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兒童有哪些行為能力
學齡前是孩子們最天真最爛漫,也是學習能力等各項能力巔峰的時候,掌握好兒童在學齡前的各項能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小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學齡前兒童各項能力,一起來看看吧。
學齡前兒童各項能力
充滿了好奇心:幼兒的靈魂是好奇的,一天可以問到數百個為什麼,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眼睛總是迷人又明亮。他們不會有偏見、成見和評斷,他們會天真平等的對待每個人。
就是活在當下:幼童最奇妙的是他們活在當下,沒分心的能力。和成人不同的是,他們不會活在過去,也不會擔心未來,他們只會專注在眼前的繪製、遊戲和小玩具。
無限的可能性:做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很容易被自己固定的思考模式卡住,但通過幼童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卻是很自由,有時候他們說的話會讓我們驚訝,並且發人深省。
無止盡的創意:對年紀小的幼兒來說,思想根本沒有框架,從一個繪圖上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創意有多無邊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圖案,他看到的是一個故事。
大腦就像海綿:幼兒的大腦就像海綿,總是沉浸在各種知識和經驗,他們學習時總是真的傾聽和感受,並且不帶任何濾鏡和成見的接受。
根本毫無禁忌:學齡前的兒童是不受拘束的,有時候他們說的話會讓你捧腹大笑,當然也有可能讓你尷尬,就像他會說他覺得爺爺臉上的皺紋好像被刀片劃過一樣。
無條件的寬恕:年紀小的幼兒很寬容,他們不會小心眼,他們可以瞬間歡笑或哭泣。無論你失敗或錯誤,他們總是可以慷慨的原諒你。
個性非常直率:幼兒講話總是非常直接,不會拐彎抹角,更不懂得諷刺。如果你跟他說你的肚子餓的像有個無底洞一樣,他會告訴你他想看那個洞有多深。
情感豐盛無私:幼童都喜歡擁抱,沒有什麼可以打敗他們自發性和讓你窒息的擁抱。他們的這個簡單行為可以瞬間轉換你的心情,照亮你的一天。
認為你很美麗:不論你有多糟的一天,沒有化妝、梳洗、睡眠不足的模樣,他們還是認為你很美麗。很奇妙的是,他們就是對你的美麗如痴如醉。
個性非常簡單:要讓你的小傢伙開心非常容易,你只要說媽媽最愛你了,以及我們來玩吧,就可以看到他的臉亮起來了。
學齡前兒童的各項發展
語言上的發展:這時期的幼兒正是大量吸收、學習詞彙的階段,所有你教導的字、詞,他都可以很快速的記住,不論是哪一種語言。
學習生活技能:2~6歲的兒童會開始學習自己換衣服、穿鞋子,甚至還會幫爸媽拿碗盤、做簡單的清潔工作,讓他幫助大人做事他會很開心。
社會化的發展:這時期的幼兒會開始上幼兒園,接觸家人以外的人,所以會開始瞭解社交、人際互動的各種行為,此時會影響他未來的性格發展。
心理層面發展:這個時期會影響到幼童未來的心理素質,發展的好,幼童會充滿自信、有責任感,發展不好,幼童就會容易自卑和懦弱。
學齡前兒童的學前教育
道德發展
兒童道德方面的發展和爸爸媽媽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階段,他會慢慢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
認知能力
第一,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的大腦認知發展是非常大的。比方說,在嬰兒期過後,孩子的記憶能力有著很大的提升,很多事情都會被他記住。在和他交流的過程中,很多爸爸媽媽會驚訝於那麼小的孩子也能記住大量的資訊!
第二,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會開始學習用文字和圖片來表達自己的一些思維和想法。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明,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心裡有很多能夠被理解的和無法理解的事物。所以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有時候不能很清晰地瞭解孩子的觀點。
身體發育
孩子做的事情一定是要符合孩子的生理需求。在孩子發育的早期階段,孩子一定要睡飽。通過夜晚的睡眠和白天的小憩,孩子基本上能夠獲得充足的睡眠了。
不過孩子同樣是需要及時的免疫接種,豐富的營養食物和多樣化的鍛鍊,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自我調節
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最好是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行為。比方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懂事,一些男孩子可能總是控制不住地會把手伸到自己的私處,如果爸爸媽媽對他進行批評或者嚴厲懲罰的話,孩子以後就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了。
情感發展
學齡前兒童現在有了自己的感情意識,也能夠和他人討論自己的感情。同情、悲傷之類的感情,現在孩子都已經理解了,同時也能夠表達出來。
學齡前兒童已經有了一定的意識,所以爸爸媽媽要抓住學齡前這段黃金時期,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性格。
個性發展和性別社會化
個性影響孩子在生活中的成長和發展。在孩子進入發育的後期之後,孩子會覺得他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根據埃裡克·埃裡克森的心理分析理論,在這個時期,孩子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話,他會感到內疚。
通過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孩子社會化性別角色和適當的文化行為都會被影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更傾向於和自己同性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家庭關係發展
在孩子稱成長的過程中,家庭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親子關係最大的影響是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控制的感覺。另外,在學齡前,孩子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都會得到非常快的發展。利用書籍和有效的口頭練習能夠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