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秋季健康養生的文章
秋季氣候由熱轉寒,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燥氣流行,健康養生貴在養陰防燥。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提 要:一年四季的氣候輪換,自然狀況改變之下,人們的生理狀況也會受影響。在不同的時節,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來適應季節的變化。 中醫認為世界事物並非獨立分離的,而是處於相互和諧狀態。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的關係及規律有獨特的見解;他們以一個整體觀來認識世界,更創立陰陽、五行理論去解釋各種複雜現象。而人類是一個有機整體,屬於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環境氣候所影響,相應地也會根據需要,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舉例如不同季節,身體脈搏現象,包括節奏、速度、搏動量、張力方面都有轉變。春天偏向弦脈,脈管張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脈,脈勢盛大驟來驟去;秋天偏向浮脈,手指輕按面板表面即能清楚觸到搏動;冬天偏向沉脈,輕按不明顯,要重按才能感到脈動起伏。一般在辨症時,中醫師都會考慮到這些因素。另外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有季節性;春天好發溫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凍傷。由此,我們需要順時養生。時下正值秋季,筆者將在本文中淺談關於秋季養生方面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字:秋季養生 調養 收斂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肌體保持“陰平陽祕”。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 秋季養生的3個方面
1.1 精神調養
精在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消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立秋時節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只要天氣不十分惡劣就應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如打球、爬山等。每人可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專案。
1.2 飲食調養
飲食調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召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脣乾燥及乾咳、聲嘶、面板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
1.3 疾病預防
在疾病預防方面,立秋之後,早晚涼風時至,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如不注意養生保健.易患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經炎夏消耗·入秋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若有不慎,即可發生腹瀉。所以,秋後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千萬不能麻痺大意。尤其要注意飲食調理,注意氣候冷熱變化,加強體格鍛鍊,增強體質。發生腹瀉之後,應及時就醫,腹瀉嚴重者,須立即救治。在秋高氣爽繁花似錦的黃金季節,還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性疾病。儘管發病率沒有春天高,但也不少見,如花粉症、支氣管哮喘等。這類發生在秋天的過敏性疾病.症狀與春天發生者相同,均是由於接觸空氣中的各種過敏物質引起。在此時節,既往有上述過敏性疾病的患者,要多加小心,注意自身防護。避開致敏源,避免吸人刺激性氣體及塵埃等,並留神氣候變化。秋涼之際,略顯溫熱潮溼的氣候,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因而成為蚊媒性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所以進入秋天以後,要注意淨化周圍環境,搞好室內衛生,夜問在室內充分利用滅蚊器滅蚊;同時亦要保護好面板,嚴防蚊子叮咬。
要晚一點兒增衣,要適當地凍一凍,鍛鍊鍛鍊,以增強自己的禦寒能力。等天氣真正冷時再適當地增加衣服,這樣既感到暖和,又不容易患外感風寒引起一系列疾病。
2 秋季養生的四個“拒絕”。
2.1 拒絕秋乏
秋季有些人有睏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爬山等。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其次,儘可能保證充足睡眠。第三,要調整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蔔、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
2.2 拒絕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常感到口鼻咽喉乾燥以及發生燥咳,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秋令還會出現大便燥結。此外,秋燥還可導致口脣、面板乾裂以及毛髮脫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多喝些開水。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可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蔔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過勤,每週洗1~2次為宜,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水溫在25℃左右。不宜用鹼性肥皂洗澡,應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肥皂等。
2.3 拒絕秋膘
到了秋天,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氣候,讓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天,人們稍不注意,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蘿蔔、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旅遊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目的。
