎,不是本質,不是目的,應用才是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的著力點。

  一要抓好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作。今年,教育部啟動了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作,我市有9000名教師參加了該項培訓。各縣區要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督促參訓教師按時、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市縣教研、電教等培訓機構在今後的“名師大篷車”等培訓工作中,要針對一線需求,將資訊科技應用和優質教育資源與課程融合等內容納入培訓體系,通過專家引領、技術講座、名師示範、在崗實踐研修等形式,不斷提升教師駕馭新技術的能力,提高優質資源與課堂融合的水平。

  二要做好“人人通”應用工作。“陝西省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整合了優質資源推送平臺和網路學習空間兩項功能,用“一通”實現了“資源班班通”和“空間人人通”,為加快優質資源與教育教學融合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應用平臺。該平臺目前已經開通,並在全省開展應用試點工作,20xx年將為全省60%的教師開通空間,並逐步向學生及家長開放。目前,我市石泉、嵐皋兩縣及安康中學等5所學校承擔著今年的試點應用任務,希望這些縣區和學校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人人通”環境下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及教師發展、學生學習和家長交流的方式、方法等,為其他縣區的全面應用積累經驗。其他縣區也要全面啟動並推進“人人通”應用工作。

  三要精心實施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這個活動是今年國、省教育部門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活動的目的是深化各級資源平臺的應用,也就是達到“讓每一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資訊科技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資訊科技講授”的目的,促進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根據市上實施方案的安排,縣級晒課和評課活動要在20xx年4月底前完成,5月份前市上完成優課評選並向省廳上報。時間緊,任務重,各縣區要精心組織,將這項活動納入“人人通”平臺應用的總體安排中,由縣區電教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教研部門承擔教學指導任務。要制訂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活動的時間節點和主要階段,成立評課專家隊伍,做好宣傳動員,以學校為單位遴選優秀教師和特色課程內容,精心組織教師錄課、網上晒課、專家評課、案例推廣等環節工作,確保整個活動有序開展。要統籌組織縣域中小學校,合理分配各學校的錄課任務,最大程度覆蓋各學科,形成相對完整的優課資源體系。活動依託“陝西省教育人人通平臺”開展,市級平臺也已建成上線,並承擔著市級的評選任務,參與人數多,上傳資料龐大,對技術環境要求很高,因此,市、縣電教部門要做好技術支撐,確保平臺執行的軟硬體環境。市級培訓工作明天也將在安康中學開展,培訓結束後,各縣區和學校也要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力爭達到廣大教師人人蔘與培訓,個個熟練通過平臺晒課、上傳資源的目的,為下一步“人人通”工作的全面應用奠定基礎。

  四要努力做好資訊化研究和試點工作,引領資訊化工作有序發展。各試點單位要積極開展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儘快完成試點任務,爭取申報省級示範。今年,省上把智慧教育建設列入省政府“數字陝西.智慧城市”試點專案,並打造10個左右的智慧校園和人人通應用示範學校。市局從明年起啟動“教育資訊化示範學校”建立評估工作,決定用3-5年時間,在全市範圍內樹立一批教育資訊化建設和應用的典型。請各縣區和學校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智慧校園試點,優化環境,應用驅動,建設資訊化示範學校,以此帶動教育資訊化建設整體發展。

  4.切實抓好網路安全工作。隨著資訊化的快速發展和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持續加大。保障資訊和網路安全,既是政治責任,也是職責所在。各縣區教育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切實落實中、省、市關於資訊與網路安全防護規範和相關制度,細化網路接入、機房管理、容災備份、資料共享與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做好預案,確保資料與系統安全可靠。要加大教育網站和校園網的建設管理,使用正版軟體,豐富內容和載體,過濾有害資訊,淨化網路空間,為師生創設綠色、文明、安全的網上學習交流空間。

  四、真抓實幹,推動全市教育資訊化有實質性進展

  教育資訊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地加以推進。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教體局要將教育資訊化工作擺上工作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拿出貫徹省市工作部署的具體意見,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援。明確管理機構,建立工作機制,賦予相應職能,加強人員配備,建立技術支撐隊伍,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改變以技術部門為主推動的現有管理模式,確保資訊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起,管得好。

