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畢業論文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重視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逐漸在中國大陸上蔓延開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社工介入社會問題的解決途徑
摘要:經過34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總量已排在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存在改革就會有存在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問題表現的更為複雜,更加難以解決,我國傳統的社會問題解決機制在社會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針對個案的社會心理介入不深,這就為以助人宗旨的社會工作引入提供空間,本文就以社工介入社會問題解決路徑進行分析,找到更好的社會問題解決路徑,更好的服務改革開放的大局。
關鍵字:社工 社會問題 解決路徑
近些年來,特別是2010年至今的兩年間,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改革繼續深入推進,社會問題也伴隨著改革發展不斷出現。現行的社會問題解決機制更多的是物質的救助或者幫助,而需要深入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方面介入不多,這就為社工即重視物質救助,又善於社會心理問題解決提供了很大空間,筆者通過社工介入的路徑研究,找到社會問題解決新路徑,更好的服務社會發展,服務社會穩定大局。
一、社工的定義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本質是一種助人活動,即以利他主義的價值觀為主導的幫助他人的活動,其特徵是提供服務。更確切地說,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的助人服務活動,它不同於一般的行善活動。社會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為中心,並以科學的助人技巧為手段,以達到助人的有效性。
二、傳統解決社會問題存在的問題
1、重物質。由於我國是從封建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這就說明我國現行的社會主義是沒有經過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這就存在一個問題,社會物質的匱乏表現在很多方面,通過改革開放,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了,作為佔有大多物質資源的政府,更多的在面臨發展中的問題的時候選擇的是物質的救助,認為物質的滿足能夠消除社會問題的滋生,消除社會存在的問題,其實在新時期除了物質救助外,人們需要更高層次的心理疏導,需要的是更多的心理關心和支援。
2、缺少個案瞭解。中國的社會問題救助機制,更多的表現是根據一個群體的需求制定一個政策,通過這個政策來解決整個群體的問題,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這個群體內部,每個個案仍會有不同的需求,而傳統廣而範的問題解決政策,更多的治標難治本。
三、社工介入社會問題解決的優勢
1、即重視物質救助,又善於心理介入治療。社會工作專業產生於西方社會,在西方社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社會問題解決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專業的社會工作引入我國的幾十年間,通過針對困難群眾的物質救助,滿足了困難群眾的物質需求,通過對個案的救助,經過長時間的溝通了解,對案主的個人心理進行疏導,能夠更好的解決案主面臨的物質和心理問題。
2、更加了解案主的需求。社工即重視群體的需求,也更加擅長於個別化的需求的滿足。社工是服務一線的專業助人工作,通過最底層需求的瞭解,針對不同的需要救助者制定不同的救助方案,通過個別化,無標籤的救助模式,滿足案主的需求,服務案主的需求。
四、社工介入社會問題的路徑
1、深入社群,瞭解群眾的需求。社會工作者只有深入社群基層才能體察民情,現行的社會問題發生過程,多是在社群長期滋生的結果,正式過去長期的忽視,而如今社會問題出來的比率更高,是因為沒有引起長期重視的結果。社工是基層問題解決的安全器,通過深入社群居民中間,瞭解居民的生活情況,需求介入模式能更好的解決社會問題。
2、政府提供資金物質支援,社工組織承接政府服務功能。社工是專業的助人隊伍,通過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更加專業的服務需要幫助的認識,這種政府+社工的服務模式,即體現了政府主導的作用,又體現了專業助人專業發展的需要,通過這種模式的探討能夠讓政府成為一個社會裁判員,而社工成為社會問題解決的專業技能人員,既有利政府更好的制定各項規劃,也有利社工專業在我國的發展,同時,最重要的是,通過社工的介入問題解決機制,能夠更加貼近問題的根源,能夠更好的滿足需求群體的需要,能夠更好的介入社會成員的心理危機,通過心理疏導,更好的使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3、社工與國內的愛心企業建立聯盟,形成愛心企業資助,社工組織承接的服務模式。中國有很多的愛心企業,每年拿出經營的一部分資金資助需要幫助的群體,滿足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需要。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造血主題,也是重要經濟資源的佔有者,通過企業的支援,能夠更好的滿足社工組織的資金需要,更好的發揮社工的專業助人功能,同時,可以讓企業更加專注與自身的經營管理,企業通入慈善資金,社工承接這部分資金,通過社工的支助,更好的滿足弱勢群體的需要。而社工組織,通過每年年底的資金流向情況彙報給所捐資企業,讓企業清楚自己的錢的去向,建立兩者的信任關係。通過這種長期的信任關係的關係,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社工專業的助人理念得以彰顯,企業的愛心活動得到社會的認可,可以看出這種模式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五、結論與展望
