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馥與溫恢的祕史趣聞
曹魏東南一線早期形成的背後有兩位“低調”功臣,那就是劉馥與溫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曹魏政權在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版圖屬最大,其東南一線不僅是較為富庶的地區,也是對抗東吳的重要戰線。
曹魏東南一線主要以曹魏在揚州的基地為核心,其軍事重鎮為合肥。
在筆者看來,曹魏東南一線的構建和發展主要分為兩條線索,其一即為政治線索,即曹魏揚州一帶的政治營建、人事安排和農業、軍備設施建設;其二則為軍事線索,典型的是四次合肥之戰。
而這兩條線索的關係則是,政治治理為軍事戰鬥提供物質和人力的基礎,也就是說對於曹魏東南一線的政治營建相比于軍事行動更為重要。從曹魏建國後在東南一線的行動上看,曹休對東吳的戰爭和第三、第四次合肥之戰***公元233——234年***都是建立在前人雄厚的物質和人力基礎上。由此,筆者有意去探尋一番曹魏東南一線構建的早期過程。
談到曹魏東南一線的構建,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是劉馥,二是溫恢,此二人在公元200年至公元220年之間擔任曹操集團的揚州刺史,其中劉馥的任期為公元200年至公元208年之間,此時即從官渡之戰開始到赤壁之戰結束,在此之後的公元208年至公元220年,溫恢接替劉馥繼續對揚州一帶進行營建,直到曹魏正式立國。
劉馥、溫恢二人對於曹魏東南一線的構建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筆者將分述二人的貢獻,也順帶介紹一下這兩位曹魏著名的揚州刺史。
劉馥,字元穎,沛國相地人。早年的時候因為戰亂,避難揚州。因此,筆者推測,劉馥早年就對揚州的基本情況較為熟悉。此外,劉馥也具有長遠獨到的眼光。建安初年,袁術割據淮南,劉馥就說服了袁術的部將戚寄、秦翊歸順曹操。曹操對此事感到十分欣喜,於是徵辟劉馥為司徒掾屬。
之後,揚州地界袁術、孫策等勢力相互攻伐,曹操派遣的揚州刺史嚴象也為孫策部下所殺害。當地幾個較大的軍事首領梅乾、雷緒、陳蘭等便各自聚集兵馬,佔據地方,時時攻伐,使得揚州一帶的郡縣飽受兵禍,民生凋敝。這時候曹操正在和袁紹對峙,為了保證後方穩定,同時也是為了營建自身集團東南方的勢力,曹操根據劉馥早年避難揚州的經歷和說服袁術部將歸順的表現,認為劉馥足以承擔穩定東南的重任,於是表奏劉馥為揚州刺史。
劉馥果然不負眾望,他單人匹馬到任,建立起揚州新的治所。接下來有條不紊地進行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招撫不安定的地方武裝,穩定揚州一帶的治安環境。劉馥採取懷柔的政策,先安撫了原先盤踞在揚州一帶梅乾、雷緒等軍事勢力,爾後採取招納的方式讓他們逐步歸順並向朝廷納貢。
第二件是廣行教化,逐漸恢復民心和人口。劉馥在當地推行利民政策,對百姓施以恩惠。這一方法令多年來歷經戰亂的百姓感到非常滿意,數以萬計的揚州一帶避難人士聽聞又重新回到了家園。
隨著人口的逐漸恢復,劉馥又做了第三件事,他帶領百姓建立學校並開始興修水利、實行大規模屯田。在劉馥任上,他一共主持興治了芍陂、茹陂、七門、吳塘等農田水利以灌溉農田、發展生產。
最後,在人口充盈、糧食齊備的基礎上,劉馥高築城牆、廣積木石,同時編織草苫、囤積軍糧,開始建立曹魏東南一線的軍事守備。劉馥的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揚州由早先的殘破不堪逐漸恢復了原有的富庶,同時也初步建立起了曹魏東南一線的守備力量。
事實證明,劉馥的努力得到了顯著成效。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馥逝世一年左右,孫權率領人馬十萬發起了第一次合肥之戰,孫權率軍攻打合肥重鎮百餘日都未能攻下。且時值大雨天,合肥城牆早已不堪雨淋。然而,守備合肥的軍士利用原先準備好的草苫遮蓋、保護城牆,夜晚則點起儲備的魚膏照明。孫權看到守軍早有準備,又聽聞援軍將至,不得不放棄攻擊下令撤軍。揚州士民因此更加懷念劉馥,將他比喻成春秋時期守晉陽的董安於。
從上述可以看出,劉馥八年左右的經營,揚州一帶百姓得以安居,為當地經濟的恢復、尤其曹魏東南戰線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史載,劉馥組織興修的水利歷經幾朝,仍然為當地百姓所受用。劉馥治理曹魏東南一線,兼有政治和軍事兩部分工作,但是其突出的貢獻仍是對曹魏東南一線農業、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修繕的守備也為後來的幾次合肥之戰曹魏方面積累了經驗。
