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課題工作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生活缺少陽光、雨露,伴隨他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他們就是“留守兒童”。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希望你喜歡!

  篇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留守兒童一走進我們的視野,就帶有巨大的衝擊力。

  首先是數字上的龐大驚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0.95%。抽樣資料,推算出當年十四歲及以下留守兒童的數量約2290.4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達到1981萬人。2005年5月23日,首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公佈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是近2000萬人。

  其次是極端個案的群體亮相。監護人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得到醫治,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許多留守兒童還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拐賣、***、誘姦案件時有發生。

  再次是暴露的問題觸目驚心。大量的留守兒童與父母處在一種天各一方的極不人道的親子關係模式裡,由於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管,許多兒童過早地承受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曾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訊息中說,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來自留守家庭。

  可以說,無數農村留守兒童正有意無意地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經濟發展的犧牲品。面對著數以千萬計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試問: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否漏算了一代農村兒童的代價?正如相關專家所說,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造成的,是社會轉型中的成本和代價,這個成本和代價需要政府、社會來共同承擔,而不是獨靠農民自己來扛。關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關注祖國的前途未來。切實關注和解決中國農村留守孩子問題,既關係到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又關係到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更關係到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仙居是荊門一個偏遠山鄉。全鄉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轄4個社群、20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全鄉現有中小學5所,小學教學班28個,中學教學班15個;全鄉中小學在校學生1795人,其中小學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鎮2.5萬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達1.2萬人次以上,農村留守兒童***含學齡前兒童***總數達600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每年外出務工人口已超過全鄉總人口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我校2009年12月被荊門市授予“示範家長學校”稱號,2009年5月,仙居中心小學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找準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教育這些“留守兒童”尋求策略措施,我們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

  二、國內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2004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問題研討會。在此前後,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等地的一些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學生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2005年5月,全國婦聯等單位組織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研討會,在呼籲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學生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欣喜地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團體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活動日漸升溫,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進而引起學術界、文藝界及媒體對農村留守孩子問題的高度關注。2006年春晚農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國花,同是中國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淚的夢想與企盼!一部以關愛留守孩子為題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開上映,感動了眾多觀眾,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影片中出現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場面也很快得以從影片中走下來,來到全國許多農村留守孩子的現實生活中。長篇報告文學《農村留守孩子,中國跨世紀之痛》、《傷村: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憂思錄》、《世紀之痛:直擊農村留守兒童生存難題》以及長篇小說《空巢》、《守望》、《當著落葉紛飛》等相繼出版,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正在向我們走來……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實驗,探索出仙居鄉區域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學生教育的方法、途徑,不斷強化教師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斷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學校的教育工作。

  ——通過實驗,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留守學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強。培養留守學生的創造能力、生存能力,為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實驗,切實減輕家長負擔,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力量。

  ——通過實驗,撫平留守學生殘缺的家庭感、親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現狀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瞭解仙居鄉區域當前農村中小學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現狀:瞭解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留守學生教育的認識和方法;瞭解留守學生家長對留守學生當前教育現狀的評價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現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學生良好品德、學習、生活現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影響的若干因素。***4***分析當前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認識及所採用的方法。***5***分析教師自身師德及業務水平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6***分析家長及監護人自身文化素養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7***分析社會環境對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產生的影響。

  3、個案研究

  ***1***對品學都存在問題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2***對品學兼優的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3***通過對比以上兩種留守學生進行個案分析研究。

  4、對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已有的經驗,指出當前農村中小學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記錄實驗中的各種情況及資料,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不斷總結,為今後的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參考。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及物件

  ***一***研究方法設計

  本研究以教育理論、學生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基礎,探求影響留守學生品德、學習、生活教育的種種因素和改進辦法。蒐集資料綜合採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和個案研究法等。整理資料採用教育統計法、列舉證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體說來,本課題針對調查出的留守學生不良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問題採取以下幾點實驗方法:

  1、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掌握其個人情況。

  2、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真情關愛,活動上優先安排,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

  4、設立親情熱線,班主任定期與留守學生父母及監護人進行交流與溝通。

  5、優化“家長學校”管理,定期對留守學生監護人進行培訓與指導。

  ***二***課題研究物件

  這次調查共選取了我校12個教學班進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兒童102人,留守兒童佔的比例為18.34%。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為57人,女生為45人,

  研究物件留守情況調查統計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雙方都不在家有55人。 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與姑姨等親屬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物件留守情況調查統計分析:

  從統計表的資料中,我們發現: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居多。其中與爺***外爺***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兒童佔多數,佔該類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人數較少。其中留母親在家看護的佔多數,佔該類的75%。留父親在家看護的較少,可以看出,父母單方在外地務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親為主。從留守兒童的性別統計中,我們發現,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兒童,男同學居多;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女同學居多;反應出父母在外地務工的心裡:“把女孩子留給間接監護人照看父母比較放心”。但這只是相對而言的。

  六、研究過程、方法及結果

  1、調查仙居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1***調查仙居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各年級的分佈情況。

