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秋時代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2日

  人們對歷史的印記很大程度上是從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而來的。歷史故事具有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內容,很容易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毛遂自薦說楚王

  平原君的名字叫趙勝,是趙國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秦國軍隊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趙王派他前往楚國求援,想與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

  平原君準備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門客跟他一起去楚國,可是從手下三千門客裡左挑右選,最後只選出了十九位,還差一位無論如何也選不出來了。就在他著急的時候,有一個坐在角落裡的門客站起身,自我推薦道:“您把我作為備用人員帶上吧。”

  平原君十分驚訝,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有幾年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您的門下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仔細打量他一番,搖搖頭說:“我聽說有才能的賢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布袋裡,它的錐尖很快就會冒出來。可你已經來我門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從未稱讚過你,可見你並沒有什麼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聲說:“從前我並未被放在布袋裡,所以,您看不到錐尖。您要是早點把我放到布袋裡,錐尖早就戳出來了!”

  其他的門客都以為他在說大話,互相眉來眼去,用輕蔑的話譏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氣,就決定由他湊齊這二十個人的數,辭別趙王,前往楚國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議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站在臺階下等著。這場談判從早晨起,一直談到正午,任平原君說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縱抗秦的事。

  這時,有一個門客走到毛遂身邊,對他說:“請你上去說一說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裡握著寶劍,高聲道:“合縱與否,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結果呢?”

  楚王一愣,問平原君:“他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

  楚王一聽,非常不高興,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說話,哪裡輪到你來插嘴,趕快下去吧!”

  誰知,毛遂不但沒有下去,反而握著劍柄,又向前邁了一步。

  毛遂說:“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是,我現在距大王只有十步之遙,大王的命可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楚王聽他這麼一說,心裡也有些膽怯了。他馬上換了一種口氣說:“那你有什麼高見,說出來聽聽。”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裡大地,一百萬兵士,曾經也稱霸於諸侯。可是,自從秦國強大起來,楚國就連吃敗仗,連自己的國君都成了秦國的俘虜,最後死在秦國。想一想,這都是楚國的恥辱啊!秦國的白起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子,帶著幾萬人馬,就奪取了楚國的都城,這等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人都為大王感到羞愧!今天,我們來和大王談合縱的事,這不單單是為了趙國,更主要的也是為了楚國,難道大王就不想報仇雪恨嗎?”

  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臉紅心跳。

  他連聲說:“有道理!有道理!”

  毛遂追問:“這麼說,合縱的事可以決定了。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馬上叫楚王的侍從拿來雞血、狗血和馬血,他手捧盛有動物血的銅盤,跪在地上,說:“按照規矩,請大王先歃血!”

  楚王歃血後,平原君和毛遂也歃了血。

  回到趙國後,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說:“我從前以為,憑我的眼力,是不會漏下天下的賢士的,可楚國之行,我知道我錯了。”

  從此,平原君把毛遂尊為上客,凡事都徵求他的意見。

  篇二:孟嘗君與雞鳴狗盜

  孟嘗君姓田,名文。他的父親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因為孟嘗君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按照當時的習俗,說這樣的孩子一旦長得跟門框一樣高了,對他的父母是十分不利的。於是,父親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親捨不得,堅持著把他養大了。

  長大後,他問父親為什麼不要自己,父親不耐煩地說出緣由。不曾想,孟嘗君的一番話令父親大吃一驚。孟嘗君說:“人生究竟是受制於天呢,還是門框?如果受制於天,那你再憂慮也是沒有用的,如果受制於門框,那就把門框抬高就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孟嘗君的才能越來越顯現出來,父親也拋棄了偏見,讓他主持家政。父親去世後,他接替了父親的爵位及封地。

  孟嘗君的門下有三千多門客,他們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到了孟嘗君這裡,都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聽說了孟嘗君的名氣,就邀請他到咸陽去,說是要拜他為丞相。孟嘗君的門客們知道後,都極力反對,可是,孟嘗君猶豫一番,最終還是到秦國去了。秦昭公親自歡迎他,孟嘗君則把一件純白的銀狐皮衣送給秦昭公作見面禮,秦昭公十分高興,命人把它藏在內府的庫裡。

  秦昭公本來真心打算拜孟嘗君為丞相,可是,他的大臣說:“這個人是齊國的貴族,手下又有那麼多的門客,他當了丞相,一定事事先替齊國著想,哪裡還會想著我們秦國呢?”

  秦昭公一聽,有些後怕,馬上把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後悔沒有聽取門客們的意見,冒險到秦國來。到了這時,只得想方設法地逃出去。他打聽到秦王身邊有個受寵的妃子,便託人向她求救。那個妃子叫人傳話說:“叫我救你們並不難,不過我也希望能有一件銀狐皮衣。”

  皮衣只有一件,已經獻給秦昭公了,哪裡還能要回來這時,有一個門客站起來,說:“您放心吧,我有辦法。”

  當天夜裡,這位門客便潛入王宮的內府庫裡,把那件銀狐皮衣偷了出來。

  孟嘗君把銀狐皮衣送給了那位妃子,妃子果然在秦昭公耳邊大說好話,並一再為孟嘗君求情,秦昭公真的釋放了孟嘗君,併發下過關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國。

  孟嘗君一刻不敢停留,急急忙忙往函谷關趕去。他怕秦昭公反悔,半路上更改了通行證,連自己的姓名也換了。半夜裡,他們來到函谷關,只見關門緊閉,根本無法出去。依照秦國的規矩,關口要在雞叫的時候才能開關放人,可現在離雞叫的時候還早,如何才能過關呢?

