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麻痺的治療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面部麻痺的,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倘若一個家庭裡孩子得了這種症狀,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面部麻痺治療的相關知識,供各位閱讀!

  面部麻痺的西醫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主要採用激素、B族維生素和理療等方法治療。但現代臨床普遍認為中西醫結合特別是鍼灸治療該病為首選療法。

  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面癱的綜合診療方案:主要是將面癱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後遺症期,根據不同時期的疾病特點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1.急性期***7~10天之內***

  根據病情輕淺、初中經絡的特點,採用浮刺法和巨刺法,配合解表祛風通絡的中草藥。

  2.緩解期***1個月左右***

  病情進入恢復期,採用經刺法,手法以平補平瀉為主,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配合通經活絡中草藥。

  3.後遺症期***2個月未痊癒者***

  多見於頑固性面癱患者,臨床觀察多見於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或伴發耳周面部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者,該期治療難度大、見效慢,主要採用透刺針法,並多用補法和灸法,運用扶正補氣和通經活絡中草藥治療,對於療效一個月仍不理想者,要抱有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有的患者甚至治療長達1~2年之久,但只要堅持治療,面癱後遺症患者仍會逐漸恢復的。在鍼灸和中藥治療同時,我們還可以合併使用抗病毒、營養神經等西醫療法,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佳。

  面部麻痺的中醫治療方法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髎、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面板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面板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鐘。在留針期間行鍼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共觀察938例,結果痊癒767***81.7%***,顯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無效12例***1.4%***,總有效率為98.6%。

  電針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下關。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後溪。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後遺症,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脣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症候明顯部位,接負極;正極可接於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痺後遺症可接雙下關穴。採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觀察在發病後15天應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鐘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鐘。亦可在得病後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癒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麻痺後遺症18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陽白、四白、牽正、地倉;2、下關、翳風;3、阿是穴。

  配穴:頰車、太陽、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個刺激點。第1點在患側內頰膜部咬合線上,相當於第二臼齒相對區,在此點前後0.5釐米處各為1刺激點,然後在咬合線上下約0.5釐米的平行線上各選和前3點相對應的刺激點6個。

  ***二***治法

  貼敷藥物:分2組。1、麝香2克,全蠍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條。共研細末。2、川芎、當歸各500克,黃連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煉至滴水成珠,加黃丹360克,攪勻,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天牛粉286克,攪勻,分攤於紙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療時,第1組藥物用於第1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面板常規消毒後,醫者捏起穴區面板,右手持經嚴密消毒之手術刀片,在穴位上輕割面板,成“X”型,並擠出少量血,然後將撒有藥粉之小塊傷溼止痛膏***或膠布***貼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劃太深,每週1次,穴位輪換。

  第2組穴採用第2組藥物貼敷,每次取主穴1個,酌加配穴1個。貼時將膏藥加溫融化,5天一換,穴位輪用。

  第3組穴為點刺加芥末貼敷。先將芥末粉10克***小兒及少女用5~7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面積約2~3釐米,厚0.5釐米。先令患者以1.3%食鹽水漱口,然後用消毒三稜針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個刺激點,迅速點刺10~20下,然後將芥末敷於面頰外側相應部位,約相當於下關、頰車、地倉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陽等穴。敷後12~24小時取下。區域性紅腫,起水泡,宜按燙傷治療。敷藥後如出現熱痛或流淚等,系正常現象,多在4小時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單用一種,亦可輪用。一、二兩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應用。

  ***三***療效評價

  穴位貼敷法治療本病患者869例,痊癒668例***76.9%***,顯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無效23例***2.6%***,總有效率為97.4%。

  針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地倉、頰車、太陽。

  配穴:睛明、承漿、聽會、大迎、絲竹空。

  阿是穴位置:顴髎穴下後方1寸許。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組,交替輪用。配穴為透針所到之止穴,據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組阿是穴,以28或30號毫針進3針,分別自皮下透向睛明、地倉、頰車,施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鐘後,出針,然後在針處拔火罐10~15分鐘。第二組,在患側地倉進2針,沿皮透刺至承漿;再從頰車進針2支沿皮透刺到聽會和大迎穴;太陽進針2支,沿皮透刺至絲竹空和四白穴,留針20分鐘。上述2組均為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平時囑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療效評價

  以多針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結果痊癒783例***97.9%***,顯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達到100%。

  溫針

  ***一***取穴

  主穴:下關。

  配穴:頰車、地倉、顴髎、太陽、四白、迎香、陽白、水溝、承漿、牽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輪用。下關穴取患側,以28號毫針深剌得氣後,針柄上置一1寸長之艾條段,距面板約1寸左右,點燃灸灼,以病人感溫熱為度,待艾段燃盡出針。備用穴採用針剌或透剌之法。下關穴溫針,也可用95%酒精中浸過之棉球,燃著後燒針,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第一療程每日一次,共針10次,停針3~5天,繼續下一療程,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觀察

