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高中美術教學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高中美術的多元化教學開展,一直是在教學界引發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也是美術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範文1

  本學期的教學,感觸很深,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反思一:現在的學生在變。

  我在課堂教學上,雖能認真地完成教學任務,但碰到了不少問題。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在變。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已與上幾屆不同,他們可能因其他學業的壓力增加,他們對藝術學科越來越無所謂,學生在學習上心理壓力很重,很少歡樂,這是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這對我的備課帶來新的課題,例如,以前上了幾屆,內容同是服裝的課,學生普遍很喜歡,但這一屆的學生就不一樣,反映平平,使我有所反思,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能吃老本,備課必須考慮與研究學生的心理。要根據現在的學生進行備課,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本學期自己在備課上下了一定的精力,在原有的備課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增加一些動態的影像資料,不斷充實新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對於藝術學科應不斷關注社會上新的動態,學生的新的變化。現在的學生在變,教師應該在教學上有新的探索。

  反思二,時代的審美習慣在變。

  當今的時代,生活節奏、工作節奏、學習節奏等都在不斷地加快,我們的審美習慣在變。傳統的文化正在快速地消退,人們的眼光轉向時尚。現在的學生對傳統不感興趣,傳統的名畫名曲,已變得陌生起來了,代之而起的是流行,從超女現象,可以看到今天的學生審美興趣。要解決這一課題,我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來上,這樣既瞭解傳統,也能給學生增加一定的興趣,現在正在嘗試。現在新的課改,新的教材,對我來說也是新的起點,新教材,加強藝術性,體現綜合性。這需要教師知識面更廣,教師要接觸更多的藝術門類,雖說各藝術是相通的,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系統,這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能夠適應現在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一定的藝術語言和藝術規律,瞭解傳統文化,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新教材關注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體現實踐性和趣味性。在教學中應研究怎樣來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反思中,感到,現在的備課不僅要鑽研好教材,而且,還要了解學生的現狀,瞭解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只有這樣才能上好現在的藝術課。

  反思三,上好選修課。

  新教材強調藝術實踐,為學生提供自我表達和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藝術需要實踐,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最好方法,選修課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在上高一的美術選修課中發現我校學生中對美術喜歡的很多,尤其是這屆高一。我能努力去上好美術選修課,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學生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學生很希望高二有美術選修課,能繼續參加。今年高三有不少學生參加了美術專業考試,也有名列前茅的。部分學生參加美術選修課,他們的進步也會感染周圍的學生,這樣也有利於學校的文化生活。本學期,我自己有空也畫了一些作品,這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提高了我在這些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我想,作為美術教師不能荒廢自己的專業,自己應該是熱愛藝術的人,專業上應不斷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美術教師。這是我很重要的體會。新教材形式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現代資訊科技。作為藝術課,更應呈現藝術化,設計集生動、有趣、互動的課件,使教材變得更豐富,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學期能積極地參加區的教研活動,特別是寫生活動更能激發教師對藝術的熱情,這樣也有利於教學。

  範文2

  不少老師認為:美術課上只要讓學生依葫蘆畫瓢,畫出幾張畫,課堂不出問題就行了。其實,並非這樣簡單,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階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問題中找出新關係,尋求新答案的過程,這種思維具有新疑性、獨創性、發散性。美術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繪畫中 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想象

  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並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一年兩年之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已經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習慣性思維佔據了學生的腦海。因此,當設題讓學生創作時,學生會說:“我什麼也畫不出來”,“太難了”,“還是照抄課本上的吧”。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就是讓學生長期臨摹,缺乏想象力的訓練,發展下去,只會使學生變成墨守成規,將來離開書本,離開學校,離開老師將一事無成的人。故在教學中,每一節課先不急於完成作業,而應圍繞每節課的內容,儘可能多的去設想,比數量,看誰的想法最多,最有獨到之處。如四年級《鞋的設計》一課,先安排10分鐘讓學生大膽想象畫出各種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圖,有的學生一口氣畫出五、六種,有的畫出三、四個,無論多與少,此時學生想象的閘門已開啟,毫無顧忌的畫所見、所想、所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又如裝飾畫中畫樹,他可以畫出春天的綠樹,秋天的紅樹,那麼可以不可以畫出蘭樹、黑樹呢?通過引導學生從光的角度看,從裝飾寓意手法表現,學生明白了,只要畫面需要,什麼顏色都可以去畫,以此類推,學生敢於用多種手法表現事物,表現內心的情感。事實說明:發散性思維對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很有益處。

  二、 提供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情景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並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寫生課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實踐性強是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特點,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創作的源泉,學生新奇的想法來源於實踐,創造思維的萌發,更取決於學生頭腦中接觸過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級《各種各樣的房屋》一課,讓學生來寫生校園內極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許多木頭,如完全寫實照搬畫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寫生中引導學生觀察的是自然中的結構、形狀,要求學生用減法方式,減去不入畫的部分,補充一部分,使構圖完美,意境更充實。要求學生用誇張變形手法表現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據主觀感受,表現情趣,加強藝術感染力,這樣的效果是,全班幾十人的作業,一人一模樣,共性中有個性。看學生的寫生作業:有的是一棵大樹下的一間小屋,有的是一筆一劃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條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寫生提供了創作的源泉,經過藝術概括,去粗取精,創造出的是比現實景物更有個性,更為鮮明的形象。

