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工作開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那麼具體的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而且,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二、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教材為依據進行教學。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不能和其它課程一樣上課,而應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為重點,把計算機作為本門課的工具,讓學生學會使用這個工具來處理日問題,可讓 結合其它學科來學習,並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加深對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資訊素養。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和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

  三、教學措施

  1、讓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採取知識題目化,任務驅動的方式,把各知識點以練習題的方式體現出來,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2、並在學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點關注後進生。

  4、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四、時間安排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即每週只有一節資訊科技課,故在保全基本模組的情況下,適當引導拓展模組,做如下安排:

  第一課時 講解學好資訊科技的方法、本學期課程計劃

  第二課時 瞭解計算機網路

  第三課時 瞭解校園網

  第四課時 網路中的資料通訊

  第五課時 區域網的構建

  第六課時 通過校園網訪問因特網

  第七課時 利用因特網獲取資訊

  第八課時 網上交流及討論

  第九課時 因特網的應用領域

  第十課時 瞭解網站的基本結構

  第十一課時 靜態網頁與動態網頁

  第十二課時 建立新的網站

  第十三課時 製作動態網頁

  第十四課時 動態HTML效果的運用

  第十五課時 網站的釋出

  第十六課時 複習

  ***二***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人本期承擔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學工作任務。

  雙基掌握情況:

  高一是本期入學的新生,儘管初中階段均開設了資訊課,但由於受客觀條件***師資、上機條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級中學的資訊課有其名而無其實,據我們調查90%的學生尚不具備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學生大多語、數、外等文化基礎課底子較好,這為教學好本門課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品質,為加快祖國的資訊化建設而努力學習。

  ***2***智育目標:期評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60%。

  ***3***雙基教學要求:

  第一、使學生理解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樹立良好的資訊意識,培養良好的資訊道德品質。

  第二、瞭解計算機的特點,認識微型計算機系統,學會Windows98的基本操作。

  第三、瞭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知識,能較熟練地通過Internet瀏覽、搜尋、下載資訊,收發電子郵件,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為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學思想、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本期計劃完成全書的教學任務。學生學完全部課程合格後獲得2個學分。

  第一章資訊科技基礎***知識要點***

  1、什麼是資訊:資訊是客觀事物存在的第三種基本形態,也是區別於物質與能量的第三類資源。資訊可以用來消除客觀事物的不確定性,從而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科學決策,指導人們的行動。

  2、資訊的主要特徵: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價值性、時效性

  3、什麼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資訊的獲取、整理、加工、儲存、傳遞和利用過程中所採用的技術和方法。現代資訊科技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網路技術、儲存技術等等,其中微電子技術是基礎,計算機技術是核心。

  4、資訊科技的歷史: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資訊科技已經經歷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資訊科技革命是語言的產生。

  ***2***第二次資訊科技革命是文字的發明。

  ***3***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4***第四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5***第五次資訊科技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使用和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結合。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二章資訊的獲取***知識要點***

  1、資訊需求的確定:資訊需求就其含義而言,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資訊本身所表達的意義,即資訊的內容;二是所需資訊的載體形式,如文字、聲音、圖、視訊等。所以,人們在確定資訊需求時,可以從內容和載體兩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

  2、資訊來源的確定:按承載資訊的載體的不同,資訊來源可以分為四大類:紙質媒介、電子媒介、人和事物。這些資訊來源有其特點,在考慮從什麼渠道能獲取所需要的資訊時,一般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可用的資訊來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資訊來源?

  3、資訊獲取的方法:閱讀法;文獻法;訪談法;視聽法;實驗法;調查法;觀察法;問卷法;網路檢索法;遙感遙測法等。

  4、網路資訊檢索:因特網上有一種非常有效的資訊搜尋工具——搜尋引擎。利用搜索引擎獲取資訊有兩種主要方式:目錄檢索和關鍵詞查詢。

  5、資訊價值的判斷: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資訊的準確性、資訊的客觀性、資訊的權威性、資訊的時效性、資訊的適用性

  教學課時:12課時,其中上機6課時。

  第三章計算機網路及應用***知識要點***

  1、資訊的加工:是人們將獲取的原始資訊按照資訊應用的需要,根據資訊的內容和型別,對資訊進行的分類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轉換和儲存等加工過程。資訊加工包括資訊加工的需求確定、文字資訊的加工、資料資訊的加工、圖片資訊的加工、聲音資訊的加工、視訊資訊的加工、動畫資訊的加工

  2、資訊的整合與交流:將文字、圖、聲音、視訊和動畫等多種媒體素材,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多媒體作品的過程稱為資訊的整合。

  3、程式設計解決問題和智慧資訊處理

  ***1***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現有的軟體***已經編好的程式***讓計算機工作,二是自己編制計算機程式,讓計算機為自己服務。

  ***2***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編制計算機程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包括:分析問題、設計演算法、編寫程式、除錯執行等。

  ***3***智慧資訊處理:人工智慧是相對人的自然智慧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術,研製智慧機器或智慧系統來模仿、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實現智慧行為和“機器思維”,解決需要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問題。

  教學課時:16課時,其中上機8課時。

  四、教研教改自學活動及主要措施:

  1、教研課題:資訊科技新課程教學研究

  2、參與集體備課8次,相互聽課20節,上公開課1節。

  3、接受名師或同科老師的指導或幫助青年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或與同行老師互教互學。

  4、主要措施:

  ***1***落實好學校常規管理制度,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應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上課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精心組織每一次上機課的教學;做到上機有教案、有準備、有目的要求。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業務水平;

  ***4***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獲得教學反饋資訊,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5***鼓勵積極學生參加有關的課外活動,動員部分優秀學生參入奧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資訊科技特長的學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課文
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個人工作計劃
相關知識
高中生物教師個人有效工作計劃範文
高校教師個人年度工作計劃範文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研修工作計劃
數學教師個人研修工作計劃書
小學教師個人德育工作計劃範文大全
學校教師個人德育工作計劃模板
教師個人德育工作計劃範文
學校體育教師個人年度工作計劃
幼兒教師個人培訓工作計劃
教師個人提升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