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水域汙染問題,因此,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治理水域汙染,減少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負影響。
關鍵詞:水產養殖; 水域環境; 影響; 治理措施
1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1.1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1.1 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體水質必要的指標之一,也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水質,其溶解氧量必須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產養殖的釋氧作用與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備時空的變化,當水產養殖的釋氧速度小於耗氧速度時,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將逐漸減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少到4 mg/L時,水產養殖的生存將受到威脅,甚至出現大批的死亡, 當水中溶解氧耗盡時,水中有機物將出現厭氧分解,水質逐漸下降,水域環境因此遭受比較大的影響[1]。
1.1.2 總氮***TN***與總磷***TP***升高 在衡量水質優劣的各項指標中,氮與磷是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原因,水體總氮的濃度與總磷的濃度與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會隨著T總氮濃度與總磷濃度的升高而逐漸加劇, 當水體總氮的濃度在015~115 mg/L之間時,水體屬於富營養型, 當水體總磷的濃度大於0101
mg/L時,可以致使水體富營養化的出現。
1.1.3 化學需氧量***BOD***與化學需氧量***COD***增多 當水域環境被有機物汙染時,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汙染程度重要的指標之一。若水域環境被限制,無法進行生化需氧量測定時,可以選擇使用化學需氧量***COD***進行測定,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化學需氧量的影響與化學需氧量類似[2]。在水產養殖的水域環境中,一般選擇在20 e條件下,培養5 d後所測得的化學需氧量作為水域環境有機物的耗氧量。通常認為當BOD5 < 1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優秀;當BOD5 在2~3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良好;當BOD5 > 5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受有機物的汙染;當BOD5 >10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受有機物汙染的程度惡化。
1.2 水產養殖對底質的影響
水產養殖的飼料通常具備存保型性較差以及懸浮性較差等特點,如果飼料沒有被魚類攝食時,其必然會沉入水體,降落在水體的底部處。目前,我國飼餵水產的技術比較低,經常出現飼料的超量投喂,這樣很容易造成飼料的過剩,大量的飼料因此沉入水體底部。水產養殖所排出的代謝物以及糞便等也相繼地沉入水體底部。時間越久,水體底部堆積的東西就越多。水體有機質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動更加的頻繁,進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氣,水體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質的出現,這些有毒物質不僅可以汙染水體底部的環境,而且導致水體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現大批死亡的現象。
2 治理措施
2.1 科學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主要採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養殖是飼料過剩的重要原因,飼料的大量過剩遠遠超過了水體自身的淨化功能,對水域環境造成的汙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須對養殖面積進行科學的規劃。對此,水產養殖部門可以依據水體不同的使用功能對養殖水面進行科學規劃。在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養殖水面的負載能力以及水體的養殖容量等等,在保護水域環境不受汙染的前提下,科學的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合理地設定養殖密度。
2.2 提高水產養殖的技術 水產養殖技術的提高,不僅可以促進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對水域環境的治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比如植物淨化工程技術、魚菜共生工程技術、貝類養殖處理汙水工程技術、系統工程技術以及生物淨化工程技術等等。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是治理水域環境重要的舉措,它具有投資少、無二次汙染的特點,是獲得良好水域環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場與發展前景廣闊,是治理養殖汙染水體最具價值的生物工程技術。
2.3 加強水產養殖的管理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雖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它給水域環境造成的影響巨大,不符合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觀,只有在保護水域環境不受汙染的前提下,實施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才真正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水產品的規範養殖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但目前我國還缺乏完善的水產養殖的法律法規,缺乏對水產養殖的監督,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儘快地制定相關的水產養殖的法律法規,並實施嚴格的水產養殖措施,對水產養殖進行嚴格的管理與監督。比如,規定水產養殖必須具備養殖許可證,不斷完善水產養殖的管理制度,加強對水產養殖苗種、漁藥、飼料以及水域環境的管理等等。
3 結語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因此必須採取有效地措施進行防治。水域環境的治理不僅僅有以上幾點措施,更多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改步。
參考文獻
[1] 段學華,何立紅,李春燕. 水產養殖對水質影響及防治措施. 能源與環境,2010(04):53-58.
[2] 苗淑彥,王際英,張利民,王世信,等. 水產動物殘餌及糞便對養殖水環境的影響.飼料研究,2009(02):23-26.
如何提高山區地方山塘養魚的效率
如何提高淡水養魚效益
關鍵詞:水產養殖; 水域環境; 影響; 治理措施
1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1.1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1.1 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體水質必要的指標之一,也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水質,其溶解氧量必須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產養殖的釋氧作用與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備時空的變化,當水產養殖的釋氧速度小於耗氧速度時,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將逐漸減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少到4 mg/L時,水產養殖的生存將受到威脅,甚至出現大批的死亡, 當水中溶解氧耗盡時,水中有機物將出現厭氧分解,水質逐漸下降,水域環境因此遭受比較大的影響[1]。
1.1.3 化學需氧量***BOD***與化學需氧量***COD***增多 當水域環境被有機物汙染時,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汙染程度重要的指標之一。若水域環境被限制,無法進行生化需氧量測定時,可以選擇使用化學需氧量***COD***進行測定,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化學需氧量的影響與化學需氧量類似[2]。在水產養殖的水域環境中,一般選擇在20 e條件下,培養5 d後所測得的化學需氧量作為水域環境有機物的耗氧量。通常認為當BOD5 < 1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優秀;當BOD5 在2~3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良好;當BOD5 > 5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受有機物的汙染;當BOD5 >10 mg/L時,水域環境表示受有機物汙染的程度惡化。
2 治理措施
2.1 科學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主要採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養殖是飼料過剩的重要原因,飼料的大量過剩遠遠超過了水體自身的淨化功能,對水域環境造成的汙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須對養殖面積進行科學的規劃。對此,水產養殖部門可以依據水體不同的使用功能對養殖水面進行科學規劃。在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養殖水面的負載能力以及水體的養殖容量等等,在保護水域環境不受汙染的前提下,科學的規劃水產養殖的面積,合理地設定養殖密度。
2.2 提高水產養殖的技術 水產養殖技術的提高,不僅可以促進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對水域環境的治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比如植物淨化工程技術、魚菜共生工程技術、貝類養殖處理汙水工程技術、系統工程技術以及生物淨化工程技術等等。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是治理水域環境重要的舉措,它具有投資少、無二次汙染的特點,是獲得良好水域環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場與發展前景廣闊,是治理養殖汙染水體最具價值的生物工程技術。
2.3 加強水產養殖的管理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雖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它給水域環境造成的影響巨大,不符合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觀,只有在保護水域環境不受汙染的前提下,實施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才真正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水產品的規範養殖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但目前我國還缺乏完善的水產養殖的法律法規,缺乏對水產養殖的監督,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儘快地制定相關的水產養殖的法律法規,並實施嚴格的水產養殖措施,對水產養殖進行嚴格的管理與監督。比如,規定水產養殖必須具備養殖許可證,不斷完善水產養殖的管理制度,加強對水產養殖苗種、漁藥、飼料以及水域環境的管理等等。
3 結語
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因此必須採取有效地措施進行防治。水域環境的治理不僅僅有以上幾點措施,更多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改步。
參考文獻
[1] 段學華,何立紅,李春燕. 水產養殖對水質影響及防治措施. 能源與環境,2010(04):53-58.
[2] 苗淑彥,王際英,張利民,王世信,等. 水產動物殘餌及糞便對養殖水環境的影響.飼料研究,2009(02):23-26.
如何提高淡水養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