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之死的自身原因是什麼
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悲劇形象。其品質特徵可以“勇而無謀,見利忘義”來概括。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歡迎閱讀!
呂布之死的自身原因
關於三國呂布的死,真的覺得十分窩囊,作為一代戰神,就算是死也要在戰場上啊!可惜呂布的死太不值。看過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個橋段,徐州之戰呂布被曹操生擒之後欲斬之而後快,呂布慌亂中向曹操求饒說,以我呂布之勇猛,為丞相效犬馬之勞,何愁天下不平,殺之豈不可惜啊?曹操猶豫不決,諮詢旁邊的劉備,玄德以為如何?劉備只道曰,公忘乎丁原董卓之故事乎?曹操遂下殺心,一代猛將呂布遂人頭落地。呂布是被曹操殺死的,不過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劉備,他不但不勸架,竟然還要從中慫!
總體來看,呂布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節,頗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無割地稱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並無大惡,從未有過類似於曹操的屠城坑卒殘暴之事。所以我認為陳壽作出的呂布“輕狡反覆,唯利是視”的評價並不十分公允。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混戰,他們之間只有利益,沒有誠信。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者多矣,豈獨呂布哉!劉備、張繡、馬超、公孫淵等哪一個不是朝三暮四、反覆無常。與他們相比,呂布缺乏的僅是權術和戰略眼光,所以才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揭祕呂布死亡的原因
陳宮來求見呂布,告訴呂布必須早些和袁術結親,不如即刻把女兒送給袁術。陳宮這人,沒有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完全告訴呂布,而是順著呂布的口風,慢慢引導,送女兒晚了,被其他人知道了,難免會打搶親的主意。呂布一聽,相信了,立刻把女兒送走。
嚴氏和陳宮都是呂布最信任的人,在他們面前,呂布幾乎就沒有什麼防範,說什麼就信什麼,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
此時,之前在徐州幫助過劉備的陳登的父親陳珪出場了,陳珪和兒子都站在劉備一邊,看出袁術呂布結親會危及劉備,於是前去徐州,告訴呂布不可以和袁術成親。陳珪的拒絕結親的理由,和嚴氏渴望結親的理由其實是一樣的。陳珪認為,袁術意圖稱帝不假,可是稱帝就是造反,必然受到天下人反對。你若是把女兒嫁給他家,就是反賊家屬,必然受到天下諸侯的群起進攻。而袁術得到了你呂布的女兒,必然會作為人質來要挾呂布,你不想跟著造反都不成。呂布一聽大驚,急忙派人追回女兒。
好謀無斷才是呂布失敗根源?揭祕呂布死亡的原因
陳珪和呂布本來不熟,為什麼一番話就說的呂布推翻了之前的決定呢?俗話說:“關心則亂。”其實造反不造反的,呂布根本不在乎。就想他從來不在乎投靠誰,殺害誰一樣。但是,一旦牽連到呂布唯一的女兒,呂布就方寸大亂。為了保證女兒的安危,絕對不能給了袁術。
最後,呂布和劉備翻臉,也如出一轍。
有人告訴呂布,劉備在小沛招兵買馬。呂布本來不在意,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想活下去,不招兵買馬擴充兵力可以嗎?可是,手下將領告訴他,到山東買的三百匹好馬被張飛強搶去一半。呂布一聽大怒,就率軍去小沛和張飛廝殺。
好謀無斷才是呂布失敗根源?揭祕呂布死亡的原因
為什麼這次呂布一點就著?在呂布的心中,還有一樣東西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就是他呂布的威名。呂布虎牢關前一戰,天下震動。在呂布心中,只要自己手中有一杆方天畫戟,那就可以橫行天下。這次張飛竟然敢捋虎鬚,實在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張飛嘴硬不肯服軟,於是雙方大戰。張飛和呂布初次交戰,打了三十個回合,這次卻能夠交手一百多個回合才顯出敗相,武藝提高不少。當然,也不排除呂布心中氣惱,水平下降的成分。劉備卻很擔憂,追問馬匹的下落,主動提出送回一百五十匹馬。呂布本來也想答應,可是陳宮說,今天不殺劉備,以後必然會為劉備所害。
於是,呂布命令強攻小沛。呂布雖然獨立戰不過張飛關羽,可是他手下有四員猛將,尤其是張遼、高順,都是牛人。劉備只能在張飛和關羽的護送下逃離小沛,前往投奔曹操。呂布和劉備短暫的盟友關係,再次宣告破裂。
劉備曹操兩人都要殺呂布的原因
曹操在白門樓捉住呂布時,曾有意受降他。問劉備有何建議,備曰:“君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便殺了呂布。
