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王熙鳳判詞是什麼
判詞是指判決書的舊稱;斷語,結論。出自於康駢《劇談錄·崔道樞食井魚》:“其後有判詞雲:‘崔道樞所害雨龍,事關天府,原之不可。那麼?
王熙鳳判詞是什麼
紅樓中王熙鳳判詞是這樣的: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這幾句判詞的意思是這樣的:王熙鳳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只可惜所生處的年代是在末世,其中的“凡鳥”暗指的就是鳳。第二句可以理解為大家都知道王熙鳳有這樣的才能,都很愛惜她。第三句話說的是她的丈夫從結婚以來對她的態度轉變的過程,從最開始的聽從到之後變得很冷淡甚至是命令她,一直到最後面臨被休的結局。最後一句話就是說更可悲的是她最後只能哭泣著回到孃家。
在原著中王熙鳳的判詞前的那幅畫是這樣的:有一隻雌鳳站立在一座冰山上。這幅畫暗藏的意義大致上是這樣的:這冰山就是暗指賈府的勢力,冰山雖然看上去很巍峨的樣子,但是在太陽的照射下就會化成水,也就是說賈府的勢力沒過多久就會失去。而那隻雌鳳站在冰山上也會很快沒有立足之地,很是危險,就是說王熙鳳待在即將沒落的賈府是沒有出路的。既然王熙鳳判詞是這樣的,那麼這判詞所寫的內容和王熙鳳真實的結局一樣嗎?
王熙鳳結局如何
王熙鳳因為之前為人太過狠毒,對下人太過嚴厲,所以在後來大家都對她很有怨氣,以至於後面她四處樹敵,甚至還有失寵的危險,漸漸地她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了。再後來鳳姐還違反了國法,引來了禍端。鳳姐的行為讓丈夫感到難堪,還被賈政責罵,更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評,心中的鬱結更加嚴重了。沒想到最後還落下了被丈夫休棄的下場,沒有辦法的鳳姐只能傷心地回到孃家去了。而且最後她還是死了,把棺木運回了老家。
根據王熙鳳判詞的描述來對照鳳姐的一生,可以看出這判詞就是對她一生的寫照,作者寫的王熙鳳判詞就已經註定了她的結局。
王熙鳳形象分析
《紅樓夢》中王熙鳳這個藝術形象具有豐富性和複雜性,《紅樓夢》問世以來,在紅學史上,對王熙鳳的各種評語也是非常多的,認為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把王熙鳳叫做“女曹操”,稱之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許多評論中,就是“恨王熙鳳,罵王熙鳳,不見王熙鳳想王熙鳳”,這恐怕是每一個《紅樓夢》偏愛者都會有的一種感受。
人物形象的獨特性
王熙鳳這個人物在《紅樓夢》當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可以說這個形象具有獨特性。她有一種支柱作用,一種藝術結構上的、藝術機體意義上的一種聚焦的作用,或者說是一種輻射的作用。因為《紅樓夢》不僅是寫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愛情婚姻,作者還寫了這個大家族中四百多個人物。如果沒有了王熙鳳,那麼《紅樓夢》的結果會如何。可以說,如果把賈府中長幼、尊卑、親疏、嫡庶、主奴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比作一張網的話,那麼王熙鳳這個人物就處在一個相對中心的位置上。從而突出了這一人物形象的獨特性,她要同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所謂上有三層公婆,中有無數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層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僕丫環小廝等等。王熙鳳同其中任何一個人物或者聯結、或者矛盾、或者又聯結又矛盾的這樣的關係,都是某一種社會關係的反映。按說王熙鳳在整個賈府當中,她的輩份是很低的,她是孫子媳婦,那麼為什麼像王熙鳳這樣一個人物能夠來當家呢?
這個原因,或者說是多種矛盾發展的結果。她有孃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賈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牽制,當然還有她本人才幹慾望的主觀條件。同時也就把王熙鳳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眾矢之的,眾多舊矛盾的結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導因。她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在王熙鳳身上概括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一種家長理短的那種家務事,所謂叔嫂鬥法、婦姑勃溪之類,不是那樣的。因為在中國封建的宗法社會裡,家國是同構的,歷來一脈相通,家是國的一種簡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內的權勢消長、朋黨傾軋、派系爭鬥,它的雛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裡面看到。所以從那個王熙鳳,以她為焦點的,或者說她輻射出去的種種矛盾,就是給人一種縱深感,不能夠就事論事的看成是一種家族的矛盾。以王熙鳳這個藝術形象所能包容的社會生活的廣闊程度來說,也是其他形象難以企及的,比如,放債生息這樣一個細節。王熙鳳是把那個月錢拿出來去放高利貸,小說裡面不只一次的寫到,平兒說過,“每年少說也得翻出一千銀子來”,連數目都很具體。這樣的經濟細節放在別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說老爺太太不會做這種事,不屑做這種事,姑娘小姐她們根本不理財,那麼只有王熙鳳能夠承擔。所以王熙鳳這個形象的社會觸角是最長的,可以越出賈府的門牆,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門,可以伸向宮廷等,也就是說從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來說,王熙鳳這個藝術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鳳,《紅樓夢》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廣度方面,就要受到極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為《紅樓夢》。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