  2.多方籌措資金。各縣區要放下等、靠、要的思想,破解資金來源困局。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教育費附加等可支配的經費分配上加大對資訊化建設方面的投入比重,要明確各中小學將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經費中用於改善資訊化環境。同時要爭取各方面的經費支援,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援,另一方面要創新資金投入機制,用好社會和企業力量,拓寬投資渠道,形成政府、社會和企業協同建設的合力。

  3.統籌謀劃實施。各縣區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轄區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制訂好今後幾年的發展規劃,核算資金投入,並逐步實施。要抓住“雙高雙普”、“教育創強”、“均衡發展”等機遇,將資訊化建設納入整體規劃中,通盤考慮,統籌安排。

  4.做好宣傳引導。要把資訊化工作作為宣傳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宣傳網路和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大力推廣縣區和學校在推進資訊化建設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典型,提高全社會對教育資訊化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廣大幹部師生主動參與、積極支撐資訊化建設應用的自覺性,為教育資訊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5.加強督導檢查。市教育局將教育資訊化工作納入對各縣區教育工作考核體系中,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設施配置、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各縣區要把資訊化工作納入到對中小學校的考核指標中,要把資訊化應用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評優表彰和常規教學的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認真做好教育資訊化建設月報工作,及時彙總、按時報送學校和縣區教育資訊化工作建設情況。今後,要把“人人通平臺”應用和“名師優課”活動一併納入月報,各縣區要通過平臺的統計功能隨時瞭解和督促轄區學校的應用情況,市教育局也將通過平臺彙總和通報各縣區的應用情況。教育督導部門要把資訊化作為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綜合督導、專項督導,建立定期通報、催辦督查等制度,推動工作落實。

  同志們,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已進入加快推進、深入應用的關鍵時期,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市有關教育資訊化的要求,精心部署、層層落實、迅速行動、紮實工作,在推動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中做出新貢獻。

  篇3

  同志們:

  大家好!剛才我們共同觀看了三個專題片、一個現場專遞課堂,這只是我市教育資訊化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今天,請大家在襄陽市諸葛亮中學召開教育資訊化工作暨應用現場會,就是要學習先進,振奮精神,襄陽教育資訊化事業。稍後,中央電教館、省教育廳領導和丁市長還要做重要講話,請同志們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中央電教館和省教育廳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下,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步。截至20xx年底,我市以“三通兩平臺”建設應用為標誌的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市已建成“教育雲”中心,實現雲平臺管理、班班通運維管理、校園監控、視訊會議和遠端互動教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網路寬頻接入率達到100%,其中74%的城區學校網路頻寬達到100M,62%的縣鎮學校網路頻寬達到20M,49%的農村學校、教學點網路頻寬達到10M;全市共建設智慧教室23間,專遞課堂和錄播教室近200個;全市“班班通”建設達到97%;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終端普及率達50%以上,學生資訊化學習終端普及率達10%以上;90%以上的教學班能夠線上使用襄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教學活動。

  二資源雲平臺建設有新發展。20xx年12月14日,襄陽教育資源雲平臺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20xx年,“教育雲工程”被納入“20xx年政府民生工程十件實事”。目前,襄陽教育資源雲平臺涵蓋了我市現行所有教材版本,優質教育資源達到400多萬條,每週實時更新相關資源6000餘條;已經為全市教師提供了34個學科、184個版本,近5T教案、課件、素材和習題等各類備課資源,同時在學科教研版塊裡為老師提供2600種教育學習類期刊和150餘類專題輔導資源,其中,同步教學資源50萬條、專業測評習題400萬條、拓展視訊1萬條、專業教育期刊2600種。