  正在大家愁眉苦臉的時候,忽然有個門客學起了雞叫,他一聲接一聲地叫著,竟把關裡的公雞引逗得全都叫了起來。

  守關的兵士以為天要亮了,便開了關門,放孟嘗君他們出去了。

  孟嘗君他們出關不長時間,秦國的追兵就趕到了。原來,秦昭公真的後悔了,他要殺掉孟嘗君,可惜追兵晚到了一步,孟嘗君已經跑遠了。

  其實,這兩個立下大功的門客初到孟嘗君門下時,許多人還瞧不起他們,自從有了這次經歷,大家都很佩服他們。

  孟嘗君回到齊國,當了齊國的相國,他手下的門客就更多了。

  一天,有一個叫馮諼的人,聽說孟嘗君善待門客,就穿著草鞋來見他。孟嘗君把他安頓在門客們居住的傳舍裡,讓傳舍的舍長善待他。誰知,這個馮諼每天吃飯的時候,都用手指彈自己的佩劍,一邊彈,一邊唱:“長劍回去吧,吃飯沒有魚。”

  孟嘗君聽了,覺得很有趣,就對舍長說:“給他魚吃。”

  馮諼吃到魚了,可是,他依然彈劍唱歌:“長劍回去吧,出入沒有車。”

  於是,孟嘗君給他備了馬車。

  這個馮諼“得寸進尺”,又彈劍唱道:“長劍回去吧,沒有錢養家。”

  孟嘗君一打聽,知道馮諼家裡有個老孃,馬上派人送去許多吃的和穿的。如此一來,馮諼不再唱歌了。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他的封地薛城去收賬,臨行前,馮諼問孟嘗君:“回來的時候需要買點什麼?”

  孟嘗君說:“你看著辦吧,家裡缺什麼,你就捎點什麼回來。”

  馮諼到薛城之後,收回了十萬利息錢,他用這些錢置酒宰牛,把所有借債的人召集在一起,大家開懷暢飲。酒至半酣,他讓眾人把債券拿出來一一核對,有能力付出利息的,重新約定期限;沒有能力付出利息的,就把他們的債券一把火給燒了。

  馮諼對大家說:“孟嘗君放債,是為了讓貧窮的百姓過上富裕的日子,之所以收利息,是為了養活那些門客。現在,已經富足的百姓與我約定了付利息的期限,還很貧窮的百姓,孟嘗君已經免除了他的債務這是多好的主人啊,我們可不能辜負他呀!”

  眾人一聽,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後,孟嘗君十分生氣地問他:“你把債券都燒了,我這裡的三千人吃什麼?喝什麼?”

  馮諼說:“我臨走的時候曾問您需要買點什麼,您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些回來。我覺得您這裡什麼也不缺,就是缺少對老百姓的‘情義’,所以,就為您把‘情義’買回來了。”

  孟嘗君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齊王聽信謠言,罷了孟嘗君的官,他的三千門客一鬨而散,只有馮諼一個人陪著他。他們回薛城的時候,百姓出城百里迎接,場面之大,讓孟嘗君十分感動。

  孟嘗君對馮諼不停地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篇三:名相管仲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儘管管仲十分熱中於仕途,曾三次踏入官場,卻都因得罪了官僚而遭到放逐、罷黜的命運,但他並不氣餒,他的知己好友鮑叔牙瞭解他,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援和經濟上的援助,而管仲也不辜負鮑叔牙的厚望,孜孜不倦,從不懈怠。

  後來管仲獲聘輔佐齊國的公子糾,而鮑叔牙輔佐了弟弟,管仲和鮑叔牙早有先見之明,各自護送公子糾和弟弟到魯國和莒國,當時的齊襄公是個殘暴的昏君,而在一次內亂中被齊國大臣所弒,當襄公崩逝的訊息傳來,兩個公子都急於趕回齊國去登基,這時,魯莊公命令管仲,趕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狙擊趕路的弟弟,管仲那一箭確是射中了弟弟的銅製衣帶的鉤,也許是天命所定,弟弟從草地上爬起來,繼續駕著馬車,一行人不分晝夜的趕回齊國去登基了。

  即位後的弟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這一天在書房裡,齊桓公正思索當時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的情景,這時鮑叔牙進來看見齊桓公臉上的肅殺之意,便說: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話,一定要以管仲為相,並說明了管仲有經世濟民的才能,齊桓公聽罷也就欣然同意,起用管仲為相。

  自從管仲當了宰相之後,齊國國運蒸蒸日上,無論是經濟、農業、稅賦等等,莫不兼顧,除此之外,管仲還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齊桓公和管仲立下誓約,與諸侯歃血為盟,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充分的發揮了“尊王攘夷”的精神,南征北戰、無堅不摧,終於,齊國在諸侯國裡脫穎而出,成為最富強的國家。

  由於管仲有獨特的見解,有堅忍不拔的毅力,有框復天下、成就大事的自信,終日枵腹從公,因此染了風寒,性命垂危!他一向極為注重禮節,曾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就連他身染沉痾,也不願失禮。齊桓公前來探視,並餵食管仲湯藥,管仲感激涕零,說:“臣一生之中有兩大樂事,一是結交鮑叔牙這個知己,二是遇到像您這樣的明君。但遺憾的是臣再也不能為齊國百姓效命了”,說完之後不久便去世了。像管仲這樣有抱負、有恢弘氣度的宰相實在不多,而這也正是他留名青史的原因啊。

  看過還:

毛遂自薦的典故故事
信陵君魏無忌
相關知識
關於春秋時代的故事
關於春秋時期的故事
關於春節傳說的故事
春秋時期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高中時代的愛情故事
關於少年時代的富含哲理的話
關於立秋時節的詩詞有什麼
春秋時代的歷史人物
關於網路時代的創業神話的文章
關於黃金時代的讀後感兩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