  一年級9人; 二年級11人;三年級18人; 四年級19人; 五年級21人; 六年級24人。

  仙居中心小學共有留守學生共102人,佔總學生人數的18.34%。從各年級留守兒童的人數上看,留守兒童在中高年級人數居多,佔中高年級學生總數的近40%,特別是六年級學生留守人數最多,留守率高達34.7%。從性別上調查發現102名留守兒童中,男生人數要高於女生人數。除四年級外,其他各年級男生人數都略高於女生人數,六年級男女生人數差距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

  從調查統計的資訊中我們發現:仙居小學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共47人,少於父母雙方外出人數,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有55人。五六年級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級,一二年級的人數最少。可見,父母外出務工情況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留守兒童年齡偏大的,父母外出務工的人數較多。父母在外出務工前,充分考慮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監護人監護而照顧好自己的問題。

  ***3***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家庭對教育的認識:認為學習重要佔34%;認為讀書沒有多大的用場佔16%;認為讀書主要是父母盡義務為子女混文憑佔37.5%;認為順其自然佔12.5%。 直接監護人教育 對學習要求嚴格佔35.6%;無時間顧及佔47.8%;任其自由發展佔16.6%。 隔代監護人教育 76%認為是迫不得已;重養不重教佔73.3%;重教而力不從心佔26.7%。

  ***4***調查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為了更真實的瞭解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狀況,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們通過家訪、個別座談、課堂觀察、作業檢查、學科成績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並將調查的具體資訊統計如下:

  學習優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較差的有44 人。從調查資料可以看出,仙居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狀況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呈現出明顯的兩級分化的趨勢。學習狀況在良好和中等檔次的人數僅佔留守兒童總人數的30%,而且這種現象在三、五、六年級的留守兒童中表現最為明顯。從各年級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狀況的人數上做進一步分析,發現中高年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兩級分化現象嚴重,三、六年級學習狀況較差的人數最多。

  2、抽樣調查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

  ***1***查詢課題研究典型,選取研究樣本。

  我們在中小學各年級留守兒童中分性別、學習狀況***校內、校外***、家庭監護狀況等因素,選取學習狀況優秀、中等和較差的留守兒童***抽樣50名***進行深入調查。

  ***2***編制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根據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參考課題的調查問卷資料和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分別從臨時監護人文化程度及對教育的意識、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學習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個板塊來設計調查問卷的題目,以選擇和判斷題型為主,適合所有留守兒童的調查。

  ***3***對研究樣本***抽樣50名***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對臨時監護人文化程度進行分類統計,可以看出留守兒童臨時監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數佔總數的31%,小學文化程度的佔28%,主要是祖父母。這類監護人基本無法指導學生的家庭學習。從學習習慣看,監護人的學歷越高,優秀學生佔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則相反。因此,監護人的學歷高低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習慣養成。

  父母外出情況對留守兒童習慣狀況的影響。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父母雙方都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明顯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兒童的習慣狀況差。前者的優秀學生率僅有18%,而較差學生率卻達到46%。後者優秀學生率達46%,較差學生率為27%。在深入的調查中我們課題組成員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邊生活,對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學習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習興趣與態度比較。

  調查結果分析:在學習興趣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兒童低,但比“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兒童高。相對而言,“媽媽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兒童學習興趣最弱。此類留守兒童教育與發展應當引起人們更多關注。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自我意識比較。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認為“很瞭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瞭解自己,這說明兒童總體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認識。但相比之下,留守兒童自我瞭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兒童。超過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時,近一半教師***47.6%***認為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兒童差一些。這說明,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儘管有相當多的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時,19%的孩子有自責傾向,喜歡責備自己。這反映了農村兒童較嚴重的自責傾向。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人際關係比較。

  在留守兒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另外34.1%的孩子則沒有這種密切的人際關係;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環境中很好地與人相處,具備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人際關係比非留守兒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兒童少於非留守兒童;在“不信任別人”方面,留守兒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數兒童***包括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對社會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與其家庭環境和社會支援有關。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情緒情感比較。

  大部分農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別為4.1%和4.8%***。相對而言,留守兒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兒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兒童具有較強的孤獨感;12.0%的留守兒童經常感到恐懼;6.8%的留守兒童有抑鬱傾向,“覺得做什麼都沒有意思”;22.7%的孩子有過敏傾向,“對一點小事都很敏感”。總之,留守兒童的孤獨感、恐懼感和抑鬱感都要比非留守兒童高。

  教師問卷顯示:4***%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牴觸情緒比非留守兒童要強一些。總體來看,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比較嚴重的消極情感。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比較。

  農村留守兒童中近1/5的孩子比較衝動,情緒不穩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過6%的孩子具有較強的敵對性,“經常想大喊、打罵人、摔東西”。相比之下,留守兒童的自我控制力較低,與“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雙親留守兒童在某些行為問題上更為突出。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對監護人的問卷調查顯示:雙親留守兒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經常與人打架;雙親留守兒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媽媽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謊問題。可見,在行為問題方面,雙親留守兒童更加值得人們關注。課題組訪談發現,很多教師和校長反映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在打架鬥毆、迷戀上網、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較明顯。這些孩子的教育是學校“老大難”問題。

