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讀本與教學方法的演變閱讀理解附答案
兩漢時期,經學與以“獨尊儒術”為核心的文化教育政策之間存在著互為條件、彼此滲透、相互影響的關係。那麼關於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經學讀本與教學方法的演變》閱讀材料
經學讀本與教學方法的演變
張亞群
儒家通識教育,主要是通過經典學習和主體自覺實踐而實現的。由此產生了源遠流長的“經學”。作為訓解、闡述儒家經典的學問,經學起源於子夏和荀子,並隨著時代發展、教育變革而深化。兩漢儒學處於獨尊地位,“五經”、“七經”立於太學,“明經”“孝廉”也設為察舉科目,在人才培養和選拔中起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經學與科舉結合,對儒家通識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產生重大影響。儒家經典從“九經”展到“十三經”,並形成“四書”。經學文字從多家註疏逐漸統一。學校教材和科舉考試標準,從《五經正義》演變為《四書集註》;教育方法,從注重啟發、自學轉向考試技能的訓練。
潘光旦認為,理學與科舉的流弊是導致中國教育由主動變成被動、由啟發變成訓練的三個因素之一,他辨析“教”與“訓”的差異:從字面上看,“訓是有言之教,教是無言之教”:“訓”與“教”是政治與教育的一個基本分別,“政治用得著訓,而教育用不著訓”。儒家講教育的兩大作品《論語》與《學記》裡,根本找不到一個“訓”字。“教”字也用得很省:分別只有7個和18個“教”字,並且與狹義的教育沒有多大關係。相比之下,“學”字用得較多:《論語》裡至少有56個“學”字,《學記》中有48個“學”字,甚至題目也用“學”字,而不稱“教”。這種現象“絕”不是偶然的,而有深切的教育的意義的”。它說明,在儒家先賢的教育理念中,“自動的學重於被動的教”;“真正的教育,不但教別人能自動的學,更教自己作進一步的學的功夫”。
對比官學與早期書院在教學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頗能反映科舉制下教育方法的變化。宋代書院秉承儒家通識教育傳統,十分重視境培養學生自覺能力。朱熹認為,學問靠自己積累,義理靠自己探索,為師者只是引路人,只負指導學生讀書之責。他提出:“讀書須有疑”,“疑者足以研期微”;“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如是學”。朱熹的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包括升堂講說,認真讀書、自行理會,互相切磋,質疑問難,優遊山水之間,等等。朱熹門人後學將其概括為《朱子讀書法》,包括“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已體察”、“居敬持志”六項。元代程端禮據此編著《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用以指導學童讀書。
相比之下,官學教育主要以應試為目的,實行訓誡教學方式。辦學者只重視月課、季考,很少有實際教學活動。明清時期,這種教育狀況日趨明顯,難以滿足學者研習學問和培養人才的需要。
《經學讀本與教學方法的演變》閱讀練習題
1.下列關於“經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經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的子夏和荀子。
B.作為訓解、闡述儒家經典學問的“經學”源遠流長。
C.隋唐而下,“經學”就成為學校教材和科舉考試標準。
D.《四書集註》是經學文字從多家註疏演變為逐漸統一的一個標誌。
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科舉制度下的教育方法是早期書院式教學方法,由原來學生主動學習變成被動的教,由原來的啟發式教學變為訓誡式教學。
B.儒家講教育的兩大作品《論語》與《學記》裡找不到一個“訓”宇,說明儒家先賢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啟發,認為主動學習才是教育的根本
C.教育方法從注重啟發、自學轉向考試技能的訓練,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義的
D.朱熹認為老師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引路人,擔負著指導學生讀書、訓練學生能力之責,他的看法流弊甚遠
3.根據原文內容,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儒家通識教育,主要是通過經典學習和主體自覺實踐而實現的,因此,通識教育的教育方法注重啟發,強調自學。
B.對儒家通識教育內容和方法產生重大影響的經學,從“九經”擴充套件到“十三經”,說明儒家思想也是不斷髮展和創新的。
C.朱熹的教學法和讀書方法,形式靈活多樣,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自學,對後人很有借鑑意義。
D.明清以應試為目的官學教育,深受理學與科舉流弊的毒害,很難滿足學者研習學問和培養人才的需要。
《經學讀本與教學方法的演變》閱讀答案
1.C
2.B
3.B
答案解析:
1.原文是“,經學與科舉結合,對儒家通識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產生重大影響。”
2.A“原來”文中沒有表述。C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義的不準確。
D他的看法流弊甚遠有誤。
3.儒家經典從“九經”展到“十三經”,並形成“四書”。經學文字從多家註疏逐漸統一。是原文內容。
畫家為何輕視批評家閱讀理解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