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代表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6日

  每年的12月22日前後12月21日~23日,太陽黃經達27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那麼呢?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冬至代表的含義。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9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還有一些以冬至天氣看後期冷暖的諺語有:“冬至出日頭,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風向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南風百日陰”,“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以冬至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冷,春節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節氣的由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凶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的歷史沿革

  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之盛典,先民們把“冬至”視為一年之歲首,在《周禮》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儀式--冬至為年。

  漢代,冬至被列為令節。文學家祭邕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四民月令》雲:冬至“進酒餚,及渴賀君師耆老,如正旦。”--冬至大如年。

  唐宋時代,“冬至”與“歲首”並重,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農、備辦飲食,享祀先祖......一如年節。”特別是祠部還放假七天以慶--冬至大如年。

  明清時代,冬至皆襲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說,冬至日祭祠堂之風大盛。劉侗、於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的記載,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有"長至......為國大典......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餛飩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也是冬至大如年。

  鑑於歷史沿革和民眾"冬至大如年"的心理影響,辛亥革命後為順應民心,曾一度將冬至日定為"冬節"。

  “冬至大如年”,人們還將冬至前夜稱為“冬至夜”,過去的常武地區風俗家家例宴飲、並享祖先,還有吃湯圓、食印糕等習慣。家宴菜餚必備“胡蔥煮豆腐”,諺雲:“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

  隨著時代的變革,冬至的傳統習俗正在不斷變異和淡化。但是,人們至今仍常以是日的晴雨來預測年內氣候,“乾淨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等諺語至今一直流傳民間。另外,世代相傳的“冬至大如年”觀念也還深深地留在比較年長的中國人腦海裡。


一朵玫瑰代表什麼
身份證末尾號代表什麼
相關知識
冬至代表什麼
夢見冬瓜代表什麼的周公解夢
立夏和夏至各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和24個節氣分別代表什麼
粉玫瑰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男人手掌有痣代表什麼
胸上有痣代表什麼
手上的痣代表什麼
耳朵的痣代表什麼
女人脖子左邊有痣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