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和教育性的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是它的基本特點。因此,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來確定綜合的目標體系。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
 
  1、教學目標明確,設計合理,環節緊湊。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安排不是隨意的,而是需要對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並進行科學組合,在教學過程中形成連貫性。基於以上的解讀分析和目標確立,我對教材作了重組:首先直奔故事內容,領悟“螳螂捕蟬”寓意,作前置式處理;隨即通過“恍然大悟”,從吳王的轉變中彰顯寓言之意;接著濃墨重彩研讀少年之苦心、慧心;最後,拓展文字,以吳王第二天上朝所說的話為契機,合理重組課文,將課後的複述有效而又有趣地訓練著。 
 
  2、抓住重點詞語,品讀課文,把握教材。如:將“恍然大悟”作為第二板塊教學的著眼點,理解詞義後,這時候老師發揮主導作用,再次凸顯寓意:吳王明白了少年說這麼一大段話,無非就是為了說一句話,哪一句?***出示***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請學生品讀,加深鞏固。
 
  3、重視朗讀。“三分文章七分念”。 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種讀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朗讀教學的指導,採 用多種形式的讀,我請學生多次讀課文。“吳王還明白了什麼呢?”這個問題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間,也可以因學生理解特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出聲朗讀比較適合,一開始接觸課文和對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後,而默讀有助於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我還教給學生一種讀書方法:思前想後法,也就是讀讀前面的,聯絡後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穫?學生通過讀書、思考,感悟文字。
 
  4、善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抓住吳王第二天上朝,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且滲透複述故事。怎樣讓複述的訓練落到實處,怎樣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掌握內容梗概有效複述呢?我通過這樣的填空將教學延伸,給想象和複述提供了堅實的生長點和有力的支撐
 
  ***1***由少年勸說吳王的巧妙,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若要說服別人,也當注意什麼?***方式的委婉***教學的結尾處,我給學生留了一道填空題:再次上朝,吳王會怎麼說?
 
  ***2******出示*** 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可是昨日,本王到後花園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向本王講述了 。故事是這樣的 。聽了這個故事,本王恍然大悟,深受啟發: ,故本王決定 。
 
  5、以聽寫詞語、聽故事和複述故事入手,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本節課很多方面做得較好,但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引導學生複述故事時,時間還是用的較多了;學生的全面參與性還不夠,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完整表達。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改進。
 
  範文二
 
  教學《螳螂捕蟬》一課時,我參照一些老師的教學建議,把課文最後一節中吳王連聲誇獎少年的那句“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作為引子,果然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太有道理”的是哪句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很快找到了少年的那句話:“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找到以後,我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去理解這句話是怎麼來的,第一,這句話是在吳王下了死命令以後;第二,與 “螳螂捕蟬”那件“挺有意思的事”有關。
 
  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之後,我還適當延伸:“你覺得少年的話有道理嗎?能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嗎?”學生例舉了很多與生活相關的例子:“看見地上放著一個錢包,你偷偷地撿了,沒有想到卻中了騙子的計。只想到了眼前利益,而沒有想到身後的禍患。”“我不會做的題目就去看同學的,到考試時就抓瞎了。抄作業是眼前利益,考試成績差,就是禍患。”“釣魚時,魚兒只顧吃魚餌,卻沒想到中間有個鉤子。”
 
  範文三
 
  《螳螂捕蟬》的課文內容並不複雜,成語的理解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而螳螂捕蟬和吳國攻打楚國的相似之處,學生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那麼我們課上呈現怎樣的訓練呢?第一處的點撥出現在“感受少年的計謀巧妙”這個環節中。學生從文字內容的理解出發,都說到了少年以講故事地方式勸說吳王,很巧妙。文中還有哪些細節也能看出少年計謀的巧妙呢?學生必須細讀文字才能找到。對話的地點在花園,時間在早晨,手中的彈弓和身上的露水,無不看出少年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謀劃。恰當的時間和煞費苦心的道具準備,都是為了引到“螳螂捕蟬”的話題。只要吳王發現少年,問到彈弓,少年對成功勸說吳王就有了十足的把握。在討論“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少年”的話題討論中,學生對於少年的足智多謀印象深刻,但也僅此而已。我進行了第二次點撥:“少年就一定會勸說成功嗎?如果不成功,讓吳王看出了他的用心後結果會怎樣?”少年其實是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地勸諫的。“少年只是一個侍奉吳王的下人,他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少年其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非常愛國的人呀!至此,少年的形象已經立體飽滿起來,學生對於文字的感受又深了一層。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新課標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範文2017
新課標登山遊戲教學反思
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新課標辨認方向教學反思
新課標辨認方向教學反思
最新音樂課故鄉的小路教學反思