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子貢的評價怎樣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列言語科之優異者。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齊相田常伐魯,魯子命之出使救魯。子貢於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之間穿梭外交活動,子貢高超的演說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後世對子貢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後世對子貢的評價:誠信為本 一諾千金
言必信,行必果,是儒家所提倡的美德。
在《論語·顏淵》中,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一個好政府應該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軍備和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子貢問道:“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是要去掉一項,兩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人都難逃一死,但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那就什麼都談不上了。”
在這段對話中,孔子強調了一個“信”字。“信”是本,沒有“信”,一個政府就立不起來,一個人也立不起來。同樣,如果沒有“信”,一個企業也立不起來。
但是,誠信又必須與行動相結合。《論語·先行》中記載,子貢問:“如何做才能成為君子?”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意思是說,先向人們作出語言上的保證,然後再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即君子必須做到言行一致。
言出如山,一諾千金。如果一個商人能珍惜自己的聲譽,發揚誠信的美德,美名一定會越傳越廣,利潤也會隨之見長。
後世對子貢的評價:以仁為本 以和為貴
子貢不僅講求信譽,還特別強調寬恕和仁愛。子貢曾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所謂“仁”,就是“仁者愛人”。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通的,你對他人懷有一顆仁愛之心,就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懷,從而能更好地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講求“仁”也體現了儒家的另一個思想——尚和。子貢把這一思想貫徹到了他的經商過程中,即以仁為本、以和為貴。
“和”即和諧、融洽的意思。自古以來,儒商提倡“和氣生財”、“和為貴”,追求老闆與僱員之間的和諧、商家與商家之間的和諧、商家與顧客之間的和諧、商家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如果沒有“和”的存在,爭強鬥勝,常常會導致兩敗俱傷,而合作卻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後世對子貢的評價: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儒家並不反對經商,而是強調正義之道是經商之道的前提。儒商所講究的是在商不唯商,求利不唯利。商人除了金錢之外,還應該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就是對“義”的追求。
在《論語·述而》中,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思是,如果是值得追求的財富,就是我給人趕車作僕也願意幹;如果是不可取的不義之財,那麼我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子貢看來,追求財富只是實現人生目的的一個條件。因此,他時刻保持著“見利思義,見危受命”,“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經營信條。
賺錢必須用正當的手段,或者說賺錢必須“義利並重”、“合義取利”。在義和利不可兼得時,要舍利而取義,絕不可以損害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去致富。
後世對子貢的評價:研究規律 把握商機
《史記》中說:“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意思是,子貢在經商時能夠預測市場變化,從而獲得有用資訊,抓住機遇。
所謂“廢舉”,在南朝裴駰的《史記集解》中是這樣解釋的:“廢舉謂停貯也。與時謂逐時也。夫物賤則買而停貯,值貴則逐時轉易,貨賣取資利也。”
子貢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商品經濟也很發達。由於子貢善於捕捉市場資訊,對物價漲落的預測總是非常準確,所以他能成為“家累千金”的鉅商。
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要有道德、有文化,還要有適應時代變化和發展的智謀和遠見。俗話說:“處處無心處處空,處處有意常有金。”要想獲得有價值的資訊,要想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麼就必須做個“有心人”。
後世對子貢的評價:仗義疏財 回報社會
真正的儒商在經商中應重視道德自律,愛國愛民,具有社會責任感。子貢不僅“富而好禮”,還“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他經常散發家財救濟他人,連孔子也自嘆不如。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個“子貢贖人”的故事:根據當時魯國法律規定,如果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贖回來,事後可以報銷贖金,並且國家還要給予表揚。有一次,子貢到別國做生意,就贖了一個魯國人回來,事後卻拒絕了魯國支付的贖金。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就是子貢遵循的經商和做人原則,也是他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堅信這一點的儒商,都恥於獨富獨貴,而喜於樂善好施。
歷史上的顏回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