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蘇三是誰
蘇三原名鄭麗春或周玉姐,河北省廣平府曲周縣人,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起名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蘇三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南京原禮部***吏部***尚書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龍***上京趕考時與其結識。
相關介紹
因話本和戲劇聞名的蘇三,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
說法之一,蘇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莊人***現山西省山陰縣北周莊***。王三公子名叫王景隆,是曲周縣王家集人。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儲存著蘇三的案卷。
說法之二,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蘇三,因是同鄉***根據記載兩人同是河南永城人***一見鍾情,過往甚密,並立下山盟海誓。在那裡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頭金盡,被老鴇趕了出門。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不再從人。王景隆發奮讀書,二次進京應試,考中第八名進士。老鴇偷偷以1,200兩銀子為身價把蘇三賣給山西馬販子沈洪為妾。沈洪就準備帶蘇三回故里。 沈洪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誣陷蘇三。並以一千兩銀子行賄,知縣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受刑不過,只得屈忍畫押,被判死刑,禁於死牢之中,適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為避嫌疑,遂託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氏公正判決,蘇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終成眷屬。后王景隆之父得罪權臣太監,蘇和王只好迴歸老家永城。蘇三有幸,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
相關作品
《玉堂春》的故事初見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玉堂春落難逢夫》,但據原本腳註,在此之前應該尚有一個名為《王公子奮志記》的類似故事,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編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廣為演出。
《蘇三》是一部關於江湖、關於女人、關於社會的電視劇,講述了明代奇女子蘇三傳奇經歷,將一個弱女子與男人間的糾結較量、人性善惡明顯的表現出來,通過蘇三的傳奇故事,表現得通透明晰,很好的展示了深厚的中國文化。該劇除了將蘇三撲朔迷離的各種經歷抽絲剝繭,層層揭開讓觀眾過足癮之外,許多懸疑、推理的劇情環節也讓觀眾情不自禁融入劇情之中,《蘇三》不但延續了國內經典歷史劇恢巨集大氣的場面設計,還打破了傳統歷史劇的固有模式,創造性的加入了時尚的元素,在演員的服裝、造型等設計上,與時下流行結合,既有端莊的歷史厚重感,又有時尚的潮流範兒,讓觀眾在欣賞精彩劇情的同時,可以享受到電視劇《蘇三》帶來的超強震撼。而向來以渾厚和穿透力聞名的韓磊,一曲《我多想》用他那高亢時酣暢淋漓的嗓音,唱出了蘇三滄桑中的細膩和溫柔,將蘇三的一生用聲音演繹得蕩氣迴腸,彷彿穿雲裂帛的激越中透露出歲月如歌的人生離合。
明後期已經搬上舞臺,在祁彪佳撰《遠山堂曲品》中記載有據此改編而成的《完貞記》、《玉鐲記》傳奇。清朝時笠閣漁翁的《笠閣批評舊戲目》中記載有崑曲《玉堂春傳奇》。後不知何人將其改編成為花部亂彈作品,四大徽班進京後,《玉堂春》也隨之成為京劇中的經典劇目。現存最早的《玉堂春》演出記錄是嘉慶七年***1802年***時三慶班魯龍官的演出。
《玉堂春》京劇原多演《廟會》***又名《關王廟》***、《起解》***又名《女起解》、《蘇三起解》***、《會審》***又名《三堂會審》***等折。後荀慧生將其增益頭尾,打造出全本《玉堂春》,共有《嫖院》、《定情》、《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折,共17場。1926年2月6日,全本《玉堂春》首演於上海大新舞臺。
有說法是認為男主角原型是王三善。
寫給孔明先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