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麗愛情文章
美麗的愛情,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很受人們歡迎和羨慕追求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李清照與趙明誠
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金石研究。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裡挑一了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掠走徽、欽二帝后,趙宋王朝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後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
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趙明誠生前有託,這些文物是捨命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託。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這個張汝舟,初一接觸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剛結婚之後張對她照顧得也還不錯,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這些東西李視之如命,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整理成書,當然不能失去。兩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漸漸發現志向情趣大異,真正是同床異夢
張汝舟先是以佔有這樣一個美婦名詞人自豪,後漸因不能俘獲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為而惱羞成怒,最後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紗,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便決定與他分手。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條絕路,魚死網破,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後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這當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這張羅網。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舟被髮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之入獄
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篇2:梁山伯與祝英臺
傳說當年浙江上虞祝家莊有個女孩名祝英臺,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學,其父祝公遠拗不過愛女的要求,同意英臺女扮男裝,並由丫環銀心扮作書童相隨從,來到杭州草橋門***今望江門***外,邂逅來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青年書生梁山伯與其書童四九,梁祝兩人談得投機,當場結拜為兄弟,這就是“草橋結拜”。
兩人來杭州就讀於萬松嶺的萬鬆書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性。後來,英臺接到家信促其速歸。英檯鐘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別時,山伯送行,一路上英臺頻頻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兩人行經鳳凰山時,祝英臺表示家有小九妹,願為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這就是“十八相送”。
山伯後從師母處得到玉扇墜並獲悉真情,急忙趕去祝家莊,但這時英臺已被其父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英臺據理抗婚,至死不從,並與山伯在繡樓中相會,表明心願,這就是“樓臺相會”。
山伯突遭此打擊,氣急而病,一病而亡,英臺聞噩耗拼死到樑家弔孝,這就是“弔孝哭靈”。後馬家前來娶親,英臺渾身縞素,要求途經山伯之墳一祭,祝父無奈只好應允。轎至山伯墳前,英臺下轎祭奠痛哭,霎時雷電大作,風雨交加,霹靂一聲墳頭開裂,英臺縱身躍入墳中。瞬間陰雲四散,雨過天晴,一對美麗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長空中翩翩起舞,這就是梁祝精靈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雙結對的強烈願望。
篇3:管道昇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一曲《我儂詞》,把女子對丈夫的情誼綿綿寫出,更是喚回了丈夫對自己的愛戀。 管道昇,字仲姬,一字瑤姬,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金剛經》數十卷,贈名山寺。26歲嫁與元代吳興書畫名家趙孟頫為妻,封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
在那個三妻四妾的年代,每個男人都以“多娶”為榮,好像娶得多你的地位就要高一些一樣。即便是相愛之時許下的一生不離不棄的諾言,也不過是那一瞬的甜言蜜語,一轉身就被拋棄在九霄雲外。
當趙孟頫官運亨通,周圍全是一股“納妾風”盛行之時,而自己卻只有一位年老色衰的“糟糠之妻”陪伴,他也開始打起年輕漂亮的女子的主意,也想隨波逐流一下——娶幾位美嬌娘,從而共享齊人之福。奈何文人臉皮比較薄,不便明說,但也有自己的辦法:作一曲小詞向妻子說明自己想要納妾之事。詞便如下:
我為學士,你做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你年紀已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這詞兒意思是說,你沒聽說過王獻之先生有桃葉、桃根這兩個小妾,蘇軾先生也有朝雲、暮雲這兩個小妾。因此,我就是多娶幾個小妾也並不過分;何況你年紀已經40多歲了,只管佔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
妻子管氏讀了之後,自是不希望丈夫另娶他人,心中有氣又不便發作,故而採取了丈夫的辦法,作了這一曲《我儂詞》回答了丈夫,用以表達自己對丈夫的切切情深。
把夫妻關係比喻做泥,讓人拍案驚奇。從兩個人複雜的製作過程***捏塑、打破、調和、再塑***,我們可以想象夫婦兩個經歷的不平凡,已經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難分彼此,無法離棄的地步。詞曲透出鏗鏘英氣,綿裡藏針。一句“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表達了詩人對愛情排他性的誓死堅持,丈夫是自己的,死也不願與他人共享的心情。
趙孟頫得詞,只得打消了他原本要納妾的念頭。從此夫妻再無隔閡,恩愛一生。
中國古代聰明的女子比比皆是,而像管氏這樣聰慧又好運的女子卻是少之又少。百年修得同船渡,前年修得共枕眠,能與相愛的人共結連理,是我們的幸運,能與愛人白頭偕老,更值得我們用心去經營。當年老遲暮之時,身邊還有你的愛人與自己攜手,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古代浪漫的愛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