呂布曾“轅門射戟”救過劉備,而劉備反要害呂布。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有萬夫不擋之勇,看"三英戰呂布",像關羽、張飛這樣的頂尖的搏殺高手,再加上劉備,對他也是奈何不得,這就不能不讓人佩服其勇猛了。按說,這樣一位大英雄,可以開創一番事業的,可呂布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最終成為一個流星,還落得了一個無情無義的惡名。人常說,讀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呂布被殺,確實令一些人大流眼淚的。
呂布是亂世英傑。西漢末年,群雄並起,大家各有各的旗號,割據一方。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只不過多了一個漢獻帝牌子而已,以此想充正宗,但是很多人還是不買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諸英雄想跟誰打天下,那就得憑自己的判斷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跟著感覺走。那時,時興"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其實就是說,你看準了誰是好主子就可以去投靠誰,不滿意時可以背棄原來的主子投靠新的主子。
所以在當時,很多英雄豪傑都是背叛了原來的主子,投靠新主子才得到了重用。曹操最擅長吸納英雄豪傑,所以,他的手下,很多人都是投誠過來的人才,有文臣有武將。按說,人都想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誰都想獲得榮華富貴,在當時,要想實現自己的願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各軍事集團的興衰很難判斷。所以,呂布經過幾次換主子,是當時很時髦的做法,並不是只有他才這樣做。
問題是,呂布走了極端,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遊戲規則。他嗜殺成性,心狠手辣,不停地對他的主子製造血案,這就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了。當時刺使、騎尉丁原任用呂布為主簿,對他十分信任,也厚待了他。因為呂布武藝高超,董卓想收買他當助手,於是董卓以高官厚祿引誘呂布殺死丁原,呂布見利忘義,幾乎沒有做什麼思想鬥爭就一下子砍掉了丁原的腦袋,丁原死得莫名其妙。
就是這樣一個此見利忘義之人,董卓竟然奉為寶貝,還認他為義子。他沒有想到,丁原對呂布也不錯,最後讓呂布一刀結果了性命,你董卓有什麼可以例外的。認為義子就保險了,這不是掩耳盜鈴嗎?果然,呂布想換主子的時候,董卓落得了和丁原同樣的下場。董卓死後,呂布受到了董卓手下人的報復。呂布兵敗長安後,想投奔袁紹,這時袁紹還是清醒的,他知道呂布的反覆無常的性格,所以沒有接納他。
呂布後來投靠了劉備又背叛了劉備,投靠了曹操又背叛了曹操。呂布變成了一點信義也不講的人。其實,他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一種禍害,沒有人敢把他當朋友。呂布的手下陳登曾這樣比喻呂布,他說:"待將軍如同養虎,應當讓他吃飽了肉,若不吃飽了就要吃人。"呂布就是這樣的一隻虎,所以沒有人再肯相信他。
曹操極其愛惜將才,他捉到呂布後,有心想收降他,為自己所用。當時,大將張遼也是被俘的將領,曹操還是重用了他。可是,對於呂布,曹操雖然對他的不義有所警覺,但曹操對待戰將是比較大度的,往往不計前嫌,他有心把呂布收到自己麾下,於是他便徵求劉備的意見。
呂布心直,他以為劉備會幫自己,;因為他們曾以兄弟相稱,劉備在被紀靈包圍的關鍵時刻,呂布曾幫了劉備一把,使劉備化險為夷。可是,當曹操徵求劉備的意見時,劉備說一句:"明公你不見呂布如何對待丁建陽董太師的嗎?"嚇得曹操打個冷戰。就這樣,呂布便必死無疑了。其實,在這個關鍵時刻,劉備的話一字千鈞,他說一句好話,就會救呂布一命,說一句壞話就會使呂布身首異處。
劉備表面上賢德仁厚,可內心卻極為狡詐。他知道,這時要讓呂布幫了曹操,那麼曹操的力量就更難以對抗了。為此,他內心早就想好了借刀殺人的辦法。他決不能讓呂布歸了曹操,於是,他提到了丁建陽和董太師,可謂捅到了要害之處。呂布臨死時,大罵劉備是大耳賊,不講信義。
事實上正是如此,劉備也是一個非常不講信義的人,只是偽裝成講信義的樣子,騙了不少的人。所以,說呂布死於劉備之手並非沒有道理。而曹操也是一人反覆無常的人,置人生死只是一念之間。
呂布死了,死得很可憐,死得稀裡糊塗。在當時最時興狡詐的環境裡,他的勇猛是無用的。在當時,不論是忠心還是背叛都需要一種智謀,而他不論是背叛還是忠心,都是直來直去,沒有一點掩蓋的地方,所以,他被人們當成了傻瓜,也當成了虎狼,他不但屢屢上別人的當,還落了一個不忠不義的惡名,想來,也夠悲哀的。
感慨生活充滿陽光的句子_表示陽光樂觀的生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