社工在國外已經形成了完整專業的助人體系,而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如何適應中國的需要是社工專業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社工介入社會問題的解決路徑的簡談,得出了社工深入社群基層是發展的基礎,通過深入社群基層才能瞭解社群基層群眾面臨著的問題。同時建立政府+社工的模式,更好的發揮社工的專業優勢,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社會需要。探索建立企業+社工的模式,形成企業新的支助模式,既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發揮了專業的社工的助人天職,實現了社會多贏局面。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5
篇2
試論社工機構管理中的品牌戰略
摘 要:品牌戰略意識作為市場營銷學的概念,逐漸納入社會工作的研究範疇,對解決人才流失、建設組織文化、獲得社會認可度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社工服務供給側的主體視角,基於品牌戰略意識認知、品牌市場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和品牌資本能力四個維度對當前社工機構的品牌戰略構建現狀進行定量分析,探知社工機構品牌戰略意識不足的具體表現。再以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成功案例進行質性調查,發現共同理念、高校資源優勢社會化傳媒和環境管理是其品牌戰略成功的必備要素。
關鍵詞:社工機構;品牌戰略;供給側 0 引言
隨著我國政府治理轉型和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具有“政府承擔、定項委託、合同管理、評估兌現”特點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公共服務改革的創新途徑。
2012年1月6日,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強調將“提高社群服務管理水平”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務,鼓勵和支援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加強社會工作隊伍建設[1]。
在此背景下,廣州市社會工作機構應運蓬勃發展,但是社工機構在政策福利下迎來機遇期後出現發展瓶頸,主要表現在零星分佈、人才流失、社會認可度不高等方面。
自廣州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品牌機構湧現後,社會工作面臨的困境得以緩解。如何將品牌戰略引入社會工作機構管理中,將社會工作服務專業化、精細化、專案化,做大做強自己,是目前社會工作關注的焦點。
1 研究綜述
目前,我國諸多學者圍繞社會工作展開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極富建設性的發展建議。
王思斌***2011***提出在本土化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專業社會工作和本土性社會工作兩種社會工作之間的親和性,注重我國的體制和文化特徵,通過優勢互補建立適合本土的社工工作方法[2]。徐選國等***2013***針對社會工作理論本土化提出,要在中國語境下構建起以“文化自覺”引領“理論自覺”、“專業自覺”、“制度自覺”為核心的思考框架[3]。曹遠芳***2014***以“One City”專案為例,從微觀、中觀和巨集觀三大系統共同作用下研究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融入的社會工作實務問題[4]。尹保華***2009***認為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群工作等方法在處理社會突發事件和維護社會穩定中具有實踐意義[5]。王思斌***2013***基於承認理論,認為社會工作從形式承認走向實質性承認是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方向。
在承認主體間的關係上,除了得到政府承認,社會工作者的自我承認更能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蘇巧平從高校專業背景下依託高校資源運作社工服務機構,提出社工服務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發展方式等。顧江霞以H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評估專案實踐為例,在明確充權評估模式理念的基礎上,討論充權評估模式每一步操作步驟所需完成的任務和所關注的問題。劉芳等***2013***介紹了案主滿意度評估方法以及服務物件滿意度問卷、服務滿意度量表、社會服務滿意度量表和案主滿意度調查***CSI***四種量表指標。
