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紙的發明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這種紙很便宜,質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漸被普遍使用。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蔡侯紙人物簡介

  蔡倫字敬仲,桂陽***蔡倫為東漢桂陽郡耒陽縣人,即今湖南耒陽市***人。在永平***漢明帝年號***末年開始在內宮任職,建初***漢章帝年號***時期,擔任小黃門***太監官職名***。到漢和帝即位,升任為中常侍***太監官職名***,參與政事。蔡倫有才能學問,盡心盡力,誠實謹慎,多次觸犯皇帝,陳述得失的道理。每當到了休沐的時間,都閉門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體。後來升任尚方令***太監官職名***。永元***漢和帝年號***九年,監督製作祕劍***皇宮專用的劍器***以及各種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為後代製作器械的方法。自古書籍大多都編成竹簡,那些用綢緞布匹寫字的叫做紙。綢緞太貴而竹簡太重,都對人來說很不方便。蔡倫於是想出一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讚他的才能,從此都採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元初***漢安帝年號***元年,鄧太后因為蔡擔任了很長時間的侍衛,封他為龍亭侯,封地有三百戶人口。後來擔任長樂太僕***官職名***。元初四年,皇帝因為經史傳記等文字大多都沒有核實確定,於是選拔有名的讀書人謁者***學官名***劉珍以及博士***學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東觀***宮殿名***,校正各種典籍,派蔡倫監督這件事情。蔡倫起初按照竇皇后的旨意,誣陷漢安帝的祖母宋貴人。等到竇太后駕崩,漢安帝開始親自處理各種政事,下令讓蔡倫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裡認罪。蔡倫恥於受辱,於是沐浴後穿戴整齊衣服、帽子,喝毒藥而死。他的封地被收回。

  蔡侯紙工藝

  1、取料:首先把大捆的構樹皮分紮成小把

  2、浸泡:放入水坑中浸泡

  3、蒸煮:再將其挑入蒸鍋中文火蒸八小時

  4、碾壓:趁熱攤放在碾盤上充分碾過,使材料變得柔軟,同時用手翻騰,去掉表面的粗皮渣子

  5、搗料:一人站著踩木碓,一人在前面蹲著轉料,將分成小撮的穰砸成薄厚均勻的片狀

  6、切料:用鋼刀把料切成薄片,便於下一步搗漿

  7、搗漿:把切好的料倒入石槽,再加上適量的水,然後用木製的工具使勁翻搗成糊狀

  8、抄紙:將搗好的紙漿倒入加滿水的紙槽中,經過充分“攪杖”,使紙漿在水中形成均勻懸浮的絮狀,再把工具紙簾平鋪在紙漿上,藉助水的作用,使纖維在紙簾上進行無序的、薄厚比較均勻的絡合,這樣就一次次抄撈出一張張水淋淋的紙

  9、晾晒:將尚有水分的紙平攤在火牆烘乾,一張蔡侯紙就此誕生

  灞橋紙、蔡侯紙和藤紙的特點介紹

  漢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階書信紙為上。

  1957年5月8日,灞橋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丁一座西漢武帝時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幾層古紙。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粘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10釐米,專家們給它定名“灞橋紙”,現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灞橋紙紙色暗黃,經化驗分析,原料主要是***,摻有少量苧麻。在顯微鏡下觀察,紙中纖維長度1毫米左右,絕大部分纖維作不規則異向排列,有明顯被切斷、打潰的帚化纖維,說明在製造過程中經歷過被切斷、蒸煮、舂搗及抄造等處理。雖然質地還比較粗糙,表面也不夠平滑,但無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的紙。這一發現,把中國造紙術向前推了兩個世紀。

  剡溪兩岸,水光竹色掩映,剡山重重,青藤綠竹婆娑。"越山花老剡藤新,才子風光不厭春。第一莫尋溪上路,可憐仙女愛迷人。"***唐.施肩吾<<晚春送王秀才遊剡>>***剡藤新長,"剡溪剡紙生剡藤"***唐.劉禹錫詩***可是造紙的上品原料呀!

  嵊州古稱剡縣,剡溪兩常盛長青藤,是造紙的極好原料。剡,不但以溪有名,更有世稱"剡藤紙"之珍品。古代公文多用剡藤紙譽寫,因此稱公牘為剡牘。樓鑰<<通添差教授王太傅啟>>:"知客授侯邦,尤得樞衣之便。撫躬甚喜,剡牘先之。"唐.皮日休<<二遊詩>>:"宣毫利若風,剡紙光於月。"***見<<辭誨>>。<<剡錄>>中為陸龜蒙詩***

  古文獻中提及剡藤紙的品種或名稱有:剡藤、剡紙、剡***石垂***、玉葉紙、玉版紙、澄心堂紙、敲冰紙、羅箋等十餘種。由於製作技術高超,紙質精良,唐宋詩人留下了"剡紙光如玉"、"剡藤瑩滑如玻璃"***歐陽公詩***的讚譽。Ml0r9

  據史料記載分析,三國時孫吳年間,剡縣己製作剡藤紙。晉時,剡縣的造紙業非常興盛,是全國藤紙製作中心。剡藤紙被官方規定為文書專用紙。唐時更負盛名,皇帝用剡藤紙作詔書。因此稱公牘為"剡牘",舉薦人才的公牘也稱為"剡薦"。文人雅士更以用剡藤紙為榮。唐.舒元輿<<吊剡溪古藤文>>中說:"異日,過數十百郡,郡東雛***洛陽***西雍***長安***,見書文者,皆以剡紙相誇。"足見剡藤紙質地之佳,用者之廣。唐.李肇在<<國史補>>中也稱:"紙之妙者,越之剡藤。"

  由於剡藤紙是紙中珍品,用之者眾。剡中日夜砍伐古藤,使之長不及伐多而日漸減少。到宋嘉泰年間,剡藤紙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剡中竹紙,名聲蓋過了藤紙。藤紙到明朝成化、弘治年間的<<嵊縣誌>>中說:"今莫有傳技術者"。至此,中國紙之珍品----剡藤紙,因技術失傳而趨於絕跡。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紙工嗜利,曉夜斬藤以鬻之,雖舉天下為剡溪,猶不足以給,況一剡溪耶?......藤生有涯,而錯為文者無涯。無涯之損物,不直於剡藤而已!"%

  惜乎,毀滅性的開發使之剡中珍品失落。推而廣之,世人須珍惜資源,而毋使剡藤紙歷史重蹈覆轍。
 

介紹中國造紙術什麼時候發明的
上海旅遊好去處推薦
相關知識
蔡侯紙的發明介紹
烏龍茶的發明介紹
有關蔡倫造紙的故事介紹
明朝農業的發展介紹
明朝農業的發展介紹
瑞士手錶的發展介紹
漢朝察舉制的發展介紹
我國動漫廣告產業的發展介紹
牆紙的種類介紹
六堡茶的發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