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知識_關注健康從自身做起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6日

  隨著中醫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越來越祈盼健康、長壽。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中醫健康知識講座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醫健康知識講座

  健康來自於日常生活的四個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態;第二,均衡的營養;第三,適量的運動;第四,充足的睡眠。第四條通常宣傳的是戒菸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為什麼呢?中醫認為睡眠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老百姓中流傳一句話:“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一個問題: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順序的。為什麼談這一點?因為現在講健康的很多,報紙上天天登,老百姓卻亂了套,因為報紙上說什麼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個說法是真的,應該信哪個了。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發現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條不是寫的心態,而是其他方面的,順序不對了,您就不必再閱讀了,這肯定是外行寫的文章,因為,中醫談養生,心態永遠佔第一位。有什麼心態,就有什麼行為;有什麼行為,就有什麼結果;平和的心態和身體健康為什麼有這麼深的關係呢?

  從生理上看,人活著依靠五個臟器:肝、心、脾、肺、腎。舉個例子,醫院為死亡者開證明單,如果肝出現問題,寫肝衰竭。心出現問題,寫心衰竭。這五個臟器維持一個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俗話說:“氣大傷身”,就是指怒傷肝,一定要記住:肝受累,全身遭殃。舉個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臟停止跳動。說明血太髒,血出現問題,血又是從肝臟出來的,如果出現了心梗,說明肝沒有了解毒、過濾的功效,流出的血太髒,堵住了,從而導致心梗發作。好多心梗病人,在死亡之前幾乎都生過一場氣,一口氣沒上來,就發作了。人一生氣,就把肝給毀了。歸根到底,人都是為了“利”而氣。古人有一副對聯,說的非常好,上聯: “你有良田千畝,每天不過吃二兩鏌”;下聯是:“你有廣廈萬間,每天不過睡八尺床”。現代生活這麼富裕,黨、國家、街道、居委會對我們這麼好,你活一天,黨就給你一天錢,你為什麼不好好活呢?生什麼氣呀,記住了,是您的,永遠是您的,不是您的,永遠都不是您的,爭不來。希望大家聽完課後,今後不要再生氣了。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得到一個有病的身體。送大家兩句話:“一天笑三笑,遠離病和藥;一天笑三笑,醫生要上吊”。

  下面重點談營養問題,剛才講過,中國字是有先後順序的,比如,均衡的營養,這是標準的寫法,均衡在前,營養在後,做到了均衡,才有營養。大家在看報紙的時候,如果看到標題寫著:“均衡的營養”,大家可以仔細看這篇,如果是:“平衡的營養,或者是營養平衡”等等的說法,就不用,這是外行寫的。只有做到均衡,才能談到營養。

  再問一個問題:“人到底應不應該得病?”好多人回答:“應該得病?”原因是: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其實,人是不應該得病的,為什麼?人就和一臺機器一樣,保養的好,運轉就會正常,保養的不好,就會得病。人不應該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告誡我們,人類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營養不均衡;包括:過剩、缺乏。過剩指的是脂肪過剩,缺乏指的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這就是原因,不會吃飯,才會得病。

  提到吃飯,我問一下,吃飯的目的是什麼?有人說是為了活著,有人說是人的慾望等。從養生講,我告訴大家:第一,維持生命;第二,預防疾病;第三,治療疾病。請問,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是吃出來的?既然大家能把病吃出來,為什麼不能把病吃回去呢?一點也不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醫五千年養生精華,給後人留了一個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療。病人來了以後,先開飲食單子,幾個月以後再來複診。如果食療不見效,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如果還不見效,第三步:鍼灸。第四步:即藥酒,酒為百藥之長。如果用了這四種方法,病情沒有起色,第五步:用藥。現在醫生看病,一上來就開藥,是藥三分毒,你天天泡在藥裡,月月泡在藥裡,年年泡在藥裡,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西醫的發明人,蘇伯克拉底先生,在發明西醫的時候,曾告誡過一句話:“一定要把飯當藥吃,千萬不要把藥當飯吃。”咱們老祖宗也有一句話:“食療勝藥療”。可現在全背離了。

