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閱讀題答案
導語:都說十七歲是個雨季,你覺得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十七歲》的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和學習,祝同學們學習愉快!
《十七歲》原文
我到劍橋演講,華飛從德國飛來相會。西斯羅機場到劍橋小鎮還要兩個半小時的巴士車程,我決定步行到巴士站去接他。細雨打在撐開的傘上,白色的鴿子從傘沿“啪啪”掠過。走過一棟又一棟16世紀的紅磚建築,穿過一片又一片嫩青色的草坪,到了所謂巴士站,不過是一個小亭子,已經站滿了候車躲雨的人。於是我立在雨中等。
兩隻鴛鴦把彼此的頸子交繞在一起,睡在樹蔭裡。橫過大草坪是一條細細的泥路,一排鵝,搖搖擺擺地往我的方向走來,好像一群準備去買菜的媽媽們。走近了,才赫然發現她們竟然不是鵝,是加拿大野雁,在劍橋過境。
接連來了好幾班巴士,都是從西斯羅機場直達劍橋的車,一個一個從車門鑽出的人,卻都不是他。傘的遮圍太小,雨逐漸打溼了我的鞋和褲腳,寒意使我的手冰涼。等候的滋味——多久不曾這樣等候一個人了?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上等候一輛來自機場的巴士,裡頭載著自己十七歲的孩子,挺幸福。
他出來的時候,我不立即走過去,遠遠看著他到車肚子裡取行李。十七歲的少年,兒童臉頰那種圓鼓鼓的可愛感覺已經被刀削似的線條所取代,稜角分明。他發現了我,望向我的眼睛既有感情卻又深藏不露,很深的眼睛——我是如何清晰地還記得他嬰兒時的水清見底的歡快眼睛啊。
我遞過一把為他預備的傘,被他拒絕。“這麼小的雨。”他說。“會感冒。”我說。“不要。”他說。細細的飄雨濡溼了他的頭髮。
我頓時失神;自己十七歲時,曾經多麼強烈憎惡媽媽堅持遞過來的雨傘。
放晴後,我們沿著康河散步。徐志摩的康河,原來是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河,蜿蜒無聲地汨汨穿過芳草和學院古堡。走到一條分支小溪溝,溪邊繁星萬點,葳蕤茂盛的野花覆蓋了整個草原。這野花,不就是《詩經》裡的“蘼蕪”,《楚辭》裡的“江離”?涉過濃密的江離,看見水光粼粼的小溪裡,隱約有片白色的東西飄浮——是誰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襯衫?
走近看,那白襯衫竟是一隻睡著了的白天鵝,脖子卷在自己的鵝絨被上,旁邊一隻小鴨獨自在玩水的影子。我跪在江離叢中拍攝,感動得眼睛潮溼;華飛一旁看著我泫然欲泣的樣子,淡淡地說:“小孩!”
到國王學院對面吃早餐,典型的“英式早餐”送來了:炒蛋、煎肉、香腸、蘑菇、烤蕃茄……又油又重,我拿起刀叉,突然失聲喊了出來:“我明白了。”他看著我。
“原來,簡單的麵包果醬早餐稱做‘歐陸’早餐,是相對於這種重量‘英國’早餐而命名的。”
他笑也不笑,說:“大驚小怪,你現在才知道啊!”
然後慢慢地塗果醬,慢慢地說:“我們不稱英國人歐洲人啊,他們的一切都太不一樣了,英國人是英國人,不是歐洲人。”
走到三一學院門口,我指著一株瘦小的蘋果樹,說:“這號稱是牛頓那棵蘋果樹的後代。”他說:“你不要用手去指,像個小孩一樣。你說就好了。”
從中世紀的古街穿出來,看見幾個衣著鮮豔的非洲人圍成一圈在跳舞,立牌上貼著海報,抗議辛巴威總統的獨裁暴力統治,流亡國外的人數、經濟下跌的指標,看起來怵目驚心。我說,我只注意蘇丹的殺戮,不知道辛巴威有這樣的嚴重獨裁。他說:“你不知道啊?辛巴威本來被稱為‘非洲的巴黎’呢,經濟和教育都是最先進的,可是木蓋博總統的高壓統治,使辛巴威現在幾乎是非洲最落後的國家了,而且饑荒嚴重,很多人餓死。”
經過聖約翰學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樹上我發現一隻長尾山雉,興奮地指給華飛看——他卻轉過身去,離我五步之遙,站定,說:“拜託,媽,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來實在太尷尬了。你簡直就像個沒見過世界的五歲的小孩!”***選自《語文閱讀欣賞·七年級下卷》***
《十七歲》閱讀題目:
1.本文通過哪幾件事反映了“我”與兒子之間的隔膜?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寫“我”前往巴士站接兒子,而第②段描寫“兩隻鴛鴦”和“一排過境的加拿大野雁”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劃線句子中“我”“感動得眼睛潮溼”“泫然欲泣”飽含豐富的情感,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讀全文,談談本文以“十七歲”為題有什麼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歲》讀答案:
1.①兒子拒絕“我”遞給他雨傘。
②兒子對“我”感動於康河中的天鵝與小鴨子和諧相處的畫面顯得很冷淡。
③兒子不屑於“我”對“英式早餐”的解讀。
④兒子反感“我”用手指著“蘋果樹”和“栗子樹上的長尾山雉”。
2.以兩幅溫馨和諧的畫面烘托“我”去接兒子時高興的心情,為下文寫“我”與兒子之間的隔膜作反襯。
3.一方面是“我”看到康河裡的“白天鵝”和“小鴨”那種和諧溫馨的畫面,想到以前和兒子之間的那種和諧溫馨的幸福,感動得流淚;一方面是因為兒子的冷漠有一種淡淡的傷感。
4.以“十七歲”為題,寄寓了父母對子女長大成人的一種滿足和幸福,同時也希望父母與即將長大成人的子女之間能夠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消除一些本不該存在的隔膜,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幸福感。
陳泥鰍汪曾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