  三教育資訊化融合應用有新成效。一是“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20xx-20xx學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共評選出2361節市級優課和31個市級優秀網路工作室,其中52節被湖北省推送參選部級優課,並及時組織開展部級優課網路評比。二是“三課堂”建設應用初見成效。組織名師、名校通過網路直播教室開展“專遞課堂”活動,與教學點開展短缺課程同步教學。襄城區荊州街小學師資力量雄厚,充分發揮試點學校和名師引領示範的作用,積極探索“名師線上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據保康的油坊街小學、襄城的曹灣小學不同的情況,充分互動溝通,設計合理方案,堅持以應用促需求,以需求促發展的策略,安排所需課程,讓農村的孩子們享受優質的教育,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三是雲平臺規模化、常態化應用。教育資源平臺上現已註冊近5萬名教師、40多萬學生、家長使用者註冊達到45萬人。依託襄陽隆中名師、骨幹教師在平臺建立了名師資源空間、骨幹教師資源空間,為全市師生免費提供優質服務。四是在全國、省教師學生作品大賽中成績突出。近幾年來,全市教師和學生在各級各類資訊化大賽中國家特等獎和一等獎等達1000多人次。五是課題研究成果頗豐。“十二五”期間,共承擔國家級和省級課題共30餘個。

  四學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有新起色。“分層培訓、網路培訓、全員培訓”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大力提升了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一是20xx年,在華中師範大學與國家數字學習工程中心聯合舉辦高層領導培訓班、優秀校長培訓班和骨幹教師培訓班;二是舉辦全市中小學校長教育資訊化領導力培訓。三是舉辦襄陽教育資源雲平臺縣、校兩級管理員、教研員網路教研和教師實用培訓。四是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及暑期集中培訓,全市80%以上在職教師分別通過市級集中培訓、校級集中培訓以及網路研訓,其中1000多骨幹教師參加了國家和省級培訓。

  五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有新突破。20xx年,省教育廳批准開展教育資訊化區域試點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探索統籌協調的領導機制和構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兩個方面紮實開展試點工作。一是建立了以市、縣、校三級聯動、部門合作為基礎,以區域試點工作專班為抓手,以各級政府區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為保障的教育資訊化協同推進機制;二是採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到偏遠和薄弱的學校,逐步縮小了區域之間、校際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了均衡。

  我市“紮實推進機制創新,保障教育資訊化可持續發展”以及樊城區的“多措並舉促進應用常態化”教育資訊化應用入選20xx年湖北省教育資訊化應用典型案例。

  二、當前我市教育資訊化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面臨的機遇。當前,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計算、3D列印等新技術不斷湧現,經濟社會行業資訊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整體資訊化程度不斷加深,資訊科技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黨的以來,特別是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等有關政策密集出臺,資訊化已成為國家戰略,教育資訊化正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主席在致首屆國際教育資訊化大會的賀信中“積極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以教育資訊化“構建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堅持不懈推進教育資訊化,努力以資訊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資訊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論述指明瞭教育資訊化工作的目標、方向和途徑。“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更高層次上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等重要任務對教育資訊化提出更高要求,也為教育資訊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襄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高度重視教育資訊化工作。20xx年11月14日和今天兩次召開全市教育資訊化專題工作會議,總結和部署教育資訊化工作。20xx年教育雲工程被納入政府“十件實事”進行統籌實施,20xx年12月,襄陽市又被省教育廳批准為湖北“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省”區域試點,20xx年以市政府為主導推動的資訊化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們作為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決策者、執行者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順利完成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省”區域試點市的任務,為實現襄陽教育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應對的挑戰。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網際網路+”這個新概念後,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層次,也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那麼對於中國教育領域,“網際網路+”又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教育樣式的不斷變化、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國教育正進入到一場基於資訊科技的偉大變革中。

  那麼,襄陽市作為基礎教育大市、強市在全國有影響、在全省有地位,而在當前“網際網路+”時代,我市教育資訊化環境和教師資訊化素養與教育強市地位還很不相符,與武漢、宜昌等周邊地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基層政府領導和校長對當前教育資訊化發展形勢認識不足,基本資訊化裝置設施建設落後,資訊化環境建設嚴重滯後;二是部門協作配合嚴重缺位。教育資訊化是一個涉及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學校、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全方位、多部門配合協調的全面工作,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科室能獨立完成的,要統籌推進;三是融合創新力度不夠。主要表現教育管理資訊化滯後、政府考核評價、可持續發展體系尚未建立等。

