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如何說課
說課稿是一種非常考驗條理性的文章。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模板
大家好,我要講的這節課是《*****》。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四個部分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簡要說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
章節***
***二***、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為貫徹實施《****教學法》,結合校學生實際學情確立如下三維目標:
***或者這樣銜接: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節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或者這樣銜接:依據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2、難點 ***********是本節課的難點
3、確立依據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或這樣銜接: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我通過啟發學生髮現問題。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啟發-掌握式教學方法並充分發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二***、教學手段
***三***、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內容和採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於漁***
三、說學法
***一***、學習方法
***二***、能力培養
四、說教學程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或者這樣銜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課的安排如下:***
***或者這樣銜接: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於駕馭教法,指導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科學地接受知識。
本節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一***、新課匯入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絡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新知識的學習
***三***、檢測訓練
***四***、總結鞏固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時要體現出程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
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高一化學說課稿***一***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人類開始步入資訊社會。資訊科技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學校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到社會資訊化的強大漩渦中,課堂教學面臨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園網和班班通網路建設的完善,大力推進了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體教師,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向各位領導做一彙報。
一、教材分析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鹼金屬》的第一節,鹼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族元素,通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儲存方式及其用途。這一節即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鈉單質的性質。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三、教學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計算機輔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其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多媒體使用時,儘可能使其恰到好處,能通過實際操作的就不去模擬,能學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過多媒體簡單呈現。本節課雖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型,但傳統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有許多弊端,如在下列情況下既無法解決。
1.對速度較快的反應,學生還沒來得及觀察清楚就已經結束,觀察不仔細則分析不透徹,若放慢速度,反覆觀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釋,涉及微觀粒子的反應原理的解釋,肉眼觀察不出,巨集觀實驗不能反映其實質,可用計算機模擬其反應過程,便於學生理解。
3.有危險性的實驗,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的實驗,錯誤操作。這些實驗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錯誤操作,若能採用動畫模擬或插入影象,會起到理想的效果。
4.對微型實驗的放大觀察,便於同學們同一時間,對同一現象的捕捉,觀察,分析。
5.由此說,實驗課中恰當的便用多媒體手段有助於教學實踐的高效完成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大螢幕展示“滴水生火”圖片給學生以想象空間。“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後教師演示實驗,果然是水能生火,學生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
***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大螢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Na的物性小結,Na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1. 鈉與水反應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實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設計了五種情境下的實驗。。
①首先是在實物展臺上教師親自操作鈉與水在表面皿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展臺上放大以後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
②常規實驗。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收集和檢驗,是一常規實驗,學生曾多次左類似的性質實驗,課用模擬動畫達到知識在現的目的即可,這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③改進實驗。在一廢舊塑料瓶中完成。關鍵是對實驗細節的觀察能力的培養,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在實際操作中可提高學生對鈉的性質的感性認識,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實驗可操作性強,不必用多媒體。
④探究性實驗。
利用ц型管作該實驗收集並檢驗氫氣,採用先討論、後評價、再實驗的模式。學生對特殊的實驗儀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慾望強,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湧躍發言。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維能力。學生髮言五花八門,較發散,利用大螢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現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而啟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現規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
***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分析其錯誤原因。鈉與水反應若在小容器中進行會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檔案,警示作用體現多媒體的優勢***
⑤進一步改進實驗。Na與水反應很快,這個水面上升又下降的過程是很快完成的。實地演示不宜成功,對觀察不利。在多媒體上可以放慢速度,反覆觀察,,這在一般常規實驗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給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間。
⑥興趣實驗——水上芭蕾
鈉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體現學科滲透***在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後,學生動手完成。
五個實驗下來,要適時小結,將五種不同裝置放在一張圖上,對Na與水的反應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培析,用多媒體進行重現小結。體現了探究過程的漸進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與CuSO4溶液反應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機理較抽象,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動畫將其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這樣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反應過程簡單清晰的呈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4.性質總結
鈉的性質總結用線形關係,清晰條理。
5.用途展示
此做為上節佈置的作業,讓學生網上收集
有關資料,學生作業展示過程,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也是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過程,資料的收集液使課堂教學的延伸。
***畫面:① 高壓鈉燈,美麗的不夜城有鈉的一份功勞,
② 秦山核電站,核事業發展離不開鈉與鉀合金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總之,一節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課,在多媒體的輔導下,突破了許多常規實驗不易解決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難訓練提供了較理想的手段。
高一化學說課稿***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物質的量,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物質的量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於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於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學習化學知識,而這一節的學習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的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B、通過練習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目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的關係。
***2*** 能力目標: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A、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4***德育目標:
A、培養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辯證邏輯能力;
B、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C、使學生學習法定計量單位及國家標準中“量和單位”的有關內容。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能根據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係進行計算。
***2***難點:物質的量與微粒數目之間的簡單換算;關於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簡單換算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所以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採取目標分層教學法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採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量大的例項對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的對比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係;通過與生活中例項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具體化;通過適當的分層練習強調指出學習摩爾需要注意的問題並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本節知識。
***2***講練結合
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更能讓學生及時地熟悉所學知識。
三. 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對於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於物質的量這一節的概念比較抽象,限於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學法指導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例項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和泛味感。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物質的量”的概念
設問引入新課:物體運動的快慢用什麼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麼?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什麼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轉入:任何物質都是由許許多多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例如,1滴水是由許多水分子構成。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應該有相應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科學上稱為“物質的量”。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它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數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理解***不要過多的強調,以免將問題複雜化使學生心理壓力加重***。
2、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的教學
引入:每種物理量都有相應的單位。速率的單位是“米/秒”,“物質的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等。“物質的量”作為一種物理量也應有相應的單位,它的單位是什麼?
