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導讀讀後感
初識國學經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經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國文學界中的奇葩,並且覺得那是文孺志士的專屬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國學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越來越為世人矚目,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熱播足以證明這一點,百部經典叢書策劃者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使用時人容易讀懂的的版畫圖示和讀解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分,使對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名日:《家藏四庫》。
在中國大地上瘋售紅極一時《于丹論語心得》併為全國人所接受。2006年冬,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來自CCTV—10《百家講壇》名叫于丹的學者創造一個簽名售書的奇蹟,在7小時之內,她一共為超過7000多名讀者在其新作《于丹***論語***、心得》上籤下名字,2007春,《百家講壇》又推出于丹教授的《于丹、***莊子***、心得》和王立群的《讀史記》,同樣取得了洛陽紙貴的轟動效應,社會各界針對這樣的為暴場面,所謂:《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一是眾說紛紜:鼓掌者有之、斥罵者亦有之。
無論如何,這樣的事件並非是空穴來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一般復興傳統文化的熱潮已在神州大地悄然興起---從漢服團體的出現,大學國學院的成立,到CCTV-10《百家講壇》的炙手可熱和世界各地孫子學院的建立,再到教育部最近提倡高校將國學列為大學必修課,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國作為一個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國,在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文化斷裂”後,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已不滿足於僅僅從西方文明中尋求民族復興的精神資源,中國人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更深刻地從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中進行挖掘,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靈感,以避免徹底丟失自我民族特性,成為西方的文化的殖民地。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在培養幹部人才和管理工作者的時侯,有過教條地,片面地理解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將其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立起來的一段時期,在破“四舊”“砸爛孔家店”的偏激思想指引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四庫全書的一些精華、優秀部分被當作糟粕拋棄,這導致使中國人包括領導幹部,和行管人員的人文素養出現了斷裂。
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生命力比想象的要堅韌,“天不喪斯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的提出,黨堅持在根本理論陣地同時,對於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黨的“十六大”極富創造性地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是一方面要從西方發達國家汲取社會改革經驗,另一方面即要從我國的歷史傳統中去挖掘有益的精神資源。
從國家的決策層到民間草根,復興國學的呼籲聲已成為時代的最強聲音,泱泱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將如浴火鳳凰般在新世紀得到重生。
篇二
季文子行儉,講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樸素,而仲孫它卻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譏諷他,而季文子仍認為他的做法是正確的,經過一番對話之後,季文子把這一件事告訴了仲孫它對的父親孟獻子,孟獻子聽了很生氣,於是讓仲孫它閉門思過七在,最後勤工作仲孫它受到了教育,並以季文子為榜樣,季文子便說:“知錯改錯,才能有所作為啊!”不久,仲孫它被升為大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要愛虛榮,或是炫耀自己還有就是去奢侈,反而相互一點他的為人更高尚。
再教育比如毛遂自薦,就是說平原君要帶20個賢能之士去向楚國求救,可只選了十九人,這時毛遂走了出來,他告訴平原君,他也願意去,而平原群認為沒有人稱讚過他,如果是賢能之士他自己就會在口袋裡發現錐子一樣快,而毛遂卻認為平原君不有將他放進口袋裡,於是平原君很是驚奇,便帶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敢於推薦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這本書講的雖然都是些小故事,可是它們告訴我們的卻是大道理,我不僅會讀書避的故事,還會試著去理解文言文,我們應該多讀一些古文,因為古人真的很聰明!
篇三
這一階段,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是啊,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為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著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學習,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同學們,閱讀《國學經典》吧!《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國學經典叢書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