而針對品牌戰略融入社工機構管理模式的研究,唐詠***2010***以香港社會工作為例,從知名度、參與度、效益度
和可持續性四個維度論述香港社工機構的品牌塑造;方英***2016***則通過座談會和個別訪談兩種形式研究社會工
作品牌戰略,認為應當以差異化和錯位競爭獲得核心競爭力。
此外,還有海南“藍絲帶”個案研究、民辦社工服務機構品牌建構路徑的四個環節***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內化、品牌維護***等。
針對社會工作服務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社會工作本土化、社會工作實務、社會工作發展路徑和評估指標體系等方面。而在品牌戰略融入社工機構管理方面,既有研究較少,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文獻法進行理論探討,忽略了“社會工作者”這一主體視角。
筆者通過定量分析從社會工作者的角度得到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當前社工機構品牌構建的評價及分析;再從品牌市場能力、管理能力和資本能力三個維度出發,對廣州市5A級社工服務中心“北斗星”進行質性調查,深入探尋其品牌戰略的具體經驗,以期得到品牌戰略意識融入社工機構管理模式的建設策略,為廣州市社工機構的發展提供路徑參考。
2 研究物件與方法
2.1 資料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來源於調查組在2016年5-8月對8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家綜服務中心的深入調查,調查樣本主要為社會工作者,包括一線社工和實習社工。被調查的社工機構向廣州市、廣東省及外省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組織和社群提供人性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服務,同時承接社會工作方面的培訓、評估、督導、調研、策劃等專案,運營狀況各異,在社會工作機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採取分層抽樣的辦法,共發放165份問卷,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82.4%。資料資料採用SPSS17.0軟體進行定量分析,訪談資料編碼整理後進行定性分析。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個體特徵、品牌市場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資本能力四個方面。
2.2 樣本特徵
資料統計結果顯示,調查樣本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一是社會工作者男女比例失衡,男性有35人,佔比25.7%,女性有101人,佔比74.3%。
二是社會工作者年齡結構以青年群體為主,集中在18-25歲之間,可能與大學生群體參與社會工作服務的意願更強有關。
三是受教育程度高,崗位層次化,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8人,主要擔任督導或幹事職務;本科學歷的有95人,多為參與專業實習;本科以下學歷的有23人,包括高中生和老一代社工兩類群體。
四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主要是社會學、社會工作、教育學、語言類、經濟學等文科類專業,理工科學生參與較少。 3 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戰略的評價及分析
在我國,社會工作服務仍處於初級階段,社工機構主要依賴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來培育和支援,即“民間運作、政府購買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量大幅上升。但是社工機構生存能力弱,無法紮根社群已成為現象級問題,主要體現在:
①行政能力還很欠缺,社工的薪酬水平難以提高,一些優秀的社工慢慢在流失;
②獨立性差,過於依賴政府資助,資金來源單一;
③社工的專業服務能力難上臺階,社會公眾認可度低,專案持續性差,存在“人隨專案走”的情況;
④專案內容同質性,個體特徵不鮮明;
⑤缺乏自我營銷的能力,宣傳力度不足,專案品牌化未得到重視,在如何更好地整合好媒介資源和更加精準地傳遞組織品牌所要表達的理念價值觀方面,國內社工組織明顯缺乏經驗,目前與媒體的合作也僅僅停留在各種活動的公關傳播,缺乏品牌意識的融入。
針對出現的諸多問題,將品牌戰略意識引入社工機構管理模式中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許基南***2005***提出品牌競爭力評價指標,我們從社工服務供給側的角度考察瞭解社工機構品牌建設的若干基本情況:
①品牌戰略意識認知;
②品牌市場能力;
③品牌管理能力;
④品牌資本能力。
3.1 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戰略意識評價
約3/4的社會工作者都認為品牌戰略意識非常重要,樹立品牌戰略意識的也接近70%,但是對於品牌戰略的內涵具有相當程度瞭解的卻只佔23.5%,超過半數以上的社會工作者仍不清楚品牌戰略的具體涵義;只有不到一半的社會工作者認為品牌戰略具有可操作性。
打造品牌戰略逐漸成為社工實務者的共識,但是社工機構品牌戰略意識不強,接觸較少,存在先天不足,專案品牌戰略仍處於理論階段。同時,社會工作者認為社工機構戰略規劃不明確,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低,具體指標設定不清晰,難以操作。
