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具情趣極有文化味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用曼妙的筆給我們描繪了雲南美麗的山野風光,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土氣息。

  3.探尋並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學習作者表現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蒐集關於雲南民間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資料***如《阿詩瑪》《五朵金花》以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的雲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會及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的音像資料。

  2.教師與部分學生根據教學需要,整理、剪輯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感知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幾個場面,並學習本文的人物描寫。

  教學設計

  播放剪輯好的雲南民歌音像資料並匯入

  1.趣味競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如:《阿詩瑪》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學生根據蒐集資料的過程和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

  3.教師匯入: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雲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雲南的民歌,這就是——《雲南的歌會》。

  研習新課

  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後能說出自己通過本文對雲南的歌會有了哪些瞭解。

  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讀者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資訊, 大多數學生也不會例外。 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並總結歸納:□教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金滿鬥會——民歌傳承。

  2.學生根據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構:

  總起全文***1***

  山野對歌***2~3***

  分寫三種場合的歌會***2~5*** 山路漫歌***4***

  金滿鬥會***5***

  3.學習“山野對歌”。

  a.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餘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山野對歌並做批註。

  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容,然後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外貌來表現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教師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引導大家注意“山野對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裡,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輕人還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對唱歌的女子的描寫,特別是對她的衣著的描寫,讓人彷彿看到了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民族農家女子。

  b.比較閱讀,交流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此環節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於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緻,第二段著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至於學生喜歡哪一種寫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應肯定和鼓勵***

  ***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錶現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體朗讀2~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本文的環境描寫、場面描寫,並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設計

  研讀品味4─5段

  1.學習“山路漫歌”。

  a.默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並與同學分享。

  學生勾畫出的好詞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環境描寫,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等等。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賞析好詞好句,如:

  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裡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

  “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

  教師在讓學生說得盡興時提醒學生注意:本段要表現的歌會形式是什麼?寫人們唱歌的有幾句話?寫環境的又有幾句話?目的是引入下一環節的討論。

  b.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齊讀第4段。

  2.學習“金滿鬥會”。

  a.老人常說“十年難逢金滿鬥”,默讀第5段,將“金滿鬥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說說“金滿鬥會”的難得之處在哪裡?

  “金滿鬥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 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妝: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彙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b.齊讀第5段。

  拓展探究

  本文對雲南歌會的介紹,讓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讓我們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有歌就有美。而人們用歌來表達生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請欣賞和比較以下三種歌會,你能發現它們各自的特色嗎?

  播放電影《劉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會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片段。

  師生交流討論,不要求統一看法,也不要求談得很專業,目的只是讓學生對民族音樂、通俗音樂和高雅音樂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並借音樂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雲南的歌會教學反思

  在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含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沈從文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開展本課的學習用了兩上課時的時間,通過教學,完成了即定的教學目標,歌會的三種形式: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和山寨傳歌。作者對這種民歌的思想感情,文章中的幾種描寫形式等。教學內容雖然完成了,但感覺還有一些意猶未盡,但一直沒有找到,從週四完成教學任務到週日,都在想這個問題,最後才真正感覺到有一個問題是沒有解決的,那就是文章的寫作方法。同學們在學習時雖然對課文的寫作方法也講到了,但總感覺可能同學們不一定能真正地理解其中的道。那就是作者在寫作本文時第一部分所採用的以人襯景、第二部分所採用的以景襯人的寫法。雖然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同學們不理解,在今後的寫作中就用不上去,這個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了。今天在準備課後的作文寫作時,考慮如何才能將此不足彌補上去,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開始的表現也讓我感覺到吃驚了。本文是篇散文,在前一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大家對此問題都是不回答,不知道大家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當問到大家對本文的總體感覺時,同伴能回答出本文的體裁,對於這類體裁的文章如何學習,怎樣去理解類似的文章。在學習過程中,同學能儘快地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結構。這對於理解課文找到了關鍵點。在後面的分析與學習中,對於景物描寫、環境描寫等都能順利地進行。在對於能在兩個課時的時間裡完成任務取到了積極的作用。

  影響部分同學學習的因素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到位。有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像在小學那樣等教師歸納總結寫在黑板上後才會知道記什麼,不會聽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所暗示的反覆、強調等語氣,也不會從同學們發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

  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是部分同學的學習習慣養成的問題,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養成思考、反思、合作、傾聽的良好習慣,這樣便於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其次在本課的教學中,重在考慮作者的寫作構思上,引導同學們對於文章的整體的課文的構思。激發大家寫作的興趣。


濃濃鄉土情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雪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六下品德與社會戰爭風雲下的苦難教學設計
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雲南的歌會習題及答案
小學六年級直線上的負數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負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蘇教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蘇教版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周長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