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個體在經歷與體驗具體的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或技能以及教育教學實施中所形成的規律性方法的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要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一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識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象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1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式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貨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2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3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規律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4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在寫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著、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與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裡去,和他們一起經歷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期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更新教育觀念不僅僅是教師的事,社會、學校、家長都應該參與進來。

  篇2

  資訊科技課程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基礎課程。資訊科技同時也是一門工具學科,是為它學科的學習服務的,同時也是獲取知識和住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資訊科技課不該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讓學生在資訊科技的環境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嘗試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我從三個方面做探討,以拋磚引玉。

  一、任務驅動,以問題促學習

  電腦知識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那麼我怎麼去應付電腦知識的快速發展呢?這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目前的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資訊科技這門的方法。而“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 , 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 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絡,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教學中的兩個例項:

  例項一:在如學生PowerPoint時,給學生的任務是製作本班為主題的簡報,給學生的素材是最近在運動會和超野賽上的精彩瞬間。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著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例項二:在最近九年級的VB程式設計課上有一節是製作萬年曆小時鐘,先給學生一僕低起點的小任務,就是僅顯示當前時間,學生完成後再提出顯示日期和時間,最後提出更高的任務是不僅能顯示日期和時間,而且能使用繼續和暫停按鈕控制小時鐘的發生。

  事實證明,這種低起點、小步子的教學任務能照顧能絕大多數的學生,同時,是對問題導學、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活學活用。

  二、動手實踐,自主學習

  資訊科技課實踐性很強,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如教學完畫圖軟體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圖圖軟體中完成的作品。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中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級有很多學生對鍵盤和滑鼠的操作不熟練,練習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不願學,反而產生厭倦情緒。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的方法,先讓學生玩紙牌遊戲和《金山打字通》,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的操作就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三、學以致用,多學科整合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體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查詢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為了緊跟科技的發展,中學資訊科技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調整。教學是一門藝術,資訊科技教學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共同完善。

  篇3

  我作為一名教師,參加工作十多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工作這些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在孩子心中,我不僅是老師,更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大朋友。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我尋求幫助,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輕鬆,大家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著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表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著眾多的不足,但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優秀教師反思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體育課教學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數學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3篇
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3篇
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優秀教師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改教育心得體會
最新精選教學心得體會感想
最新精選教學心得體會感悟
最新精選教學心得體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