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的歷史沿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福建土樓主要分佈在福建省漳州南靖、華安,永定等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形成階段

  宋元時期***公元11世紀~13世紀***,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的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上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對於最古老的土樓的研究,發現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臺志》。

  發展階段

  明代***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湧現。這些發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築規制興建土樓,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標誌著福建土樓進入發展階段。

  鼎盛階段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該地區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勢必建造更大規模的樓房,讓眾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其特點為規模巨集大、型別多樣、工藝精湛、裝飾華麗。在晚期,外來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這是福建土樓的鼎盛階段。

  延續階段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當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一直延續至今。這時期,土樓建築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這是福建土樓的延續階段。

  福建土樓簡介

  福建土樓主要分佈在福建省漳州南靖、華安,永定等地。土樓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將未經燒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圓樓均在永定初溪土樓群,直徑66米的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31米的善慶樓則僅有30年曆史。

  土樓是中原漢民即客家先民沿黃河、長江、汀江等流域歷經多次輾轉遷徙後,將遠古的生土建築藝術發揚光大並推向極致的特殊產物,福建土樓以分佈廣、儲存完好而著稱。分佈範圍以福建西南地區尤為集中,總數達30000多座,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福建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象徵,福建土樓故又稱"客家土樓"。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景區榮膺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的人還:

1.南靖土樓自駕遊路線

2.福建省歷史地圖

福建省歷史地圖***2***
福建省大曆鎮歷史沿革
相關知識
福建土樓的歷史沿革
福建土樓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資料
關於描寫福建土樓的導遊詞範文
冬至的歷史沿革有哪些
盧森堡的歷史沿革發展
五代十國楚國的歷史沿革
頭牙的歷史沿革
東京的歷史沿革
泰國的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