  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2

  關愛“留守孩子”,就是要讓他們用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生活,面對學習,自強不息,快樂健康地成長。這就是我校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現將本學年留守孩子工作總結如下:

  一、利用主題班隊會,加強關愛。

  我校要求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關愛留守孩子”的主題隊會,各中隊輔導員老師根據本班留守孩子的具體情況,確立一個子主題,策劃,組織同學舉行一次主題隊會。通過主題中隊會,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時間一去不復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與娛樂。通過活動,讓留守孩子從小學習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參與家務勞動。通過組織“送微笑”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幫助別人時的快樂,也在集體中體會到別人幫助時的快樂,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把關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樂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我校蔡東劍同學被評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強少年”。

  二、利用節日,加強關愛。

  我校根據元旦、六一等節日契機,開展了“同在藍天下茁壯成長關愛留守孩子”座談會,為每個孩子送上學習用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與溝通,讓這些“留守孩子”體會學校對他們的關愛。六一節在全校開展了“慶六一,關愛留守孩子”大型遊園活動,使每一個留守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的心理充滿陽光與歡笑。

  三、利用資料,加強關愛。

  每個班級建立了留守孩子檔案、聯絡卡、統計表、基本情況登況表、手拉手好朋友結對子登計卡。每一位老師都與留守孩子結對子,要求教師必須做到:1、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2、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孩子親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在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4、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四、利用“愛心天地”,加強關愛。

  每個“留守孩子”都有一個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學習、生活上幫助他,與他一起成長進步。並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間,全班同學為“留守孩子”獻上一聲生日祝福送上自己製作的小賀卡、小禮物等。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關懷。

  在各班開闢關愛留守孩子“愛心天地”,發表“愛心宣言”,製作“愛心牌圖”,精辦“愛心宣傳欄”。挑選創意新穎,主題鮮明,版面精美的作品為宣傳欄的內容。

  一個個品學兼優的愛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愛心宣言,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愛心畫面,給留守孩子陽光般的溫暖,陽光般的熱情。

  留守兒童工作報告篇3

  古往今來,家長對孩子最殷切的期許莫過於“望子成龍”,然而,對於怎樣去培養和教育孩子,每個做家長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該何從入手。孩子的培養與教育關乎其未來的人生旅程,也關乎做家長的責任。

  我班眾多家長自身經濟受條件限制,雖然在外經商、務工,但是大多的父母無法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裡由老人或親戚照看,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屢見不鮮,使很多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

  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現象令人矚目。至於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思想道德上缺約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問題對學校、家庭、社會影響頗深。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於代理家長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首先讓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讓全班留守兒童結對子。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全日制寄宿等服務等。特別是生管老師謝孝忠的責任心很強,經常晚間起床幫助小同學蓋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間更加對學生的關心,一旦發現學生有病,馬上帶領學生去醫院治療,還要自己掏腰包。

  3、學習上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始終注重他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他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還評上縣“三好生”,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小學的學業;趙伏棗和張小珠老師自己掏腰包買蛋糕、水果給班上的留守兒童過生日;常關心留守兒童,經常與他們一起散步、拉家常,瞭解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使他們親近、信任老師;每當逢年過節,學校都把他們當“貴賓”,在經濟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給每位留守兒童買節日禮物。

  4這樣默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師愛”勝過“母愛”。此外我們還組織班幹部協助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動態跟蹤,有的放矢地做好相關幫扶工作,這樣一來二去,留守兒童就覺得自己在這兒讀書擁有“大家庭”的心理歸屬感,使留守兒童能安心生活和學習,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大增強教育實效性。

  5、確定監護人員、家校通力合作。現在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嬌生慣養,這就給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學校的留守兒童這麼多,無形中給老師在教育教學上增添了許多麻煩。至於這些重重的困難擺在我們老師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種挑戰,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集體座談、個別訪問,真正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然後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配合學校確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監護人聯絡卡,這樣便於學校、班主任、監護人隨時可以相互進行溝通,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立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學生中的“愛心同學”等交流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齊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這條永不消失的天線,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條捷徑,保證了留守兒童的正常運作。

  5、健全”留守”檔案、便於資訊捕捉。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資訊、監護人的資訊,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雖然時時惦記著家裡的孩子,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意識上的疏忽,不能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絡,造成孩子情感和心靈的創傷極為嚴重。留守兒童中品質低下、心態不良、性格倔強等兩極分化也不在話下,我們老師總不能看著這些留守兒童的悲劇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設法把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書信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絡,同時要求家長定期與子女溝通;期初期末還給每位家長髮去《致家長的一封信》,讓他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況。許多家長照著這種方法去做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身心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

  7“第二家長”言教、發展良好事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程。

  關心關愛留守學生,不單是學校的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之,為留守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校、家庭、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應提高認識,協調一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幼兒園保潔員總結參考範文
德育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相關知識
留守兒童課題工作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工作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工作報告***2***
關於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課題工作報告***2***
留守兒童年度工作計劃
關於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個人工作總結
關於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個人工作總結
小學留守兒童主題黑板報圖片
多媒體英語課題工作報告
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