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數學五年級的內容,本節課教學的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新課程中的教學時將一個知識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分散在不同的年級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就分成兩個階段,第一次是三年級上冊中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是五年級下冊中的分數的教學,所以在三年級的分數教學中就要紮實基礎,為將來學習分數加減法做好鋪墊。

  這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是對分數在相同分母的情況下進行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分子相加減,分母也相加減的情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我認為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真正明白同分母加減法分原理。以下是我對該節課的一些反思:

  1、防止機械化地複製

  在教低年級時,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於一些原理很難發現也很難理解,而且有些知識就是需要不斷重複,像“提數學問題”,就是要求學生每天說,從剛開始的老師示範,再到師幫學生糾正,生幫生糾正,最後學生獨立完整地提問題。像這樣的教學經驗也影響著我在以後的教學,總會給學生找根柺杖,然後要求他們重複,尤其是在計算教學中更加明顯。通過複述而達到記住計算方法的目的,這樣的教學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這種效果往往停留在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後,大部分學生就會忘記。單純的模仿與記憶不是學習數學這種發散思維學科的有效方式。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建構

  新課標所要求:問題來自於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也應當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與體驗。在一節練習課上,我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一張分數的練習紙,用來鞏固分數的意義的。我要求學生在第一個平均分成八份的圓形中,塗出1/8,並讓學生闡述了意義,那我接著讓學生塗,塗到空白表示的分數為1/8為止。但講完第一個圖形後,我讓學生塗第二個四等分的圖形的1/4,學生很快就完成了,那我再讓學生在這個圖形上繼續塗出一個2/4,學生在明白意思後也很快完成了。這時,我突然想到要讓學生用一道算式來描述剛才的操作過程,剛開始學生愣了一下,接下來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馬上給我列出算式:1/4+2/4,根據剛才的操作結果,學生馬上知道等於3/4。接下去我問1/4裡有幾個幾,2/4裡有幾個幾並板書1個1/4+2個1/4=3個1/4=3/4。說完後,我讓學生像我這樣再說一說。同樣,第三個圖形的教學也是如此,但學生的積極性卻很高,這樣經過畫圖的方法操作強化了幾遍後,我順勢推出減法。學生已經有了前面加法學習的基礎,所以掌握起來很容易。經過這樣的教學後,我再拿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練習,學生做得都很出色。

  經過這次意外的教學後,有些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要急於授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領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主動地操作實踐,並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特徵,形成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

  3、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設計時,要努力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活動,努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所以,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利用書本中的解決問題的練習,對學生的加、減法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強化應用意識和應用價值。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篇二

  本節課我本著“紮實”“有效”的原則,力圖使計算教學體現“生活味”的同時,更關注教學的本質來設計教學,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關注新舊知識的聯絡,促進知識的溝通。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的切入點是“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這一原理,因此,本節課,首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分數的分數單位,以這個切入點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始終。

  2、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三維目標的落實。整節課我儘量做到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能回答老師的絕不包辦代替。在教學時,充分讓學生自己探索,充分讓學生去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三維目標”也得到了落實。

  3、關注學生演算法的多樣化。對計算方法上的探討,在計算中能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題,力求學生的演算法多樣化。

  4、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本節課從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出課題,課尾再次回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設計,貼近了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以上只是我在執教本節課想體現的一些想法,但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問題,還存在著一些困惑。

  一、上完課,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對活生生的學生,面對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反饋出的各種各樣的資訊,我深深感到自己駕御課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學機智。例如,新知部分學生,缺少畫龍點睛的點撥,感覺到學生說得比較費勁。又如,一位同學在總結計演算法則時,學生說了半天,我不知所云,沒有及時地去引導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精彩發言評價方法單調,未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後半部分課堂氣氛顯得不夠活躍。

  二、設計的教學意圖不到位。例如,課堂結尾的練習題,提的問題過大,學生提到了分數除法的問題,由於教學時間不夠,未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顯得練習深度不夠。

  三、對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沒能很好的利用,感覺對學生關注不夠。學生多次出現預案外的生成資源,而我沒有充分利用。其實錯誤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說,我應該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做,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篇三

  本節課教學的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通過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計算方法的機會,同時也鍛鍊、培養學生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整堂課設計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點:

  1、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主動學習,促進三維目標的落實。《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本課在設計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例題時,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作為教學題材,從學生熟悉的分吃蛋糕的情境出發,整節課我儘量做到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能回答老師的絕不包辦代替。在教學同分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時,因為學生已經會計算的情況下,充分讓學生自己探索“為什麼這樣算,為什麼能這樣算”這一問題,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瞭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究與成功的樂趣,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關注學生思維的方向,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組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過程主動理解算理,通過比較、綜合、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材通過的是現實的問題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既然問題來自於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也應當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與體驗,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因此當提出問題後,老師不是急於授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領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過程理解算理,並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特徵,從而得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課以分吃蛋糕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引導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憑藉已有的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在頭腦中逐步積累並建立起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表象,在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初步的算理。學生正是藉助直觀圖形來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在探索、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3、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了這一特點。在複習環節中通過實際生活引入,新授課時通過過生日分吃蛋糕的具體情境為主線,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一道生活題,這樣設計,貼近了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通過這節教學,使我再一次深深體會到要做一個有教育智慧的人,應該會把複雜的東西教得簡單,會把簡單的東西教得有厚度。今天這堂課的厚度我想就要體現在當學生針對性的對這道題進行分析、運算時,學生明確了計算的道理、方法,學生就能夠結合這一道理很快的解決其他問題,從而從眾多的普遍中總結出具有概括意義的方法。


  

數學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
初一數學有理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
蘇教版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數學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
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初一有理數的除法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