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與權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春秋時期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古人亦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以後隨著時代的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歷史上,大多以“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 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武德是一種倫理觀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因而,這“武德”固然寓予和激發了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如歷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氣節之人,舉不勝舉,戚繼光、岳飛、袁崇煥、譚嗣同,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事蹟,可歌可泣。

  然而,也許歷史上的中國被稱為空泛道德國度的原因,玩弄權術而有標榜“武德”者,亦不在少數。

  在《三十六計》中,大談變數中有謀術,謀術中有變數,陰陽交替作用,機會就在其中,但卻一再標榜“軍人應以武德為本”;姜尚的《六韜》中既描繪了明君賢臣的形象,韜光養晦,威而不猛,胸懷天下,同甘共苦,清靜無為,爭取人心,重用賢才,賞罰懷柔,分化瓦解,完師柔武等,卻又有為政治鬥爭的計謀,有兔死狗烹、殺戮豪傑、抑制人才的思想。

  一方面“威而不猛,胸懷天下,同甘共苦,清靜無為”的武德思想被廣泛宣傳,另一方面在中國古代這個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社會,那些想要有所“作為”的武將們卻要學會制人之權術。誠如鬼谷子曰:“道貴制人,不貴制於人也。制人者握權,制於人者失命“。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君不見那些“亂世出英雄”們,往往是一面高喊“武德昌明,天下安寧,武德大行,天下太平” 同時又處心積慮地巧施權術。幾乎每個朝代,每段時期,都有見他們粉墨登場,事實上他們已經喪失了“武德”。

  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孝悌正義”乃是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即人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的道德倫理精神。至於“除暴安良,扶危濟貧”,或曰“行俠仗義”,都是從上古“義”的本意中生髮出來的新的文化內涵。如果說“孝悌正義”是古代上層社會的理想道德觀,那麼“除暴安良,扶危濟貧”,則是下層社會所謂“江湖義氣”。

  然而,中國古代的一些將帥唯獨缺乏正義戰爭思想。他們只知道“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缺少捨生為大眾、誓死保衛百姓利益的精神。民間俠客們“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江湖義氣”,其精神空間更是有限。

  我們說,中國文化與其說是道德文化,不如說是權術權謀文化。在這樣一個文化背景下,歷史上中國的將帥們自然也就大都成了詭道之人。

  同樣,中國是個權力本位的國度,誰掌握了權柄,便擁有了榮華富貴;誰抓得了最高權力,便立即會成為“天子“,成為神,能主宰一切人的命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看來“武德”只停留在紙上,幾千年來,為了爭當“英雄”,個個大施“權術”鬥得你死我活,才是他們的人生的真諦。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武德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武術中的儒家思想
相關知識
武德與權術
武術禮儀與武德教育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武德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動物的道德與武器閱讀答案
古代武藝與今之武術
學術道德與人際關係
動物的道德與武器閱讀理解答案
人類與技術環境說明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小學生活開始啦教後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