分析:由於“物質的量”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數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學生首先想到“個”。由於粒子太小、數目多,用“個”作單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個水分子。所以用“個”不行。科學上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1摩爾是多少?讓學生聯想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國際千克原位,指出在國際上摩爾這個單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為標準的,即1mol粒子集體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個。然後進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定義: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運用例項推匯出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粒子數之間存在的關係:n=N/NA
3.摩爾質量的引入:通過設問,1mol不同的物質所含的粒子數相同,那麼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
學生進行討論,考慮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質量是不相同的,那麼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多少呢?從而提出了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符號為M,常用單位為g/mol***或g·mol1***。
3、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強化對摩爾的理解及使用時注意點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每摩爾物質含有6.02*1023個粒子。***2***摩爾是七個物理量之一。
***3***摩爾是物質的質量單位。***4***摩爾是物質的數量單位。
***5***1摩爾小麥約含6.02*1023個麥粒。
2.填寫下列空白
***1***1molO中約含有 個O;***2***3molH2SO4中約含有 個H2SO4;
***4***10molNa+中約含有 個Na+;***5***28mol電子中約含有 個電子;
***6***1.204*1024個水分子,其物質的量為 ;
同時強調: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只適用於微觀粒子,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所指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粒子的種類要用化學式表示。
4、佈置作業 作業:習題中相應作業。
§1.1氣體摩爾體積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氣體摩爾體積,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二課時的內容 。本節教材是學習摩爾和摩爾質量概念的基礎上,介紹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這對學生學習有關氣態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打下重要基礎。本節主要內容有氣體摩爾體積概念和阿伏加德羅定律,實際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關係,教材編寫採用特殊到一般的順序,也是符合認識的一般規律,認識總是從特殊開始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瞭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係的基礎上,瞭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2*** 能力目標: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點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2***難點: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及氣體的摩爾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本節採用了對比,推理,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認識概念的個性和共性的目的。
三. 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對於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於氣體的摩爾體積這概念比較抽象,限於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學法指導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例項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會觀察和分析問題,善於從個性中歸納總結出事物的共性。
四.說教學過程
1.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引出新課程
通過前一節摩爾質量的學習,將巨集觀質量與微觀粒子聯絡在一起。那麼,物質的體積與微觀粒子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 給出一些物質的資料***0 ℃、101 kPa***,要求學生利用質量、體積、密度的關係求出體積,填好表中空格。***可將學生分為3~4組分別完成。*** 啟發學生分析研究所得的資料,發現規律性。
2.通過師生互動總結歸納出決定物質體積大小有三個因素:
① 物質粒子的多少;②物質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質粒子之間距離的大小
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計算中,物質的粒子都一樣多,所以只有後兩個因素在起作用。
3.然後利用多媒體:[投影]固體Fe、液體H2O、氣體CO2粒子間距示意圖***引導觀察,從中發現問題並得出結論:固體、液體粒子間距比氣體粒子間距小得多。***
[教師引導]通過分析發現,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平均距離的大小,從而解決問題並進一步得出:在上述條件下氣體體積近似相等且約為22.4 L。
[設問]在其他條件下,氣體是否也遵循這個規律呢?***從而引入氣體摩爾體積***
4.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強化對摩爾的理解及使用時注意點
5.佈置作業
作業:習題中相應作業。
高一化學魯科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