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文言文閱讀例題及答案
文言文是成都中考語文考試中的重要考點之一,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成都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李蘩,字清叔,崇慶晉原人。第進士,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歲侵,出義倉谷賤糶之,而以錢貸下戶,又聽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親衣食之,活十萬人。明年又飢,邛蜀彭漢、成都盜賊蜂起,綿獨按堵①。歲凶,先事發廩蠲租,所活百七十萬人。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
漢中久飢,劍外和糴在州者獨多,蘩嘗匹馬行阡陌間訪求民瘼②,有老嫗進曰:“民所以飢者,和糴病之也。”泣數行下。蘩感其言,奏免之,民大悅。徙倉部員外郎,總領四川賦財、軍馬、錢糧,升郎中。
淳熙三年,廷臣上言:“四川歲糴軍糧,名為和糴③,實科糴④也。”詔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聞,蘩奏:“諸州歲糴六十萬石,若從官糴,歲約百萬緡,如於經費之中斟酌損益,變科糴為官糴,貴賤視時,不使虧毫忽之價;出納視量,勿務取圭撮⑤之贏,則軍不乏興,民不加賦。”乃書“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後凡三年,蘩上奏疏者十有三,而天子降詔難問者凡八,訖如其議。民既樂與官為市,遠邇歡趨,軍餉坐給,而田裡免科糴,始知有生之樂。會歲大稔,米價頓賤,父老以為三十年所無。樑、洋間繪蘩像祠之。
范成大驛疏言:“關外麥熟,倍於常年,實由罷糴,民力稍紓,得以盡於農畝。”孝宗覽之曰:“免和糴一年,田間和氣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范成大召見,孝宗首問:“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悅,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上意方向用,而蘩亦欲奏蠲鹽酒和買之弊,以盡滌民害。會有疾,卒。
初,蘩宰眉山,念吳氏世襲兵柄必稔蜀亂,發策雲:“久假人以兵柄,未有不為患者。以武、宣之明,不能銷大臣握兵之禍;以憲、武之烈,不能收藩鎮握兵之權。危劉氏、殲唐室,鮮不由此。”吳挺以為怨。後蘩總餉事,挺謬奏軍食粗惡,孝宗以問蘩,蘩緘其樣以進,挺之妄遂窮。逾三十年,吳曦竟以蜀叛,安丙既誅曦,每語人云:“吾等焦頭爛額耳,孰如李公先見者乎?” ***《宋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註釋】①按堵:安居;***。②病,疾苦。③官府以現金支付方式向民間徵購糧食。④科糴:不支付現金,強行攤派從百姓處取得糧食。⑤圭撮:古代兩種很小的容量單位。
成都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又聽民以茅秸易米 聽:聽聞 B. 民既樂與官為市 市:交易
C. 民力稍紓 紓:寬裕 D. 以盡滌民害 滌:除掉
10.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李蘩體恤百姓的一組是*** ******3分***
①出義倉谷賤糶之 ②歲凶,先事發廩蠲租 ③安撫利州東路 ④民所以飢者,和糴病之也 ⑤四川歲糴軍糧,名為和糴,實科糴也 ⑥而蘩亦欲奏蠲鹽酒和買之弊
A.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中長期鬧饑荒,李蘩單人匹馬去田野間訪問老百姓的疾苦,認識到“和糴”實為“科糴”的現實,上奏朝廷,免去了“和糴”。
B.李蘩曾寫“利民十一事”的奏章給朝廷。前後三年間,他上奏章總計十三次,孝宗也八次下詔責問,最終同意了他的建議。
C.范成大向孝宗稟奏,李蘩親自負責的“免和糴”之政惠及於民,並表示要用自己的性命確保李蘩的安全。
D.李蘩聯絡漢唐史實,力勸吳挺交出兵權,避免禍患,結果招來吳挺的怨恨。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9分***
***1*** 歲凶,先事發廩蠲租,所活百七十萬人。***3分***
***2***會歲大稔,米價頓賤,父老以為三十年所無。樑、洋間繪蘩像祠之。***3分***
***3***孝宗以問蘩,蘩緘其樣以進,挺之妄遂窮。***3分***
13. 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
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成都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9. A ***聽,聽任***
10. A
11. B.
12.***1***年景不好,他事先開啟糧倉賑濟百姓,並免除他們的租稅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萬人。***凶、廩、句意各1分***
***2***正遇上豐收年,米價立刻降了下來,老百姓認為這是三十年來所沒有的事。樑、洋一帶的百姓繪製了李蘩的畫像供奉他。***稔、祠、句意各1分***
***3***孝宗拿這事問李蘩,李蘩把樣品密封呈給皇上,吳挺的非分算計才沒能得逞。***緘、窮、句意各1分***
13.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宜賓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