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創業難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若是在70、80年代,大學生那會還是很搶手的,而今隨著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大學生數量劇增,導致出現了就業難的情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面對就業難畢業生還能怎麼調

  又到一年畢業季,就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有報道稱,北京、上海高校畢業生的簽約率不足三成。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調整心態,改變觀念,不要‘眼高手低’”的勸誡又在耳邊響起。

  筆者“有幸”曾畢業三次,在各大招聘會上經歷了三輪考驗。就筆者所聞所見,一個既無顯赫家庭背景,又非名牌學校精英的普通學生,如果在畢業之初還期冀能夠找到一個待遇高、有發展前景的工作的話,在經過多次應聘被拒的打擊之後,找到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就成為眼前最緊要的事。

  能養活自己,這個要求高嗎?我們可以算算。在北京,往最低算,每月必須支付1000元的房租,僅限於五環外拼租;必須支付200元交通費用,僅限於公交和地鐵;還必須花1000元飯費,也僅限於填飽自己的肚子。除此而外,買生活必需品要花錢吧,治病要花錢吧,一般的社會交往要花錢吧。每月必須的開銷有多少,大家心裡應該有個譜。央視新聞1+1報道中提到的小范,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他的條件是2500元起薪,並且不介意從底層銷售員做起。這樣的要求已經低無可低,但仍沒有找到崗位。

  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從“吃官飯”變成在市場中找飯吃,從賺取穩定收入到滿足生活必需,畢業生的心態已經調整的夠多了。在生活的壓力下,他們還能調整什麼?

  有人常常以大學生當“豬肉倌”、研究生“掃廁所”為例,勸誡學生先就業再擇業。這種就業方式可以被理解,但不應成為常態。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放緩,畢業生總量增加,結構性矛盾突出,這三重壓力是導致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畢業生調整心態、改變觀念,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卻無法增加適合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

  增加適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要從“教育”和“市場”兩方面入手。就教育而言,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重概念輕能力、重招生輕就業的舊有教育培養模式,針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培養市場所需的人才。近些天,“不做工科女”、“換專業”等圖片在網路上流傳,這就是對調整教育模式適應就業需求的一種現實表達。就市場而言,關鍵是發展高階產業。相對於傳統產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能夠在高階產業中更有適應性、更有用武之地。歐美髮達國家大學生就業主要的吸納池,就是高階產業產前、產中、產後的現代服務業。

  就業難不是一個新問題,多年的積累,已經讓這一難題,難上加難。面對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個人調整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必須下決心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問題淺析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大學畢業生也由過去的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轉變為現在的就業難。大學畢業生就業不僅關係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還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未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大問題。

  一、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有眾多原因,其中包含客觀因素,也包括主觀的因素。

  從客觀方面來說,首先,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這一問題的根源。現今,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依然希望能留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或者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希望能進入政府機關或者國家企業中任職。然而,畢業生們去往中西部等相對欠發達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其次,高校培養學生的學科專業結構與市場需求相失衡,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科專業設定趨同化,這樣就容易造成一種結果:課程結構僵化,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

  從主觀方面來看,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之前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進行蛻變。過分強調單位的性質、企業規模、地理位置及薪資待遇等舊觀念也是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許多大學畢業生之所以難以就業,是因為學習目標和職業目標不明確,對自己以後發展的指向性不強,甚至是亦步亦趨,盲目從眾心理較強。

  要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可以從學校、政府、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四個方面來解決。

  二、高校畢業生出路剖析

  一高校要不失時機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高校教學改革要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的需要密切結合。專業設定、課程結構要適應市場需要;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定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各高校還要重視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業指導要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並且還應加強就業指導的實踐性操作,可以聯合企業,實行就業指導、招聘系統化,增強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二政府應為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創業創造公平和諧的環境。首先,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其次,政府還應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強化創業服務。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當地創業服務體系支援範圍,使每一位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都能得到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為大學畢業生就業與創業創造公平和諧的環境。

  三社會要更新就業觀念,增強服務意識。要真正認同勞動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加強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完善全國性的就業資訊網路,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真正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資訊。

  用人單位也應積極參與到其中。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裡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企業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四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高校畢業生在大學時期就應全面關注社會動態,及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

  大學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轉變就業觀念,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合理定位。瞭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變化,樹立正確擇業觀,以健康的就業心理和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的需求,尋求切合實際的就業工作期望值。要知道,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勞動者。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需求。

  同時,增強自主創業意識。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自主創業不失為大學生展現才智的另一種選擇。國家鼓勵和支援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在融資、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特別是到基層創業的畢業生,還可享受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後續扶持等服務。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創業意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善做市場預測,善於捕捉商機,利用國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的優惠政策,在自主創業中展現自己的才華,體現自己的價值。

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
畢業生低風險創業型別
相關知識
畢業生貸款創業案例
畢業生貸款創業故事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好專案
中山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推薦專案
國家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
非應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免稅政策
大學畢業生怎麼創業
初中畢業生如何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