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釣魚
孔子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心態於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從釣魚中我們可以領悟這個道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考作文釣魚,歡迎參考閱讀!
【金題回放】
一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坐在他旁邊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著一根長長的魚竿。
一段時間過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時釣到銀光閃閃的鱖魚,可是年輕人的浮標卻沒有動靜。年輕人迷惑不解地問老人:“我們釣魚的地方相同,您也沒有用什麼特別的魚餌,為什麼您能釣到這麼多魚,而我卻毫無收穫呢?”
老人微笑著說:“你要我講真話,我就告訴你。你的毛病在於思想浮躁,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煩亂不安。我釣魚的時候,常常達到了渾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靜靜地守候,不像你時不時地動動魚竿,嘆息一兩聲。這邊的魚根本感覺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咬我的魚餌,而你的舉動和心態只會把魚嚇走,當然就釣不到魚了。”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複習要點】
核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思考傳統、文學、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文化因子、公民意識,寫出作文的語文味、歷史感、現實感。
思維:主題意識、結構意識、對照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
技法:開篇破題、排比敘例、疑問句式、由表及裡、由此及彼、說理透徹具體
語言:準確、生動、講分寸、合邏輯
高考作文:釣魚之道
精於垂釣者都知道,假如有大魚上鉤,硬把魚往岸上拖是很糟糕的事。其結果,不是釣線被扯斷、魚鉤被拉直,就是魚嘴被撕裂,這時,本已上鉤的魚也會逃走。
正確的做法是,當大魚上鉤,釣者對於魚的掙扎,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遷就。這時的釣線,應該放得較長,任由魚拖著跑,等魚累了,再慢慢收線;如果魚再一次掙扎,釣者也再一次放線,魚累了,再收。幾個回合下來,魚往往會精疲力盡,任由釣者拖上岸。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一條無形的線拉緊,於是你掙扎,奔突,拼盡全力,但結果,卻無異於自殺。有時候,你休息一會,打個盹兒,醒來,體力和精力得以恢復,突然奮力一搏,反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時,也許,你便會像那條繃斷釣線的大魚一樣,自由了。
兩則戰勝誘惑的小故事
一則講的是,春秋時,宋國的子罕執掌重權,有人獻玉給他,遭其拒絕。獻玉者說,這可是罕見的寶貝啊。子罕回答說,你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兩人豈不都失去了寶?另一則故事是,明代官員曹鼐一次捕獲一名女盜,二人獨處一室,女盜屢以色相誘之,曹不為所動,書一橫幅"曹鼐不可"貼於牆上。在這裡,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文豪托爾斯泰講的故事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了回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動物中的母愛
佛經中曾說,當小馬長到和母馬一模一樣的時候,想要辨別,只要看它們吃草時的情形。因為母馬總是自己不吃草,把草推向小馬的方向。這就是動物中的母愛。
馬哈魚
非洲大陸四周的廣闊海域中,生活著一種大馬哈魚。它的孩子出生以後,最先得到的食物卻是自己生身母親的肉體。它們的母親在自己孩子吮吸和撕咬自己的血肉時,只是極其痛苦地在海水裡翻騰,卻從不作出絲毫的反抗。大馬哈魚為了孩子的成長,只能在眾多孩子的撕咬之下,使自己的一具骨骸沉於海底……
大馬哈魚對孩子的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孩子對母親的殘忍,豈不也同樣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高考作文二:釣魚
老張從局長的位子上退休後,無官一身輕,慢慢地養成了釣魚的愛好。每當夕陽西下,倦鳥歸林時分準能看見他戴著一頂草帽,穿著一身舊衣,扛著魚竿,提著魚簍悠哉遊哉地走進小區的大門。好熱鬧者爭著搶過他的魚簍,像玩擊鼓傳花一樣,你傳給我,我傳給他,最後再傳回到張局長的手中。“呀!今天又釣了半簍哇!”“還是你好,既消磨了時光,又有收穫,不像我們家那死老頭子,退休後像是怕見人似的,一天到晚守在家裡不出門。”每當這時,老張總是不緊不慢地掏出煙,點上火,吐著輕煙,聽著笑語,一身的舒坦。
同一棟樓的老李是從處長位子上退下來的,是老張昔日的頂頭上司。他每天從樓上的陽臺上看著老張那開心的樣子,聽著自己老婆在人前的數落,心裡不免覺得酸溜溜的。不就是釣了幾條魚嗎?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個退休的局長能釣到,我一個退休的處長就釣不到?主意一定,老李第二天就置辦齊了釣魚的全部用具,而且是按照高人的指點全部買的名牌。