3.2 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市場能力評價
社工機構作為非營利組織的一種,具有一般非營利組織的特徵,又有自身的特點。概括起來有:
一是機構註冊性質為NGO單位;
二是機構運作體現專業性;
三是服務物件以社會弱勢群體為主;
四是機構開展的服務活動具有公益性;
五是強調志願者的作用;
六是獲得政府部門的資助和支援***徐從德,2009***。
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兩個價值觀互相混合,相互依存,必然要求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包含了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競爭能力,才能增強影響力,而市場能力體現為市場佔有能力、創新能力和持續能力。
社工機構市場佔有能力較強,超過半數社會工作者評分在3分以上,均分為3.463。相比於志願服務組織和義工協會,社工機構具有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和更強的專業技能,更善於大型服務專案設計。
在創新能力方面,社工機構表現一般,均分為3.061,參與專案週期較長,內容基本一致,不同專案申請時照搬照抄,社群需求調研形式化和表面化;在持續能力方面,只有1/4左右認為社工機構服務持續能力較好,均分為2.871,說明持續能力有所欠缺,專案週期短,缺乏長效支援機制。
進一步研究不同學歷對社工機構市場能力的認知,將學歷作為指標分類,從表4得到以下結論:
①市場佔有能力方面。
具有本科以下和本科學歷的一線社會工作者評分均高於總體均分***3.463***,說明新一代青年社會工作者在經歷“職業迷茫期”對職業擁有更強的歸屬感,表現出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②在創新能力方面。
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社會工作者評分較低,且呈現隨著學歷越高,評分越低的趨勢。社工機構的服務內容按照“指定動作”完成,服務設計主要來自招標方的行政規範和對香港、新加坡等地社會工作服務的借鑑,缺乏創新。
③在持續能力方面
本科學歷的社會工作者評價最高。根據陳社工的訪談得知。社會工作者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以WS家綜服務中心為例,該家綜服務中心為了得到社群支援,普及社工理念,嘗試舉辦特色文化課程和日常託管班,在課餘時間由專門的社工或義工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和照顧。在特殊節假日還會舉辦特色活動和社群展示,增加社群互動。但是居民們對社工工作的不瞭解,活動參與積極性低甚至出現抵制情緒,給社工機構的活動開展造成很大困擾。因此,社工經常產生“度日如年”的感受,更瞭解專案難以持續的內在因素。
3.3 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管理能力評價
調查發現,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管理能力認知主要體現為人才管理和制度管理兩方面。
3.3.1 人才管理
我國社會工作整體良好發展,但人才流失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各地社工機構面臨“招人難、留人難”的雙重壓力。但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具有社會工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社工又面臨管理能力欠缺,影響社工機構的持續發展。
3.3.2 制度管理
自黨中央提出要建設巨集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戰略以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著力健全政策制度,初步建立了綜合政策與專項政策相配套、國家政策與地方政策相銜接的制度框架,但配套政策與制度欠完善、行業內部相互傾扎等諸多問題仍成為社工行業發展的困境。
通過對B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Z某的訪談,制度管理的困難主要在薪酬績效、專案審批流程、評估標準方面。
①薪酬基準低,欠缺績效激勵。
作為南方最發達的經濟區域,社工工作兩年後每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而同比其他行業,月工資一般在6000-8000元,在缺乏其他收入來源的情況無法滿足生活需求,更無法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另外,由於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薪酬成本固定,社工工資缺乏績效鼓勵,直接影響到服務專案質量。 ②審批速度慢,程式複雜。
社工機構承接政府專案,常常因為審批程式的煩瑣、流轉速度的緩慢而資金不足,無法滿足社工機構的正常運轉。而政府購買服務資金作為社工機構主要的資金來源,一旦資金審批出現問題,極有可能出現無法運營的現象。
③重評估而輕成效。
社會工作服務的評估與監督主要由第三方評估單位定期進行考評,多輪評估導致社工服務專案疲於應對,耗費大量時間和準備過程。在評估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考評註重形式和宣傳,而忽略了服務物件的認可。具體針對服務質量的考評主要由問卷或訪談等方式,其效度和信度都有待考察。
3.4 社工服務供給側對社工機構品牌文化資本評價