  再問一個問題:咱們每天吃三頓飯,給哪個器官吃呢?人活著是靠五個器官提供能量,哪些能量是靠吃東西來提供的?大家都在給腦袋吃,給嘴吃,喜歡吃什麼就天天吃。五個器官和人一樣,也各有各自的喜好,肝喜歡吃綠色,心吃紅色的,脾吃黃色的,肺吃白色的,腎吃黑色的。什麼叫均?品種多才叫均呀。中醫相當偉大,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把病情說得非常準確。其實,就是通過看這五種顏色來判斷的。舉個例子,肝不好的,愛吃肉的,愛喝酒的,愛生氣的,他的臉色發青發綠;心臟不好,臉色發紅;脾胃不合,臉色發黃;哮喘的人臉色發白;腎衰竭的人,臉色發黑。通過觀察你的臉的顏色就知道你有什麼病了,這就是中醫的紅黃綠白黑。可當今,把紅黃綠白黑宣傳得走了樣,綠,成了綠茶了;紅,成了紅葡萄酒了;黃,成了胡蘿蔔;白,成了燕麥片;黑,成了黑木耳了。

  舉例說一下,非典時期,白蘿蔔賣瘋了,人們吃白蘿蔔是為了預防非典。但好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燉熟了吃,其實,從營養學角度講白蘿蔔生吃是養肺的,熟吃是潤腸的。食用方法不對,等於白吃。腎吃黑色,中醫有句話;“腎虧百病源”,人活著是依靠血液迴圈,血液迴圈又依靠著氣,什麼氣呢?是腎氣。中醫有一種說法:“十人九腎虧”,為什麼呢?請問,有多少人平時吃飯的時候是給腎吃的?年齡越大,腎越虧,病也就越多。肝吃綠色的,綠豆。大家在夏天都愛喝綠豆湯,其實綠豆是養肝的,肝是解毒的,肝的解毒能力提高了,對身體有好處。心吃紅色的,指紅小豆,這兩種豆,什麼時候才有藥用價值呢?好多人夏天煮綠豆湯喝,用來解暑,把綠豆煮的很爛,喝煮出來的湯,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說白了,這是解饞的,解不了毒。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冷水煮綠豆,當水沸騰5-6分鐘綠豆還沒有煮開花時,把綠豆湯倒出來,這時候的湯顏色最深,把它當水喝,才有養肝解毒去暑的作用。剩下的綠豆再加水,煮成粥喝。大家以後再喝綠豆湯的時候一定要這樣做,這才叫“藥食同源”呢。為什麼總是讓大家吃豆呀?脾吃黃色的,黃豆;肺吃白色的,芸豆;腎吃黑色的,黑豆,不是木耳。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農村喂牲口都用黑豆,腎氣足,才有勁呀!

  《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中都說:“人吃五穀才豐登”可現在,老百姓都***米精面,還把老祖宗的話給改了——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中醫養生學裡有一句話:食不離豆。尤其是女同志,終身不要離開豆類,從臟器講,有利於五臟;從營養學講,豆類中有一種物質叫“大豆異黃酮”,這種物質可以刺激卵巢分泌。中國的養生學幾千年的歷史了,世界各國的營養師都來中國學習營養學,他們回國後,教導國民常喝中國的五色豆漿和八寶粥。而我們多數中國人只在臘八節時才喝八寶粥。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多吃五穀雜糧,這樣才能健康。

  下面說說口味方面的問題;酸養肝,苦養心,甜養脾,辣養肺,鹹養腎。也就是說,應該什麼口味都吃一點,不能偏愛哪個就一輩子不改。比如:酸養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軟化血管的,為什麼?因為它養肝,養血,所以軟化血管。如何體現均衡?酸養肝,過酸傷肝。中國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國,而中國的山西省又是肝病第一大省,因為那裡人特別愛吃醋。十年前,衛生部有一個通告: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別是腦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癌症裡排在第一的是肝癌。最後一位是肺癌。2007年初,衛生部通告,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別是;第一位癌症,第二位是腦血管病,第三位是心血管病。癌症裡又劃分出來;第一位是肺癌,十年間肺癌從最後一位,上升到第一位了。這並不奇怪,目前,十家飯館九家辣。辣養肺,但過辣傷肺。去年衛生部有一個統計報告,南方人肺癌和鼻咽癌的發病率,和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67%,後面註明了長期住在北方的南方人。為什麼?大家知道,四川人,湖南人酷愛吃辣椒,因為南方潮氣重,辣椒防潮,可以解辣,但如果在北方,乾旱地區吃辣椒,就容易傷肺,請大家一定記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一方水土養所有人。

