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八陣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八陣圖》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你喜歡。

  《八陣圖》古詩原文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八陣圖》古詩註釋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八陣圖》古詩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勳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衝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八陣圖》古詩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夏遷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傳說為三國時諸葛亮在夔州江灘所設。向來景仰諸葛亮的杜甫用了許多筆墨記詠古蹟抒發情懷。《八陣圖》便是其中一首。

  《八陣圖》古詩賞析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兩句讚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建立蜀國基業,應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讚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佈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佈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鍊地讚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域性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讚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弔遺蹟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裡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佈,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衝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蹟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國風·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絡: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徵,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的感覺。

  《八陣圖》古詩簡析

  此詩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 ***766***,杜甫初到夔州 ***今重慶市奉節縣***時所作的一首弔古懷人、詠歎諸葛亮功績之詩。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第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從無到有,建立蜀國,形成蜀、魏、吳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其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政治才能,功蓋一時,在三國之中無人能與之相比。第二句寫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據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又據蘇軾 《東坡志林》:“諸葛亮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相去二丈。自山上俯視,八行為六十四蕝,蕝正圜不見凹凸處,及就視,皆卵石,漫漫不可辨。”因創制八陣圖,諸葛亮名聲更為顯赫。如成都武侯祠一副對聯雲:“躬耕南陽名成八陣,應召西蜀計壓群雄。”***佚名***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第一句寫八陣圖的神奇特徵。據 《荊州圖記》:“永安宮南一里渚下平磧上,有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為之。各高五尺,廣十圍,歷然棋佈,縱橫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開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或為人散亂,及為夏水所沒,冬水退,復依然如故。”又據劉禹錫 《嘉話錄》:“三蜀雪消之際,水落平川,萬物皆失故態。諸葛小石,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迄今不動。”八陣圖的堅定不移正是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堅定,如磐石般不可動搖之象徵。第二句寫諸葛亮的 “遺恨”,就是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起數十萬大軍伐吳,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魏的根本戰略,以致統一大業夭折,成了千古遺恨!

  這首詩敘議結合,全詩四句三轉,從 “功蓋三國”一轉 “八陣圖”;二轉“石不轉”,暗喻時間流逝而諸葛亮功勳長存;三轉 “遺恨”,步步深入,跌宕有致。懷古述懷,議論抒情,渾然一體,給人一種 “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感。

  《八陣圖》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渡漢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賦得暮雨送李胄詩歌譯文及賞析
相關知識
八陣圖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遊子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江上漁者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嫦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山中送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竹裡館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哥舒歌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渡漢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夏日絕句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竹石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