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的胡適和不饒恕的魯迅閱讀答案
胡適和魯迅兩位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而“容忍”的胡適和“不寬恕”的魯迅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精神標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容忍的胡適和不饒恕的魯迅》閱讀材料
胡適和魯迅兩位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概括,魯迅不妨是甚或也只能是他自己臨終前的格言“一個都不寬恕”;相反,胡適晚年,孜孜無怠,力倡“容忍與自由”。因此,胡魯之間橫亙著一道寬容的分水嶺,它使“容忍”的胡適和“不寬恕”的魯迅最終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精神標誌。
把寬容與否論為兩種性質不同的文化,是因為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寬容從來僅被視為一個“度量”問題。誠然,度量與寬容有關,但僅是度量則無法度量出寬容那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因為,寬容在這裡,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理念——價值理念。胡魯作為從五四新文化出離的兩位知識分子,事實上代表了兩種性質不同的文化。“胡文化”便是一種以寬容理念為價值取向的自由主義文化,“魯文化”則相反,它是公開拒絕寬容並帶有其獨斷性的刀筆文化。
這對比可以用十個字概括:“明確的是非”和“正義的火氣”。前者是魯迅的提倡,後者卻是胡適的警惕。
什麼是“明確的是非”?1935年的上海文壇,依然混戰無已。魯迅認為:“文人們的互相評論,各各‘指其所短,揚其所長’固可,即‘掩其所短,稱其所長’亦無不可。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長’,這一面一定得有明確的是非,有熱烈的好惡”。魯迅的意思重在句末,即:文人在論爭時,是則好之,非則惡之,是非不但要“明確”,好惡更得要“熱烈”。這一原則,不用說,魯迅在他自己的歷次論戰中,都堅定不移、以身作則了。
胡適的“正義的火氣”源於1959年他自己寫的第一篇《容忍與自由》。在這篇文章中,胡適說:“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為了說明這一點,胡適甚至舉了自己年輕時的一個例子。年輕的胡適是一個無神論者,他痛恨迷信。在一篇文章中,胡適不惜借《禮記·王制》中的話表明自己的態度:“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亦即殺掉那些借鬼神以疑眾的人。在這裡,胡適是斬釘截鐵的,因為他是在反迷信。反迷信還不對嗎?這裡正有著“明確的是非”,所以胡適不憚以“熱烈的好惡”顯示自己的決絕。此時,胡適方才十七歲。可是,十幾年後,胡適在北大,北大的一些“衛道士”卻要“殺”胡適了,理由也是《禮記·王制》中的話,所謂:“學非而博……以疑眾,殺”。什麼叫“學非而博”?此“非”即“是非”之非。既然,你所學的東西是不對的,且又以此惑眾,那就該“殺”。這裡,“明確的是非”和“熱烈的好惡”也是一點都不含糊。於是,晚年的胡適把這己對人和人對己的兩件往事並作一類,說:無論“當年我要‘殺’人,後來人要‘殺’我,動機是一樣的:都只因為動了點‘正義的火氣’,就都失掉容忍的度量了。”正是有過這樣的經歷、體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認知,堅持了一輩子自由主義的胡適,越至老境,越強調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比較之下,胡適從年輕至老年有過上述這樣的精神蛻變,魯迅則沒有。魯迅以本身就很熱烈的口吻說:“像熱烈地主張著所是一樣,熱烈地攻擊著所非,像熱烈地擁抱著所愛一樣,更熱烈地擁抱著所憎——恰如赫爾庫萊斯的緊抱了巨人安太烏斯一樣,因為要折斷他的肋骨。”原來,魯迅對於所憎者的“熱烈地擁抱”,就是胡適十七歲所引《王制》那句話的最後一個字:“殺”。
***選自《開放時代》2014年1月15日,有刪改***
《容忍的胡適和不饒恕的魯迅》閱讀題目
1.下列對“胡魯之間橫亙著一道寬容的分水嶺”這句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寬容與否體現者胡適與魯迅不同的精神風貌。
B.寬容與否是自由主義文化和刀筆文化不同的精神標誌。
C.胡適警惕“正義的火氣”,魯迅提倡“明確的是非”。
D.胡適越至老境,越強調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魯迅則沒有。
2.下列理解與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寬容不僅被視為一個“度量”,而且是一種價值理念。
B.度量與寬容有關,但僅是度量則無法度量出寬容那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
C.魯迅認為,文人們的互相評論,一較短長,引發了上海文壇的混亂。
D.胡適認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可以為了容忍,放棄自由。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確的是非”是指文人在論爭時,是則好之,非則惡之,不但是非要“明確”,好惡更要“熱烈”。
B.胡適通過自身的經歷講明瞭什麼是“正義的火氣”,及其危害,倡導容忍。
C.胡適早年對待封建迷信的態度和北大“衛道士”對他的態度都是基於是非,絕不寬恕。
D.魯迅對於所憎者的“熱烈地擁抱”,就是胡適對待迷信的態度,由此可見二者思想的相通性。
《容忍的胡適和不饒恕的魯迅》閱讀答案
1.B***此項曲解文意,原文為“它使“容忍”的胡適和“不寬恕”的魯迅最終盡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精神標誌”,而“自由主義文化”和“刀筆文化”的外延更寬***
2.B***A項曲解文意,原文為“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寬容從來僅被視為一個‘度量,問題“。C.無中生有,魯迅的話無此意。D項主觀臆斷,胡適並無“可以為了容忍,放文棄自由”的論斷***
3.D***此項結論無中生有***
給樹留個柿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