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成語作為高資訊量的語言組成部分,是語言的共同現象之一,不存在沒有成語的語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伯顏***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鄰部人。元朝大將。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

  伯顏少長於伊利汗國。至元初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後升任同知樞密院事。於至元十一年***1274年***,統兵伐南宋。南宋滅亡後,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後,受顧命擁戴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加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諡號“忠武”。

  伯顏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他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

  的典故

  元朝的大臣徹裡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師伯顏表示支援,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裡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援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的延伸

  【發音】guò hé chāi qiáo

  【出處】《元史·徹裡帖木耳傳》: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元·廉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解釋】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近義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過橋抽板、卸磨殺驢、上樓去梯

  【反義詞】感恩戴德、知恩圖報、飲水思源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成語舉例】老舍《駱駝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麼多的累,~,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李勉禮賢下士
圍魏救趙的故事
相關知識
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
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介紹
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介紹
過河拆橋的成語典故
過河拆橋的成語接龍
過門不入的成語故事簡介
過河拆橋的主人公是誰成語故事
成語過河拆橋的故事
成語過河拆橋的故事
關於過河拆橋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