  肝吃脂肪,脂肪過多容易得脂肪肝,重者將導致肝硬化,進而死亡,演員傅彪的死就是一個例子。心吃維生素,得病的原因是維生素缺乏,脾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肺吸氧,腎吃蛋白質,礦物質和水。下面說說蛋白質的問題,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人為了保養身體,開始吃保健品,這非常好,但是如果不懂,瞎吃,卻能吃出病來。蛋白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植物蛋白,一種是動物蛋白。中國人的飲食攝入以植物蛋白為主,缺少動物蛋白。所以應該補充的是動物蛋白,但好多中國人現在卻在吃國外的大豆蛋白粉,試想一下,哪個國家研製的產品不是根據本國人民的膳食結構特點呢?記住:我們是中國人,體質和外國人不同,外國的保健品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服用。

  什麼是精、氣、神

  俗話說: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為什麼說精、氣、神是人的三寶呢?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具有多種功能:1.促進生長髮育:精是構成形體各組織器官的主要物質基礎,並是促進胎兒生長髮育的物質;2.滋養作用:水谷之精輸布到五臟六腑及其他組織器官起著滋養作用,以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以繁衍後代的作用。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中醫治療的目的就在於恢復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集中表現和主宰者。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當胚胎形成之際,生命之神也就產生。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依賴於後天的滋養,所以只有水谷精氣充足,五臟和調,神的生機才能旺盛。人的神與形體是不能分離的,因此人的身體狀況必定會反映在神。當身患疾病時,神受到侵害,就會出現種種異常狀況,如目無光彩、語言失常、昏不知人等。所以臨床觀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安危。

  精、氣、神三者,中醫稱為三寶,認為它們是可分不可離的。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與氣。 鑑於三者間的互相關聯,任何一個的失調都會影響其它二者,只有當三者和諧穩定時,人才能保持健康。

  中醫的整體觀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旦發生疾病,區域性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全身的病變也可以在某些細微的區域性反映出來。沒有哪一個病是“完全”獨立的,哪怕只是臉上長了幾個“痘痘”,也是全身寒熱虛實在小區域性的表現。用了清熱的方子後,病人會驚奇的發現眼睛不紅了,牙齦不腫了,小包不見了,胃口正常了,大便也通了……症狀發生在區域性,但治療的是全身,這正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

  除了人體本身,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也是中醫整體觀的重要內容。這就叫做“天人合一”。《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順應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調攝精神活動衣食起居,以適合生長化收藏的規律,從而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中醫的發病觀

  外界病能否進入人體,並導致疾病的發生,關鍵在於人體正氣的強弱,以及正氣與邪氣力量的對比。

  來寒即怕冷,是正邪交戰的第一個訊號,當人體受到風寒邪氣攻擊時,馬上就會警惕起來,出現惡寒症狀。發熱,也是正邪較量的表現。當邪氣與正氣展開激烈戰事之時,人體就會出現發熱。

  當人體遇到外邪侵襲時,通常會採取出汗、嘔吐和瀉三種方法將邪氣驅逐出體外。如果邪氣在體表,人體會通過發汗,讓邪氣從表而走;如果邪氣在上,如吃了不乾淨的食物,胃會馬上作出噁心嘔吐的反應,把這些有害物質吐出去;如果這些不乾淨的食物繼續向下到達了腸,人體就會通過腹瀉的方式把這些髒東西排出去。


中醫健康知識講座“的人還:

健康生活方式日宣傳資料
小學生生理健康教育3篇
相關知識
中醫健康知識_關注健康從自身做起
國旗下講話稿之關注細節從小事做起
老年人的中醫養生知識
中醫養腎知識
女性中醫養生知識
冬季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美容知識
高考地理最後階段應迴歸基本知識關注熱點
小學生健康知識兒歌_健康知識的兒歌
兒童中醫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