  同志們,當“網際網路+”第一次納入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的時候,就意味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正式到來,教育只有順應這一時代的需求持續不斷地進行革命性的創造變化,才能走向新的境界。襄陽教育,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給出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堅定信心,解放思想,聚精會神,鍥而不捨,全力打造出領先於世界水平的“網路新教育”。

  三、今後主要工作思路

  教育資訊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地加以推進。

  一加強資訊化環境建設,實施資訊化環境升級工程。按照小學生機比10:1,初中生機比8:1,高中生機比5:1;教師用機比1:1的標準配齊計算機含移動終端等配套裝置,並及時更新陳舊裝置,為教育資訊化工作推進提供基本條件保障。統一規劃教育都會網路建設。20xx年,全市中小學網路頻寬要達到城區學校100M、城鎮學校50M、鄉村學校20M標準。到2018年,全市中小學校班班通教室普及率達到100%,寬頻網接入率達100%,裝置完好率達95%以上;構建萬兆骨幹路由的教育城域光纖網路,千兆光纖到校、百兆到桌面,80%學校實現校園內無線網全覆蓋。實施地方特色教育資源體系建設工程。深度挖掘襄陽本地名師資源,採用多種形式,建成體系完備的地方特色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隆中名師網路工作室,開設襄陽名師網路課程,逐步完成線上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名師共享、優課共享的泛在學習模式。高標準建設襄陽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教育管理與服務資訊化。科學規劃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逐步整合襄陽教育資源雲平臺、隆中名師網路工作平臺、教師網路研修平臺和學前教育、職業教育資源平臺等,實現綜合管理和單點登入。繼續完善平臺功能,加快資源建設與匯聚。通過與省、國家相關平臺對接,形成統一管理、高度共享、彈性可擴充套件的具有區域特色教育服務體系,為所有教師、學生提供優質資源和服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二全面提高我市資訊化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融合的步伐,啟動全市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全員培訓,建設教師專業成長平臺,支援校本、區域培訓和研修活動的開展。分層次完善專項培訓體系,重點加強教育管理幹部和校長資訊化領導力培訓、教師全員培訓和資訊科技教師等骨幹隊伍培訓。全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內容,學科教師每人每年不少於20學時,專業教師每人每年不少於50學時。

  三以應用為驅動,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三課堂”應用,實施“一校帶多點”、“定點支教”等方式,解決好邊遠地區學校和教學點課程開不齊、開不好的問題。高度重視“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具備網路教學環境的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利用班班通裝置上好一堂課;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遴選出最好的課,通過篩選形成和匯聚優質資源。著重開展基於雲平臺的教學應用活動。要加大“班班通”應用教研力度,指導教師運用教育雲平臺資源進行教學。充分利用教育雲平臺、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等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目前,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級課題《區域教育資訊化的推進策略與發展模式研究》和湖北省及課題《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師遠端培訓模式研究》已經圓滿結題。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要做好相關課題的申報立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資訊化發展專案,探索、總結適合襄陽地方教育實際的教育資訊化發展經驗,不走或少走彎路,將教育資訊化建設成為鞏固襄陽教育強市地位的有力保障。

  四切實加強領導,完善激勵機制。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將教育資訊化工作擺上工作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拿出貫徹省市工作部署的具體意見,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爭取本地相關部門的支援,協同推進教育資訊化建設。同時,要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市教育局將教育資訊化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年度教育重點工作目標考評體系中,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設施配置、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對成績突出的縣市區和相關學校、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對於消極懈怠、工作進展滯後的進行全市通報。各縣市區要把資訊化工作納入到對中小學校的考核指標中,要把資訊化應用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評優表彰和常規教學的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推動教育資訊化工作的有效落實。

  同志們,教育資訊化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我們將以此次為契機,把教育資訊化工作主動融入襄陽市“智慧城市”建設中,主動作為,創新思路,完善措施,打造亮點,為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創造一些可以複製和值得借鑑的經驗而努力。

  謝謝!


  看過的人還看了:

市容環境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小企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材料
相關知識
全市教育資訊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在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講話稿
學校教育資訊化工作總結
全市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全市重點工作推進會領導講話稿
在全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全市旅遊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企業上市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