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婚嫁習俗
江南一帶富麗堂皇,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那麼這邊的婚嫁習俗是怎樣的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十里紅妝
所謂“十里紅妝”是指舊時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嫁妝的豐厚。舊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將置辦的奩具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或“發嫁妝”。“鋪床”儘管不在婚姻六禮之列,但長期以來卻是漢族婚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富家嫁妝驚人,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發嫁妝的隊伍綿延數裡,故稱“十里紅妝”。“發嫁妝”往往成為富貴大戶人家擺闊誇富的大遊行。
十里紅妝一方面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以免女兒在夫家被輕視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紅妝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在古代,兩家聯姻,家與家的聯合較男女結合更被社會重視,婚姻只是被作為壯大親族、擴大權勢來考慮。寧紹一帶在明清時期是商賈官宦雲集之地,素有“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之說。商人雖然手握大量財富,但因“重農抑商”的習慣,政治地位向來不高,所以常常通過聯姻來結交士大夫,藉此來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賈之間常世代聯姻,以增強他們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力。商人常鮮衣怒馬,選妓徵歌,以炫耀於人,唯恐其財富不為人知。能引起萬人空巷及長久被人津津樂道的十里紅妝,最能擴大聯姻兩家的影響,提高兩家的社會地位。用現代的話講,十里紅妝是最好的商業廣告,所以,婚媾競尚奢華,動輒花費萬金來置辦“十里紅妝”。
據說大戶人家的嫁資,從細軟衣服開始,到房內器具應有盡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衣衫可穿到60歲,直到壽衣為止。除了臥房的用具,諸如案桌、方桌、茶几、古董架等應有盡有。其他日用品,單是桶缽一項,大大小小就有幾百件,馬桶***有“馬上能動”,即生小孩的意思***是必不可少的。最為奇怪的,是連棺材都在裡面。
據晚清光緒時江南民間富裕人家的一份嫁妝清單記載,其中首飾有:金柿底、金珠寶簪、金珠寶鈿、金釵、金指環等二十五對之多;銀珠簪、銀鐲子、銀指環十多對。可見金銀在古時女子嫁妝中地位極其重要,而翡翠碧玉等也是很具中國特色的愛情證物。
這些嫁妝傢俱習慣上分為內房傢伙和外房傢伙。如千工床、房前桌、紅櫥、床前櫥、衣架、春凳、馬桶、子孫桶、梳妝檯之類放在內室的,都屬內房傢伙;畫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傢伙。從功能上來講,可分為生活起居類、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
的典故“十里紅妝”
關於“十里紅妝”,有一段傳說。據說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擊下,亡命逃到寧紹平原一湖前,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幸得遇見一位浣紗村姑將他藏於水中,上覆白紗,方逃脫追殺。後來宋高宗傳旨遍尋“救駕”村姑未果,無奈之下,下旨特許寧紹平原女子出嫁時可享有半副鸞駕,半副鳳儀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轎,轎上可雕鸞畫鳳。傳說是真是假,難以求證,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轎和出嫁巡遊儀式的權利保留了下來,慢慢演變成“十里紅妝”。
所謂“十里”,就是指送嫁隊伍綿延排列十餘里,當然未必家家嫁女都能有如此排場,據資料記載,最長的送嫁隊伍長達12華里。
“紅妝”則指紅色的嫁妝傢俱和器皿,由於採用寧波、紹興特有的天然硃砂調和大漆做漆面,再貼上金箔,故而顯得紅火熱烈。這種“朱漆”浸染出來的江南紅,歷百年而不褪色。上世紀70年代初,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一件紅色漆碗。據專家考證,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用硃砂塗染的傢俱,距今已有6000多年。這種硃紅傢俱經世代傳承,直至清末民初依然流行在寧紹平原一帶,並在數千年的歲月中演變成嫁女的紅妝文化和獨特的閨閣文化。
古代結婚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