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有哪些故事
葉聖陶是中國近現代最為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被譽為“優秀語言藝術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葉聖陶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葉聖陶的故事
葉聖陶之所以能在教育界和文學界名聲斐然,離不開兒時父母的諄諄教誨。葉聖陶出生時家境貧寒,但是江南水鄉地區向來對教育很重視。因此,葉聖陶的父親本著“再窮也要讀書”的思想,早早的給兒子找了私塾,並且立下一大堆規矩。
葉聖陶從出生起就屬於天資過人那一群。父親葉伯仁望子成龍,給他找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私塾。葉聖陶三歲開始識字、練字,據說六歲時認識至少三千字。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習慣、督促兒子學習給他立下了“背不出書就不能吃飯”的規矩。葉聖陶記憶超群,學習積極性又高,基本沒有犯過錯誤,頓頓都能按時吃上飯。父親大喜過望又給兒子請了遠近聞名的私塾,私塾先生要求頗高,葉聖陶絲毫沒有怠慢學習,很快就能熟背《四書》、《詩經》等古典書籍。
葉伯仁對兒子的教育不僅僅侷限在學習上,他覺得小孩子應當多見見世面。由於父親是賬房先生,葉聖陶年少時,常常隨父親在社會上闖蕩收租。父親帶他拜年、賀壽、參加婚喪、各式典禮讓他見識了社會上的民情風俗,也讓他早早體會到了人情冷暖。這些場景在葉聖陶後來的寫作中顯現。在《多收了三五斗》中葉聖陶能真實寫照農民悽苦生活,離不開兒時的所見所聞。
他曾循循善誘教育自己的兒子,與當年他父親的教育方式自己的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引人稱讚。
葉聖陶教育思想
葉聖陶的在寫作教育中有一條心法,是一切靈感源於生活積累。他十分注重觀察身邊的事物,兒時曾隨做賬房先生的父親走街串巷為地主收費。每次出門他都細細觀察,收費的物件,生活狀況等等。小小年紀就對當地的風俗民情瞭然於胸,這位以後的寫作鋪平了道路。
葉聖陶的教育思想還有條叫多練多讀。葉聖陶酷愛讀書,他堅守“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真理。從小父親就將他送入私塾,他就此飽讀詩書:六歲就能識別三千字,《三字經》、《千字文》都能瞭然於心。積累多了,自然得練習。葉聖陶認為讀書和寫作是人的自然行為,既然如此就應該把它們養成習慣。
葉聖陶教育自己的兒子時堅持的是自由原則。妻子葉至善對兒子管教十分嚴格,恰逢兒子處於叛逆期很多事不聽從管教。葉聖陶就說,只要兒子不做違反原則的事,想怎麼發展就順著即可。可見葉聖陶不像他父親那樣,用家庭暴力處理兒子的學習問題。
葉聖陶教育思想除了提倡孩子在學習上要注重生活積累,多練多讀;作為老師還要注意釋放耐心和信心、堅守自由與引導並施的原則。在新時代的教育事業上,葉聖陶的教育思想可謂功不可沒。
葉聖陶的人品
關於葉聖陶的人品評價,早已不能用德高望重來形容。語文課本中老師曾評價他生活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為人高風亮節、平易近人;做事剛正不阿,全神貫注等等。的確,葉聖陶的人品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他的原名叫葉紹鈞,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葉聖陶出生在江蘇蘇州,家境貧寒。葉聖陶勤奮好學,很快在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
葉聖陶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師,他教書育人,勤勤懇懇10年,在教學方法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熱愛文學事業,離開教師崗位後,加入到新潮社,又參與到文學研究會組建工作。在這期間他寫出著名的童話《稻草人》,稻草人展現的是那個年代,社會底層勞動者受壓迫的悽慘生活,氣氛悲涼壓抑,由此可見葉聖陶憂國憂民的不凡情懷,人品不同凡響。
葉聖陶深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日軍侵華後,他投入到了抗戰文學創作中。他寫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極富諷刺意味的描寫了農民群眾豐收成災,卻因為戰爭背景厄運連連。不得不走上反抗三座大山的路程。可謂接地氣至極,影響了一代人的記憶,他的人品不言而喻。
葉聖陶的人品還突顯在教育方面。解放後,他一頭鑽入到教育工作中,對語文課本的編寫給予極大的貢獻。他把朱自清的《背影》選入到課本中時曾說:“這篇文章,沒有一句廢話,簡直太乾淨了。”作為培育祖國未來的把關人,葉老在文學和教育事業上兢兢業業,學界稱它“優秀的語言藝術家”。說到這兒,那麼功勳卓著的一個人,葉聖陶的人品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梁啟超與樑思成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