  ***2***在動腦動手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四年級《我為祖國造大橋》這課,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捏出橋的立體造型,這並不難,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體會一下當建築設計師的滋味。在看過優秀橋的建築的照片基礎上,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動手,許多同學把對未來橋的發展變化憧憬於設計中。好多同學改變了原來橋的形狀和結構,大膽地想象、運用誇張表現手法,設計出有主題,有自己個性的立體橋型。這一課給同學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學生不僅僅是動手製作,動腦構思,立意的思考,昇華了主題思想,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3***鼓勵學生難能可貴的創造思維

  創造需要勇氣,需要有一定的氣氛烘托,在創造活動中,有的學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學起鬨,更怕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因此,提倡學生有創造意識,就要求老師敢於表揚標新立異的同學,尤其在評判作業時,不以乾淨規矩為唯一標準,而看誰的作品不隨大溜,有獨到之處,誰的作業就是最好的作業,成功的作業。

  三、 教師自身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主導作用,是因為教師擔負著在知識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儘可能少遇困難,少走彎路。好的教師應通過儀表、語言、板書、範畫、演示、輔導,評定成績等一系列活動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情感上的交流影響感染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活動,試想:面對一個面目冷冰冰的教師,一個不負責任的教師,學生怎敢各抒己見呢?在課堂上,教師也要以一個探求者的身份出現,對有些問題,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們一起來琢磨”。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性。

  教師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創造者,她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力爭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現代社會,發展很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最新資訊更新固有觀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藝術創造,教學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學,教師還要大量創造自己的作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充實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教師要儘可能先嚐識一下,試圖從多方面,多種途徑去考慮,對隨時湧現的想法,只要有價值,就要付諸實踐,這樣即可鍛鍊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可以對可能出現的教學效果有所設計和預見。

  除此,課堂上教師領畫、帶畫,示範都因直觀性強易於學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們的教師具備濃厚的業務功底,有瀟灑的畫風,有獨特的創作精神,不僅能博得學生深深敬佩,還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

  創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將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寶貴資源,積極開發,才能培養真正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範文3

  高中美術教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教師不重視自身觀念的更新,憑陳舊的教學模式施教,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怎樣改革美術課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健。由於教學觀念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認為美術課是非主課。針對這些偏見,需要我們去改進。下面就我初教美術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審視美育觀念,轉換教師角色定位。

  美術鑑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們文化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們現在的很多鑑賞課,老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老師怎能用教學參考用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美術《課標》也建議:“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說,老師後說。

  案例:《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第6課。

  教師出示欣賞作品。

  羅丹的《歐米艾爾》、 波丘尼《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維納斯》

  師:請同學自由欣賞,可互相聊一聊你對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學生自由讀畫5-8分鐘。

  師:同學們聊的很熱烈,很開心,下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些作品。

  課件出示話題:***1***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內容?***2***作品給你什麼感覺?***3***你喜歡或不喜歡哪幾件作品,為什麼?***4***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材料雕成的?

  學生:***摘錄學生答案***

  1、我喜歡《維納斯》這件作品,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維納斯的笑容神祕,身姿高雅。但我卻不知為什麼維納斯失去雙臂而變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麼?

  2、我不喜歡《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顏色也不好看,我比較喜歡具象的,但他讓我感到一種威嚴和權力。

  3、我知道《歐米艾爾》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沒穿衣服?她在想什麼?

  師:同學們談的太精彩了,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課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關資料***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鑑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應該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學生一同探討共同成長的夥伴。因為只有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的地位,才能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

  二.其次,多層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 。

  學生不聽課開小差、聊天、看報紙甚至睡覺,在美術課堂上可謂屢見不鮮。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衝動。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實施和體驗都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想象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畢加索所創造的令世界震驚的立體主義就是將人物的各個不同的側面同時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方式上在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嘗試。

  一***嘗試多領略知識融匯貫通,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

  美術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的學科,它與音樂、戲劇、文學等等領域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淡化學科本位意識。讓學生在多領域的自主體驗學習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多領域知識的碰撞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術鑑賞的“中國山水畫”的教學中,並不是像以往一樣挑選出幾幅名家名作然後逐一講解它們的繪畫技法、獨特涵義等,而是通過音樂***如高山流水***、詩詞***如望廬山瀑布***這些學生熟悉的知識來感悟中國山水畫獨有的意境。

  2***在美術鑑賞的“走進抽象藝術”的教學中,一開始先向學生介紹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現象,提供大量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抽象現象無處不在,最後讓學生聽音樂畫一幅抽象畫。

  二***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因為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而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欣賞的熱情,讓他們想說,敢說,暢所欲言,盡情領略藝術的魅力。

  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以上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識到:美術鑑賞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辨證的思維和事物普遍聯絡的規律,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觸類而旁通",只有這樣才能在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聯絡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徵,才能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達到美術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

  
看過的人還看了:

最新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範文
鋼鐵行業關於安全的主題演講稿
相關知識
新學期高中美術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美術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美術教師心得體會
小學美術教師心得體會
高中英語教師心得體會
高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文章精選
高中家庭教育心得體會3篇
高中禁毒教育心得體會演講稿
高中英語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高中英語教師心得體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