2.4 拒絕秋悲
秋天是抑鬱症的高發期,霜降前後,萬物凋敝,更容易產生悲涼悽惶的感覺。為什麼秋季容易讓人傷感呢?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慾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的聯絡。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喝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裡,人們除了容易“秋燥”,有時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中藥擅長調整情志,對症選用中藥配伍泡茶飲用,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兩種配方就是簡單有效地調理情志問題的良方。
地骨皮+桑白皮
生氣容易導致氣帶,氣滯容易導致激素分泌紊亂,而使面板長,讓你顏顏面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生。相關研究顯示,當女性在情緒低落時,任何薌物列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意。這時可選用地骨皮、桑白皮各3克,泡水代茶飲服,具有開肺氣、順肝氣的作用,而且還有美白肌膚的作用。
川楝子+醋延胡索
人生氣時易傷胃氣,使人不思飲食,久之必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生氣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食慾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此時,可用川楝子、醋延胡索各5克,煎湯代茶飲,不但可以理胃氣,而且具有改善胃腸道血液迴圈的作用,可增強胃腸道蠕動,改善食慾。
3 結語
總而言之,秋季養生對於每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到以上的三方面以及四個拒絕,我想,健康地過秋天應該不是問題。筆者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美麗的過秋天。
篇2
中醫講究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從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調養、健身和防病,從而達到養生和益壽延年的目的,在此介紹關於秋季飲食養生的一點小知識。
秋季是從立秋至立冬三個月,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氣溫逐漸降低,溼度逐漸減少,天氣忽冷忽熱,變化急劇。因此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面板乾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厚味。飲食上要儘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勝酸,故秋季要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以防肺氣太過勝肝,使肝氣鬱結。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蔔、梨、柿、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也可食用人蔘、沙蔘、麥冬、川貝、杏仁、胖大海、冬蟲夏草等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藥製作的藥膳。
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由於從炎夏轉入涼秋,人體常常覺得比較舒服,由於“閨夏”而致的身體消瘦也漸漸地恢復,胃口和精神的轉好,使秋季成了一個最佳的進補季節。在進補過程中平補,這是根據秋季氣候涼爽,陰陽相對平衡而提出的一種進補法則。所謂平補,就是選用寒溫之性不明顯的平性滋補品,都是平補之品。另外,秋季陰陽雖相對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氣,肺易被燥所傷,進補時還應當注意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採取平補、潤補相結合的方法,以達養陰潤肺的目的。
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品脣開裂等氣候乾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晨飲淡鹽水,晚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祕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食物進補取材方便,雖有四氣五味之分,但畢竟作用力相對較弱,食用時只要對症選用,不僅效果較為明顯,一般也不會出現什麼不適。
飲食有節制益人,無節制則傷人。在秋季飲食保健中應注意食飲定時,是為了讓胃腸生理機能維持正常的活動,使其有序進行消化,不至於紊亂或過勞。食飲定量,是為了避免胃腸超負荷活動,以防損傷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較弱,更應定時定量進食。
另外,秋天每餐進食宜簡不宜繁,這是由於人體陽氣衰弱,胃氣亦弱,每餐吃品種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導致胃病。
篇3
【摘 要】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方燥”,遵循這一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秋季乾燥涼爽,易出現燥熱感,如鼻幹口乾、面板乾等,此時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辣椒、胡椒等,同時飲食不要過於清淡,應適當增加些油膩,以潤燥益氣、健脾補肝、清潤甘酸、寒涼調配為主。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面板乾裂。總之,秋天應少食蔥薑蒜等辛味,適當多食一些酸味幹潤的水果蔬菜。
【關鍵詞】秋季 代謝平衡 刺激性 飲食 燥熱 食品 養生保健 辣椒 補肝 面板
話說又一年的秋天到了,人體內體外的各路不***份子猶如當年農民起義那樣,紛紛易幟火拼。有人說,沒關係,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人擋吃人,佛當吃佛,吃出美好未來。那樣的身體正是傳說中的百毒不侵之體。但是,子在好些年前曾經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當面對秋季的到來,我們應當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我們身體內部就好似發動機,任何一點小晃動都可能將我們送進醫院去“大修”。由此觀之,秋季養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的生存不是孤立的,是和宇宙自然合而為一的,就是中醫的天人合一思想。“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養生就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現代社會,由於工作繁忙,社會壓力大,使得人們對養生不重視。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於今後工作、生活、學習都有很大幫助,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養生呢?下面我將從秋季養生調養這方面來一一解析。