沒多久在城郊的小河邊又多了一個頭戴草帽的垂釣者——昔日的李處長。可說來也怪,儘管老李牢記小時侯學過的《小貓釣魚》里老貓的教誨,全神貫注地盯著魚標,不時提起魚鉤看看上面的餌料還在不在,忙乎來忙乎去就是沒有魚咬鉤,他不時地偷眼看看老張一會兒一條,一會兒又一條。他斷定是老張佔的釣位好,魚都跑到他那裡去了。
第二天,老李起了個大早,坐在了原來老張的釣位上,可依然是“濤聲依舊”,魚兒就是不上他的鉤,他不時地看一眼換了釣位的老張,人家仍然是一會兒一條,一會兒一條。說實話釣不釣得著魚老李並不在乎,在乎的是這張當過處長的臉,每次收釣回家小區的人一看他魚簍,他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好在老李必竟是當過處長的人,釣不著就到市場去買兩斤,往簍子裡一放,照樣大搖大擺地回家,逗得他那老婆又是倒茶又是端飯,連連誇他有長進。可是不久這事還是被他老婆看出了破綻。這天老李回家後,老婆也不倒茶,也不端飯,拿起老李的魚簍抖了幾抖問:“哎,我說你釣的魚怎麼都差不多一樣大呀?還每天都是同一個品種,你該不會是偷的吧?”“誰說是偷的呀?我給了錢的!”老李一急把實話都說了出來。
晚上躺在床上,老婆子像當年一樣摸著老李的胸脯說:“我說你呀!還和年輕時一樣爭強好勝,你想想釣魚是為什麼?不就是圖個樂趣,消磨個時光嗎?如果弄成了個心理負擔咱還不如不釣了,是吧?你和老張共事多年在位的時侯關糸就不錯,怎麼現在倒還生分起來了呢?現在大家都是退休的老人,別還端著個處長的架子捨不得放,想釣著玩就問問老張是怎麼釣的,不想玩咱就不去釣了,好吧?”老李沒說話,只是用力地將老婆攬在懷裡。
天亮後老李又來到了河邊,剛打好“窩子”老張也來了,老李放下手中的釣竿,掏出煙迎了過去,老張把兩張凳子差不多並在了一起,兩人邊抽菸邊說笑,不一會老李就釣上來一條大鯉魚。老李拎著魚開心地說:“這可真是叫做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前幾天我那麼認真地釣連個咬鉤的都沒有,今天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而大有收穫!”
老張笑著說:“這正是釣魚的決竅,你太過執著難免心煩意燥,這裡點一下那裡試一下,那魚嚇都嚇跑了,當然你釣不著呀!”老李聽了連連稱妙,兩人開心地哈哈大笑,笑聲在河水的迴應下傳出了老遠老遠!
:守護一方心靈淨土
孔子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已對智者與仁者的差別做出闡釋,仁者應是內心平靜之人,這也正如北宋的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材料中的年輕人與老人,同一時間,同一地域但收穫的差別卻是如此之大?顯然,這與個人的心態和舉動有關。***引材料,提問題,表觀點***
這不禁令我想到社會各界都在熱議的一詞“浮躁”。***改為“浮躁”一詞***在學校求學浮躁,在社會工作浮躁,就連生活都瀰漫著浮躁的氣息。當改革開放的大門向世界敞開,當高速發展的經濟帶來巨大利益,當鋼筋水泥取代純樸的鄉村,在這時代,還有多少人可以隱逸在物質世界之外,這離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保持心中那一方淨土?***結合現實,排比敘例,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三毛說過:“我們空空地來,空空地去,塵世界擁有的一切都不過轉眼成空。”
但現實中,內心的空靈早被種種的慾望填滿,我們需要拋卻心中的那份浮躁。本應是可以養心、靜心的釣魚,在年輕人心中卻成了為得到物質而作的行為。誠然,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之下,適當的釋放可以令人心情愉悅。可是,若在遊玩當中,在旅行當中還憂慮工作、學習上的煩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在安逸的環境中,還不能保持心態的平和,就應該學會散盡千金仍不掛一絲憂愁的樂觀態度,學會保持心中那一份靜謐。***此句表達有點混亂,建議改為:孟子曾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是憂患過甚,慾望太多,這想想,那做做,反而會一事無成。靜心於眼前之事,不急不躁,淡定自如,說不定會另有收穫。所以,需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為自己留一方淨土,讓忙碌而功利的心得以休憩。
同樣,知識分子更需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現今,專家被人叫為“磚家”,教授則成了“叫獸”。或許,此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知識分子露臉過多,走明星路線的結果,是因為學術的領地已經不純潔,不乾淨了,取而代之的是追名逐利的浮躁之心。如今的“磚家”、“叫獸”,或許是百姓對此類知識分子的嘲諷,他們不專注於學術研究,戲說歷史,娛樂大眾,丟了那一份知識分子應該擁有的清高自守。又或許,是他們已耐不住寂寞,渴望與影視音樂明星、網路紅人們“爭奇鬥豔”?我認為,作為知識分子,應當在自己學術的“圍城”中與世俗隔絕,不被浮躁所惑,不為名利所染。學學陳寅恪、王國維、辜鴻銘……這些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是因為他們守護那一方淨土,讓知識迴歸知識,讓學術更加純粹。***運用排比敘例和疑問句式,視野開闊,境界高遠***
在物質、利慾衝擊整個社會之時,我們更應守護心中那一方淨土,摒棄浮躁之心,用內心的平靜守護這片淨土。***首尾呼應,提出呼籲***
高考作文的高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