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中學生德育缺失的表現及教育措施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農村研究的論文,歡迎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學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前沿陣地,中學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教育工作顯得更為重要。面對新形勢,出現了新情況,必須探索新方法,採取新措施,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認真抓好中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認識傳統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棄那些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
1 農村中學生德育缺失的主要表現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社會發展很快,民族興旺,經濟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由於受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特別是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導致部分青少年和個別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發生了扭曲。
1.1 中學德育教育物件的思想表現錯位。一些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取向發生傾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抬頭。有些學生在對待個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上“唯我獨尊”。他們認為那些為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為社會的進步而做出犧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不會“一切向錢看”。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禮讓心和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態,他們模仿生活中的“闊氣”、“洋氣”、“怪氣”,言談舉止上的“俗氣”、“流氣”、“匪氣”,對待他人拋開原則講“義氣”和“霸氣”,對待正面事物持懷疑態度、有牴觸心態,他們不學無術,嘲諷打擊好人好事。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知識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極大豐富,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左右著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傳統的倫理道德、審美情操在青少年頭腦中的地位越來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有增無減,央視法制頻道經常報道這方面的訊息。由此可見,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前沿陣地,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2 青少年認為當今社會發達了,物質豐富了,什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已經過時,沒有必要再提了。享樂主義和“金錢萬能”思想十分突出。講奉獻看後頭,比享受望前頭,虛榮心態突出,攀比心理極重。以強凌弱,損壞公物,糟蹋糧食,習以為常。生活中總想著自己是“錢老大”,處處比“排場”,示“闊氣”。
2 培養農村中學生德育的措施
2.1 堅持活動育人的工作思路,認真開展時事政治、法規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識教育等專題活動。
2.1.1 加強法制教育,切實抓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通過“五五”普法教育,認真抓好師生的普法學法工作。深入開展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法律的宣傳教育活動,利用班會、團隊會,認真學習《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規,把法制課列入中小學課程,保證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重點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等法規,並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法制教育圖片展,積極參加市、縣、區開展的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和徵文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律法規意識和法制觀念。
2.1.2 開展“青春自護行動”和安全教育。切實貫徹“自主成人”的辦學思想,開展“青春自護行動”,教育未成年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範侵害,通過安全報告會、安全知識競賽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2.1.3 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重要作用。以共青團為基地,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團隊活動,接受先進性教育,使他她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1.4 加強重視生命的教育。通過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邪教”等教育活動,杜絕毒品和邪教走進校園,保持校園健康的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使學生始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在人格上獲得健康發展。
2.1.5 心理健康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學校通過宣傳櫥窗、板報、廣播等渠道,引導學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發展。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諮詢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健康心理素質,在校園裡構建積極、健康的班級輿論氛圍和心理環境。
2.1.6 組織學生進行軍訓。堅持每學年分年級分批次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既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國防意識,又可以鍛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和毅力,還能培養學生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2.2 認真落實升國旗和降國旗制度。認真落實每週星期一升國旗和星期六降國旗制度,全校師生都能集會在廣場上,親眼目睹國旗班的同學穿上整齊的服裝,邁著雄健的步伐進入升旗現場,讓師生們的心情隨著冉冉升起的國旗,步步激昂高漲,這樣,既可激發師生團結向上精神,又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應把升旗儀式作為“五愛”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長期堅持下去。
2.3 認真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訓練,是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環節。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對中學生文明素養的具體要求,利用班隊會時間認真學習,並開展主題班、團隊會活動與徵文活動,使《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深入到學生心中,並要求落實到行動上。我們應遵循“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經常抓”的原則,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通過每學期評比先進文明班級、文明標兵、文明宿舍等活動,樹立榜樣,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
2.4 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小學教師八項禁令》和《中小學辦學二十五項規定》,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5 認真研究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子女和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提出並落實相關的工作措施和辦法。
2.5.1 根據學校印發的《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子女以及殘疾少年兒童的個人檔案,詳細瞭解和掌握這部分學生的基本情況,便於以後好“對症下藥”。
2.5.2 切實做好助學幫困和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每學年一開校,就應做好摸底工作,對家庭確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雜費減免或生活補助,使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能正常入學讀書,感受學校的關懷和溫暖。班主任及所有任課老師應對後進學生全方位關心,讓他們受到關注和尊重,使他們的學習和思想品德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5.3 經常以各種方式與家長取得聯絡。家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只有學校與家庭共同配合,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2.6 把學科教學中蘊涵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必備、必講。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寓育人於教學中。學校老師要樹立教書育人、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觀念,加強對學科教學中三維目標的研究。在制定計劃、教案、學案時,都應納入德育教育目標,明確課程教學德育的目標要求。同時,不斷改革教法,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突出對話、互動、實踐、體驗、探索性學習等方式,改變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育,構建師生互動、互為主體的平臺,使思想教育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2.7 給學生參與思想道德實踐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參觀偉人、元帥、名師的故居和展覽館等活動,緬懷一代偉人、元帥、名師的豐功偉績和寬廣胸懷,激發學生努力向上的激情,使學生既能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又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質。
2.8 建立和健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員”等多種形式的評選和表彰獎勵制度。每一學年或每一學期都要進行最少一次的“三好學生”、“學生優幹”和“優秀團員”的評選活動,並且要形成制度化。通過“評優選先”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尋找自己的學習榜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
總之,通過道德體驗、養成教育、心理輔導、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主題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加強學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創新,使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希望工程”。我們將進一步狠抓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以人為本,勇於開拓創新,注重工作實效,加快實現德育方式和手段現代化的步伐,使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