關於文化資本的外在價值,劉新榮***2009***提出品牌文化資本化,即通過特色文化建設提升品牌的文化價值,並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組織品牌文化資本,最終實現品牌文化的資本擴張。文化資本對於社工人才流失問題的解決同樣具有借鑑意義,郭景萍***2014***從文化解釋學的角度指出,社工機構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社會工作者產生職業倦態,其主要癥結在於社會工作者的組織支援感下降,無法產生組織歸屬感。將136名受訪者對組織文化氛圍和社會影響力的評價進行散點圖分佈,可以看出組織文化評價較低的受訪者,對社工機構的社會影響力評價也較低,且相對分散;而對組織文化評價較高的受訪者,對社工機構的社會影響力的評價同樣較高,且集中分佈。總體而言,由散點圖的趨勢可看出,隨著組織文化評價的提高,受訪者認為社工機構的社會影響力會隨之上升,且出現集中趨勢。因此,文化資本是社工機構提高社會影響力和打造品牌戰略的重要法寶。
4 典型案例分析
“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作為品牌戰略的先行者,在品牌市場能力、管理能力和文化資本能力方面均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具體表現為四點:機構理念***文化資本能力***、高校資源***人力和制度管理能力***、環境管理和社會化傳媒***市場能力***。
4.1 “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介
2009年依託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系、社會學系專業資源,“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立足於打造品牌戰略,將高校背景作為社工機構持久執行的內在動力和保障。通過提供督導和諮詢、專業實習、協助開展大型活動等方式,為大學社工專業學生提供工作實踐平臺,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舊有教學模式,將專業教學通過社會實踐有機融入社工機構管理模式,促使社工機構能夠可持續發展。經過八年的發展,“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先後承接了60餘個實務、培訓等各類專案,獲得了服務購買方的好評和服務物件的認可,社會反響良好。2013年12月,“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被廣東省民政廳評定為“廣東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重點實訓基地”,2014年12月被廣州市民政局評定為“5A級社會組織”,2015年5月被共青團廣東省委授予“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4.2 “北斗星”社工服務中心品牌戰略剖析
4.2.1 紮根組織文化,融入社工理念
社工機構的組織文化決定了其對外形象,使命、價值觀和內部文化,是社工機構重要的文化資本,對品牌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北斗星堅持以“有信念、有靈魂、有良知、有專業操守”作為機構的發展理念,得到全體社工的一致認同。其“七顆星”的工作理念具體表現為:
第一顆星:人才星――精心培養;
第二顆星:服務星――精益求精;
第三顆星:管理星――精細規範;
第四顆星:團隊星――精誠合;
第五顆星:作風星――精進勇猛;
第六顆星:成本星――精打細算;
第七顆星:專案星――精耕細作。
4.2.2 理念宣傳與環境管理相結合
社會工作作為外來品,進入本土社會的時間不長,社會認可度不高,社群居民對一線社工存在偏見乃至牴觸情緒,如何將社工機構的理念和職責傳達給社群居民,贏得受助物件的認可,讓每個服務物件均享有獲取幸福的權利和能力,一直是社會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北斗星社會服務中心作為一個致力於創辦 “有信念、有靈魂、有良知、有專業操守”的服務創新型一流社工組織,展開了環境管理創新,改善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實際面貌,發揮了日常宣傳的作用。
在對北斗星DS街、HP街和SY街等地的家庭綜合服務專案調查中,我們都發現了北斗星在環境管理方面的普遍特徵,主要概括為三點:
一是“理念先行”。
北斗星將自身宗旨、理念和職責等製作成宣傳標語,張貼在服務中心的顯眼位置,有助於潛移默化的將北斗星“誠、善、謙、和”的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一線社工的職業素養,謹記自身使命和職責,進而展現出更好的精神風貌。同時,外化的標語能夠將北斗星理念傳遞給社群居民,增強社群對社會服務中心的認可和接納。符號論認為,人通過人際互動學到了有意義的符號,然後用這種符號來進行內向互動並發展自我。而北斗星通過外在的符號,與社群居民以超越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共識。
二是“科學設計”。
社工站大多采用彩色裝飾,充分利用色彩渲染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氛圍。功能主義認為,社會環境作為整體,影響著人與社會的互動行為。社工站設計合理,需要幫助的受助物件更傾向於選擇信任和傾訴。
三是安排合理。
北斗星根據不同的服務物件***如家庭糾紛服務、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等***,將社工站的空間合理劃分為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之間相互獨立,保證了彼此的隱私。在以上環境管理中,不難發現北斗星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其人性化的設計已經深入到日常環境的佈置之中,使得社工站有機的融入社群環境。