劉馥逝世前後,曹操已經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但是也遭到了赤壁之戰的打擊。因此,曹操更加意識到曹魏東南一線的重要性,於是花費了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營建。首先是安排張遼、樂進、李典鎮守東南一線的軍事重鎮合肥,以保障東南一線其他工作的穩定進行。爾後,曹操派出了溫恢即刻接替劉馥任揚州刺史。
溫恢,字曼基,太原祁縣人。早年喪父,還歸鄉里時由於家裡存有一定積蓄,於是盡散家財以賑濟宗族,由此受到當地人的稱讚,把他比喻為西漢的郇越。之後,溫恢被推舉為孝廉,緊接著歷任廩丘、鄢陵縣令、廣川縣令、彭城相、魯國相,在任期間都相當出色,有很好的口碑。隨後,他又擔任曹操的丞相主簿,深受信任。
劉馥逝世後,由於東南一帶還未穩固,且緊鄰戰線,曹操立即任命溫恢接任劉馥前往揚州,臨行前還親自對溫恢說:“我***曹操***非常希望把你留在身邊,可是丞相府的事畢竟不如揚州的事務重要。”隨後又派遣蔣濟輔助溫恢,同時告訴合肥的張遼、樂進“新任的揚州刺史***指溫恢***通曉軍事,你們凡事都要和他商議。”可見,溫恢不僅擅於治理州郡,在軍事上也有獨到的見解。
溫恢到任後,其主要的作為在於由物質基礎設施的建設轉向人事的安排和排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進攻合肥,溫恢對兗州刺史裴潛說“雖然在我們這條戰線上遭到孫權重兵進攻,但是我們準備充分不必當心。我反而擔心曹仁由於缺乏有力的後援而遭到孤立,現在的天氣雨水連綿河水上漲,荊州關羽一定會利用這個優勢進行襲擊。”果然,樊城一線如溫恢所料。
當時,為了救援襄陽,曹操下書令兗州、豫州兩州兵馬前往協助,兗州刺史裴潛和豫州刺史呂貢都以為這是一般的命令,所以沒有及時準備,而溫恢立刻指出“這正是為了疾馳支援襄陽才下令你們二州前往支援,之所以沒有下令緊急召集,是因為不想其他地方的守軍都受到驚擾,這一兩天內一定會有文書催促你們趕路。而且張遼等也得到了通知,他們軍事嗅覺敏銳又長期跟隨主公,一定能夠很快做出反應。屆時你們這些早收到命令的還沒有他們遲收到通知的將領動作迅速,一定會被主公責罰的。”裴潛等聽從了溫恢的勸說,即刻輕裝前往,事後也證明了溫恢所說的正確性。
可見,溫恢不僅對軍勢的發展有著明確的預見,還對於東南一線各州的配合和人事協調十分敏感。與劉馥的建設重點不同,溫恢治理曹魏東南一線的重心在於加強各州的聯動,即主要在人事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處於曹魏東南一線的各州、各部隊能夠積極互動、增強合作。
劉馥、溫恢二人在曹魏東南一線早期的構建上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劉馥為曹魏東南一線的建設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溫恢在此基礎上加強了曹魏東南一線的人事協作,為接下來東南一線的運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因此,劉鹹炘稱讚劉馥、溫恢治理揚州一帶“功皆甚著”。
區域的繁榮需要長久的營造和建設,“立”往往比“破”更重要,其難度也不言而喻。通過歷史我們也能夠看到營造地方需要大量的時間、物力、人力,而擁有智慧的執政主官也是提高地區治理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劉馥的簡介:
劉馥***fù******?-208年***,字元穎,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東漢末年名守。在漢末避難於淮南,說服袁術將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曹操大悅,使司徒闢其為掾屬。
後揚州刺史嚴象被攻殺,劉馥受任揚州刺史,單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撫地方武裝與百姓,發展生產,興修水利,並修城壘以加強城池的守備,頗有功績,深受百姓愛戴。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次年,孫權進攻合肥,揚州士民合力堅守百餘日,迫使孫權撤退。此後百姓愈發追思劉馥,認為即使是春秋時造晉陽的董安於也無法與其相比。其孫劉弘是西晉時車騎。
溫恢的簡介:
溫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任揚州刺史,後遷涼州刺史。溫恢在史書《三國志》中與漢末揚州刺史劉馥、兗州刺史司馬朗、幷州刺史樑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曾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為一傳。此六位刺史被陳壽評為當時所有州刺史中"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的典範。
獨孤皇后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