為改變季節轉換時帶來的不適,應注意如下幾點:
1、起居調養。夏秋之交,氣溫從溼熱多雨轉向日漸涼爽,所以晚上要蓋好被子,老人更應撤下各種涼蓆,防止著涼。由於晝變短,夜漸長,應改為早睡早起,以改善大腦的疲勞。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2、飲食攝養。要注意補充水分,除多飲水外,還應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如青菜、梨、桃、葡萄、香蕉等,少吃柑桔類的溫熱食物,以免“上火”。儘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吃一些帶酸味、甘潤的果蔬。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脣乾燥及乾咳、聲嘶、面板乾裂、大便燥結等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注意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
3、運動護養。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在鍛鍊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專案,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鍊。秋季是收穫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
4、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汙染的食物。
5、防止秋乏。在炎夏時節,由於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負擔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人體過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較多的“老本”。到了秋季,雖然人體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但這個過程卻使機體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種狀況就是“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地消失,但為了不使其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其次,儘可能保持充足的睡眠。另外,還要調整飲食,飲食要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含鉀及咖啡因的食物。
接下來我將就不同型別的人群淺談一下秋季養生之道。女性要護膚,多吃山藥和大豆。因為秋燥傷人,所以需要更多呵護肌膚。女性在秋季多吃山藥大豆,就可以改善膚質,保持細嫩。山藥當中富含薯蕷皁苷,可刺激細胞製造脂質,有促進荷爾蒙合成的作用,作用於面板上,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提升肌膚保溼功能並改善體質,進而達到抗老化效果。此外,大豆中也含有與女性荷爾蒙化學結構相似的天然物質。
大豆蛋白素含有許多天然的抗氧化劑,透過體內進行調節,可有效刺激細胞再生,產生膠原纖維及彈力素,具有強化及保護自由基的功能。過去已有不少研究證實,山藥和大豆是有效改善膚質的天然食品,特別在秋季食用,既能補肺腎之陰,又能滋潤肌膚,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男性要強腎,多吃蟲草與麥冬。秋初,氣候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乾燥,人體易腎陰虧虛,故有“秋冬養陰”之說。男性秋季補腎尤為必要,因為中醫認為腎為生命之源、先天之本。腎藏精氣,主生長、發育、生殖,主骨、生髓、通腦。腎臟是保持健康的加油站,如果腎虛了,就會出現一系列衰老的現象。
男性在秋季最容易出現腎虛,因為秋燥傷陰,陰津虧耗,容易出現眼睛浮腫,黑眼圈,頭暈目眩,視物昏花,性慾淡漠,陽痿早洩。男性秋季補腎可選用滋陰補腎的藥膳。如冬蟲夏草、麥冬小米粥:小米100克,麥冬15克,冬蟲夏草10克。將冬蟲夏草、麥冬用布包好,將藥包與小米同煮粥,粥熟,取出藥包,喝粥吃冬蟲夏草。山藥、蓮子、百合、紅棗能健脾養胃,止洩安神;何首烏、槐實、黑小豆能滋陰清熱,補腎明目,使鬚髮變黑,都適宜秋季食用。老人要補肺,增減衣物要適度。秋天氣候乾爽,燥氣為主。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如果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嚨痛。肺在五行屬金,金克木,木在中醫屬肝,如果肺氣過強容易傷肝木,產生虛火、肝火。特別是老年機體調節能力差,容易出現面板乾燥、乾咳、口渴、失眠、大便乾結。所以老年人要注意補肺陰,要多食川貝燉鴨梨,多吃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等。兒童要忌補,腹瀉咳嗽重點防。少年兒童處於發育階段,千萬不可亂服補品,否則會引發不良反應。
如服用人蔘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另外小兒秋季容易腹瀉、咳嗽,當防胃腸病以及呼吸道感染。少兒秋季進補,不如推敲食譜。因為炎夏之時,脾胃呆滯,炎夏之後,秋高氣爽,胃口大開。因為在漫長的酷熱夏季裡,少年兒童由於喝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少兒秋季進補,藥補不如食補,如桂花糯米藕:在肥嫩潔淨的大藕孔道里填塞糯米,煮熟切開成片,撒上一層白糖和桂花即可。再配上一碗香甜稠膩的糯米粥,更是風味獨特。
說實話,秋季養生要說的實在是太多太多,這裡面的學問可是深得很呀!我上面所談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且這也都是前人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也許我們不一定按照養生大法規規矩矩,面面俱到,但我們總可以以此為指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秋季養生方法。俗話說得好“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養生之法是“師傅”,它指引我們進入養生的大學堂,能否讓自己在秋季真正養起來,那還得自己平時多多注意、多多保養呀!
秋季健康養生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