  共觀察237例,結果痊癒196例***82.7%***,顯效21例***8.9%***,有效18例***7.6%***,無效2例***0.8%***,總有效率99.2%。

  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白、下關、地倉、禾髎、魚腰。

  配穴:翳風、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針刺,提插結合捻轉手法持續1分鐘後,即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強度以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抽動為宜,刺激15~20分鐘。取針後,用紅外線燈照射,燈與面板距離為31~40釐米左右,照射時間約15~20分鐘。為防止紅外線損傷眼睛,照射前,宜以3×3釐米紗布數層將患者雙眼蓋住。在照射過程中,要調整燈距,以免灼傷面板。亦可電針後,留針照射。照射完畢出針,再按摩10~15分鐘。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再作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觀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間。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夾脊頸1~7,地倉、四白、陽白、下關;2、臼間、糾正;3、上2***腕踝針穴***。

  配穴:攢竹、迎香、翳風、合谷、足三裡。

  臼間穴位置:口腔內後壁,上下臼齒咬合線上。

  糾正穴位置:手小指尺側指掌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組,亦可2組或3組綜合取用。療效不滿意時,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組穴操作法:先取體穴2~3個,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針期間,以面板針叩刺夾脊頸1~7,包括督脈及椎旁,反覆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後用艾條溫灸至穴區潮紅。第2組穴,針尖朝向屏間切跡底水平線進針,針深約2寸,提插2~3次,得氣後即予出針;糾正穴可用28號毫針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轉,使針感強烈後出針。患側頰內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稜針點刺出血。第3組上2區,相當於內關穴而稍低些。用32號毫針2寸長,成30度角速刺入皮內,進後,放平針體,使針尖向肘部並與前臂平行,在皮下緩緩送入1.5寸左後,患者應無疼痛或痠麻脹等感覺,留針30分鐘。第一、二組穴宜隔日1次,第3組穴可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2例,痊癒339例***49.7%***,顯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無效47例***6.9%***,總有效率93.1%。

  刺血

  ***一***取穴

  主穴:為口腔內粘膜刺區,共三個。後區:患側大臼齒對側;中區:串側小臼齒對側;前區:患側上下犬齒對側。

  ***二***治法

  每次可選定一個刺區。上部病變較重者取後區,中部病變較重者取中區,下部病變較重者取前區。如病程短者,可探尋得口腔粘膜的麻痺區或硬結處。治療時,先令患者用溫鹽水漱口,清潔口腔,再以消毒之鈹針***如無鈹針可用手術刀代替***在選好之刺區,對口腔粘膜劃割,作斜切口,長1.0~1.5釐米,深0.1~0.3釐米***小兒酌減***。然後用拇指與食、中指按摩擠壓,並以壓舌板向下刮血,體壯多出,體弱少出,直至血色鮮紅為止。術後以5%鹽水棉塊蘸少許白糖敷貼刺血處。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禁用本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8例,結果痊癒828例,顯效247例,有效16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9.2%。

  葦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道口。

  ***二***治法

  先應制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臥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面板溫度約升高2~3℃,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陽白透魚腰、陽白透攢竹、陽白透絲竹空、顴髎透迎香、顴髎透地倉、顴髎透夾承漿、頰車透顴髎、下關透顴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對穴,交替應用。 按所透兩穴之間的距離選 取相應長度的毫針,以15度夾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預定穴區。透剌完畢,以食、拇指將針柄向一個方向捻轉,直到針下出現阻滯而不能作單方向旋捻時,再行牽拉:緊握針柄,向透剌相反方向進行快速、輕柔、有彈性的牽拉,每組穴牽拉3分鐘左右,每隔10分鐘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後一次時,將癱瘓肌群牽拉至與患側基本對稱的位置,並以膠布固定針柄 ,留針1小時後,反捻鍼柄取針。第一個月隔日針1次,第二個月隔2日針1 次,第三個月隔3日針1 次,一般須治三個月。


猜你感興趣:

1.導致面部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2.面癱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3.半邊臉麻木的原因

4.半邊臉發麻是什麼原因

5.青少年臉部發麻是什麼原因

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肩周炎
面部紅血絲的治療方法
相關知識
面部麻痺的治療方法
面部痤瘡的治療方法
面部痙攣的治療方法
面部過敏的治療方法
面部抽搐的治療方法
臉部面板瘙癢的治療方法
面板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老年性面板瘙癢的治療方法
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