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它是學校教育工作永恆的主題、主旨和主線。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我覺得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效果,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為師生是課堂的主人。
那麼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於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覺得要講得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第四步要讓學生實踐。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於實際的一次次實踐。
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穫,而且也是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的好契機。
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於激發對學習的嚮往和熱情,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中的後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餘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那麼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都會跟著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絡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
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這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當然,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篇2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保證新課標的落實,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評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講、聽、評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提倡自主性學習,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以下是我結合平時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改變心態,轉變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是師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尊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身的行為,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和接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二、關注學生,喚醒自我意識。
多半學生缺乏自我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於“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需要教師善於“體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才能充分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積極投入到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出發,關注全體學生,在課上既要關注一些積極的參與者,還要重視那些被動參與者,並通過積極的觀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建全法規,改變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以呵護孩子的自尊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原有評價體系,建立起課堂規則。比如說,傾聽的規則,守信用的規則等等。評價是門藝術,不是一味地說“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不過,這種“懲罰”要以“愛護”學生為出發點,要貼近學生的實際,並在恰當的時機給出。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篇3
20XX年5月上旬我校舉辦教學開放周活動,此次教學活動周圍繞“探索課堂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主題,以教學觀摩的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觀摩課分初中組和高中組進行。
我參加了初中組的活動,聽課後有以下體會:
一、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專案;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在課堂上教師只有與學生真正地進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學才能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課堂生活才成為師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強調語言的品味與揣摩
我認為要做到有效教學,教師就不得不重視對課文文字的誦讀,增加課堂上學生誦讀的機會,給予同學品味與揣摩語言的嘗試。例如,陳梅葉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設計讓學生速讀課文並找出重點段的環節。同時,陳老師重視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從中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致使學生能夠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與文字展開對話,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正確理解和把握。
從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需要教師課後多下功夫,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要下苦功鑽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課。
教學見習心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