4.2.3 利用高校背景,打造人才優勢
“北斗星”社工服務中心有高校教師和專業在校學生做支援,大學生志願者的資源也比較豐富,打造優勢人才隊伍。其所依託的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系建於1999年,當年開始招生,每年招生人數一般在120人左右,在校社工專業本科生有四百多名,有社會工作協會和各類志願者學生社團,十幾位社會工作專業老師的教學和研究領域涉及青少年、家庭、老人、殘疾人服務等,這些都是北斗星的寶貴資源。他們可以通過專業實習、協助大型活動、提供指導和諮詢等方式對北斗星的服務專案進行支援。同時,兩者形成良性的社會互動,“北斗星”社工服務中心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另一方面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注重大學生的學術素質培養,結合專業產學研合作。如聘請了國內一些知名的社工專家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定期請他們開設“社工督導實務”系列講座,以及和其他國內外高校或機構建立互訪交流機制。 4.2.4 活用社會化傳媒,打造“明星”效應
“北斗星”同眾多媒體合作良好,近年來,光明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數十家媒體,多次對“北斗星”和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師生所開展的社會服務活動作過報道,累計在200人次以上。“北斗星”將根據需要積極邀請這些媒體對我們所承接專案的有關情況特別是有關創新、亮點適時進行宣傳和推介,以擴大專案的影響、提升專案的意義。
5 總結與建議
打造品牌戰略是社工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建設內部文化、解決人才流失、獲得社會認可度和多元化資金來源結構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但目前社工機構的品牌建設較為混亂,過於依賴單一的媒體宣傳,而忽略了內在提升和外界認同的合力作用。
本文基於資料分析從社會工作者的內在視角瞭解了當前社工機構在品牌戰略融入機構管理中的基本現狀和主體評價,研究表明:在品牌戰略意識方面,打造品牌戰略已成為社工機構的共識,但社工機構品牌戰略規劃不明,操作化程度低。
大部分社工已樹立品牌戰略意識,但對品牌戰略的具體內涵欠缺認識。在品牌市場能力方面,社工們認為相比於其他提供同類服務的機構,社工機構市場佔有能力更強,但創新能力和持續能力評價較低。在品牌管理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人才管理和制度管理兩個問題:
①人才管理上,社工專業知識掌握情況良好,但缺乏行政管理能力;
②制度管理上,薪酬績效、專案審批程式繁雜、評估標準不完善等問題仍制約著社工機構發展。
在品牌文化資本方面,組織文化與社會影響力呈現正向相關關係,社工機構文化建設越好,內部凝聚力越強,文化資本帶來的社會價值越大。
再者,通過對“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細分品牌戰略構建的四個維度,發現其品牌戰略建設的成功經驗可簡單歸納為四點:機構理念***文化資本能力***、高校資源***人力和制度管理能力***、環境管理和社會化傳媒***市場能力***。
因此,本文對社工機構提出幾點構建品牌戰略的建議:
①盤活資源,做大分好社會服務“蛋糕”。
在社工機構零散分佈、無法形成合力之時,可能難以形成社會影響力,社工機構可與公益基金會、志願服務組織一起抱團合作,實現社會資源區域內整合和資本集聚,提高社會服務效率,通過彼此借力減少管理成本,加快品牌戰略的實現,達到“1+1>2”的效應。
②政府想,民眾需,自己能,三方聯動。
社工機構要在政府推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革中,緊緊將自己的服務目標瞄準政府的需要,增強市場佔有能力;在專案設計和執行中,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和“問題解決”的長效機制,以專業技能形成三方的良性互動,增強政府和民眾對社工機構的認可。
③樹典型,立標杆,服務成效有形化。
在進行社會服務時可藉助媒體支援,樹立模範和典型事蹟,有助於社工個人價值的實現,提高機構凝聚力和執行力;也有助於弘揚社會正能量,增強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大眾對社工機構的認可,打造社會影響力,實現品牌戰略意識與社工機構管理的有機融合。
參 考 文 獻
[1] 韋朝烈,尹紅曉.廣州政府購買服務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J].探求,2012,05:32-36+42.
[2] 王思斌.試論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學刊,2001,02:55-60.
[3] 徐選國,侯慧.中國社會工作理論本土化研究進展[J]. 社會工作,2013,04:41-48+153.
[4] 曹遠芳.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融入的社會工作實務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4.
[5] 尹保華.突發事件的社會工作應對策略[J].社會科學家,2009,7.
社會工作本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